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蘇敏以“五十歲阿姨自駕遊”為名創建了自己的B站賬號。2020年9月23日上午,她開着自己打工買來的大眾白色POLO,從河南鄭州出發,獨自一人踏上了旅途。
離開家後,蘇阿姨先去河南的小浪底、三門峽轉了一圈,又陸續遊歷了西安、成都、宜賓、雲南……今年3月,蘇阿姨已經抵達廣西的黃姚古鎮,還為惦記她的網友們發了一段自己在古鎮裏遊覽視頻。
2021年4月2日,紐約時報報道了蘇敏阿姨的故事。僅僅一天時間,文章下就有400多條評論,為這名“獨自上路”的中國阿姨歡呼。評論裏有不少人都在羨慕蘇阿姨能在疫情期間出遊,而自己還在經歷疫情的“封鎖”。還有人表示,十分羨慕中國的治安。
綜合蘇敏在B站上發佈的視頻和搜狐網去年11月20日的採訪,她離開丈夫、女兒女婿和孫輩獨自出行的原因,是在家裏“鬧心”。
蘇敏從小在援藏家庭長大,性情耿直,但和丈夫的生活卻充滿壓力。蘇敏透露,結婚幾十年,她仍然要和丈夫AA制,不但不花他一分錢還要每天為對方做飯。
年輕的時候為了孩子她選擇“忍下來”,後來為了孩子找對象,她又“忍下來”。後來孩子生孩子,他們一起帶孩子,為了家庭和睦,她繼續“忍了”。
在女兒的幫助下,蘇阿姨分期買了車。等外甥上了幼兒園,蘇阿姨決定:“我必須要出去。”
隨着她陸續在網上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許多網友看到了蘇阿姨的故事,也因為蘇阿姨想起了自己的女性長輩。
4月2日,紐約時報報道了蘇阿姨的故事,並稱她為一名“無所畏懼的公路旅行者”。而在這篇文章的評論區裏,400多條評論,為了獨自上路的蘇阿姨“歡呼”。
我希望蘇阿姨可以開車穿過我的城市,我會給她帶水果和好吃的!
我既嫉妒又高興。嫉妒蘇女士在美麗的中國旅行,而我卻在因為疫情封城。很高興我在結束封鎖和接種疫苗後有了一個新目標!感謝蘇女士分享她的旅程。
我近期在紐約時報讀過的最好的文章。像許多評論者一樣,我真的很想閲讀關於中國普通人的文章。嗯……也許不是“普通的”,她比大多數人酷一點。但你知道我啥意思。
我也很想在美國這樣做,但坦率地説,你一個女人如果沒有槍支來保護她免受強姦犯、強盜和殺人犯的傷害,她能在路上獨自生存多久……
我很抱歉,但這太傷感了,我們女性(或男性)不能安全地探索我們自己的國家。在我們的文化中,社會上存在的暴力絕了我們旅行的念想。我聽説女人在中國更安全。
蘇阿姨我太為你驕傲啦!請儘可能的開心,並保證你在外面是安全的。謝謝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讓我流了不少眼淚並且備受振奮。
我是個在美國的亞裔男性,在加州居住。這故事讓我流淚——在我讀紐約時報的這麼多年裏。人們對尋找自我的需求,不僅僅是女權的議題,這是人類的議題。這故事讓我產生了自豪的共鳴。
我想聽聽更多關於中國普通人的故事。這個女性獨自旅行的故事告訴我很多關於中國家庭、經濟、安全和社會的事情。我們聽到的越多,就能越瞭解中國和中國人。
我希望蘇女士成功的完成這次旅行,並希望她繼續表達自己的觀點,講講她為什麼要踏上這條讓人更滿足的道路。她的生活激勵了很多其他女人,也激勵了很多女孩。
我也希望年輕的男人看完這篇文章能能學到一些事。男性也可以從富有力量的女性榜樣中學到很多。
我讀過的故事中,沒有多少能像蘇阿姨的故事一樣讓我高興。我想起了我自己的母親,她在很多年前去世了,與一個虐待人的丈夫維持着一段沒有愛的婚姻。這個故事讓我忍不住笑起來,我想象着媽媽驅車穿越印度,彌補失去的時間和愛情。
我要把這篇文章發給我所有印度阿姨,她們該上路啦!
4月3日,在一位博主把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及評論發到微博上後,蘇阿姨轉發了這條微博,並表示:
謝謝朋友們關注,我感到很榮幸。從柴米油鹽的瑣碎、時刻變換的角色或零亂的關係裏,把自己放飛出來。 歷經一場場終身難忘的顛沛流離。或許,它短暫到只有分毫。或許,它消散的如同夢魘。那感覺,也是刻骨銘心的。期待大家的持續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