公共場所隨意“吞雲吐霧”為何難禁止?

  新華社長沙5月30日電 題:公共場所隨意“吞雲吐霧”為何難禁止?

  新華社記者帥才、董小紅

  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記者調查瞭解到,當前,不少人仍然認為在室內公共場所抽煙“理所當然”,二手煙暴露對孕婦及兒童健康的危害嚴重。雖然全國多地立法控煙已經實施多年,但控煙成效不容樂觀,有的地方室內公共場所控煙甚至“形同虛設”,淪為一紙空文。

  公共場所吸煙者“吞雲吐霧” 二手煙暴露威脅健康

  記者近期調查發現,不少人認為在室內公共場所抽煙“理所當然”。“我自己抽根煙,又沒礙着別人,有什麼關係呢?”在成都一家茶館裏,記者隨機問了幾位正在“吞雲吐霧”的抽煙者,他們大多覺得室內公共場所抽煙很正常。

  “二手煙危害很大,長期吸入二手煙的兒童比同齡人更易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體格發育也相對遲緩。”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呼吸內科醫生唐勇軍説。

  “煙草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有害元素,長期大量吸煙,容易損傷支氣管和肺泡壁,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慢阻肺、冠心病等多種疾病。”湖南省胸科醫院院長唐細良告訴記者,二手煙對女性的傷害也很大,長期暴露在二手煙下可使女性月經紊亂、雌激素低下、骨質疏鬆等,危及妊娠期婦女及胎兒的健康,嚴重的還可引發宮頸癌、子宮癌等多種疾病。

  法律缺、落實難、執行弱 室內公共場所禁煙任重道遠

  記者調查瞭解到,雖然全國多地立法控煙已經實施多年,但控煙成效不容樂觀,有的室內公共場所控煙“形同虛設”,越來越多的婦女、兒童正遭受二手煙的傷害。

  ——頂層設計仍不完善。記者瞭解到,2011年3月,修訂後的《公共場所衞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增加了“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等規定。按照規定,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設置醒目的禁止吸煙警語和標誌,室外公共場所設置的吸煙區不得位於行人必經的通道上,公共場所不得設置自動售煙機,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開展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並配備專(兼)職人員對吸煙者進行勸阻。

  雖然有相關規定,但當前頂層設計仍不完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介紹,至今還沒有一部有針對性的全國性公共場所控煙禁煙法規,法律上仍然沒有完全實現對公共場所吸煙者説“不”。

  ——地方性控煙禁煙法規落實難。記者瞭解到,近年來,一些城市出台了地方性的公共場所控煙禁煙法規,但執行力度很難保證;很多城市的控煙禁煙地方法規仍然還在路上。例如,《成都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規定,市民在禁止吸煙場所吸煙,最高可罰款200元;單位經營者和管理者違反相關規定,最高將面臨2萬元罰款。但這份控制吸煙條例從2019年5月開始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至今仍沒有正式實施。

  “如果地方缺乏有效性探索,全國性法律也難以出台。”劉俊海説。

  ——基層執法主體不明,執法力度弱。“目前很多地方都沒有明確到底公共場所禁煙控煙屬於哪個部門管,誰有權執法,怎麼處理,基層也很難辦。”成都一位基層執法人員坦言,很多時候,出現類似糾紛也只能靠調解解決。

  呼籲國家層面禁煙立法 全面控煙需提速

  唐細良建議,隨着大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公共場所無煙環境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亟待全方位加強控煙。

  劉俊海呼籲,應儘快實施全國性的公共場所控煙立法,加大煙草危害健康的宣傳,政府部門可以設立違反控煙條例行為的舉報電話,受理來自個人、單位舉報的控煙投訴事項,建立專業的監督檢查隊伍,制定嚴格的監督檢查措施和具體的懲處細則,確保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和公眾嚴格遵守禁止在公眾場合吸煙的法規和規定。

  同時,控煙也是一項全民行動。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陳鋒認為,在完善立法的基礎上,還應該加強對煙草危害的科普教育,讓更多人意識到吸二手煙的壞處,能夠主動維護公共場所的無煙環境,不僅規範個人的吸煙行為,更要加強對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導。

  此外,加快建立基層可操作的常態化控煙監督檢查機制也勢在必行。“可以探索定期對公共場所控煙禁煙情況進行監督曝光,建立公開透明的舉報機制等,並儘快出台一些可操作的實施細則。”陳鋒説。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73 字。

轉載請註明: 公共場所隨意“吞雲吐霧”為何難禁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