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證券研究報告業務存在多處違規,包括“未取得分析師資格”的人員發佈研報等行為,監管部門責令其進行整改、問責工作。
又有券商研報業務出問題。
5月23日,太平洋發佈公告披露,雲南證監局稱,太平洋證券研究報告業務存在多處違規,包括“未取得分析師資格”的人員發佈研報等行為,責令其進行整改、問責工作,並在6月30日前提交書面整改報告。
5月初,監管部門曾向各券商下發了2022年度《證券研究報告業務“雙隨機”現場檢查情況的通報》。監管部門在檢查中注意到部分公司制度建設不完善、執行不到位,部分證券分析師研報製作專業性、審慎性不足等問題,後續將對相關違規機構和從業人員從嚴問責。
據云南證監局披露,太平洋證券研報業務存在五大違規行為:
一是5人未取得分析師資格,但以分析師名義對外發布研究報告,其中4人在中國證券業協會均註冊為“一般證券業務”;1人既未註冊為“證券分析師”,也未註冊為“一般證券業務”。
二是合規審核於2021年11月8日已關注到某員工的證券分析師資格問題,但遲至2022年4月8日,該問題仍未解決。
三是抽查的個別研究報告未記載分析師證書編碼,個別研究報告數據計算有誤。
四是公司《研究院撰寫及發佈證券研究報告管理辦法》第64條將“公司評級”根據“個股相對大盤漲幅”情況分為5級,抽查的2篇研究報告也均在報告的尾部引用該評級,但“大盤漲幅”並未明確指明為何種指數。
五是抽查的某研究報告由撰寫人提交後,組長於當日同一時間通過審核。
對此,雲南證監局決定對太平洋證券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督管理措施,要求其認真學習證監會監管規定,採取措施加強發佈證券研究報告業務管理,認真落實監管要求,嚴肅內部問責,並於2023年6月30日前按要求完成整改和問責工作,提交針對上述違規行為的書面整改報告。
太平洋證券表示,“公司高度重視上述問題,將嚴格按照監管要求落實相關決定,加強證券研究報告業務管理。”
太平洋證券的2022年年報顯示,證券研究業務致力於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險機構、資管機構等機構投資者提供專業、系統的證券研究服務。報告期內,公司研究隊伍經過較大調整,在此基礎上加強行業研究人員的配置,不斷優化內部管理,持續推動賣方業務發展。
分析師可以説是研究業務的核心人物。Choice數據顯示,截至5月24日,太平洋證券從業人員數2039,其中證券投資諮詢業務(分析師)37個,一般證券業務人數1302個,相關從業人數行業排名均靠後。
值得注意的是,在券商研究江湖,對分倉佣金的爭奪愈演愈烈。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券商研究團隊而言,分倉佣金的返點和第三方排名決定了薪資水平,也構造了買方和賣方之間的生態。
2022年,A股市場總體呈現大幅震盪下跌行情,券商分倉佣金總體也受到影響。Choice數據顯示,去年中信證券、中信建投、長江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分倉佣金仍佔據前五位。在佣金席位佔比方面,頭部券商佔據較大份額,前十名券商席位佔比達43.5%,佔近五成市場份額。
太平洋證券2022年交易總佣金6662萬元,同比下滑43.45%,排名從2021年37名退步到38名,佣金席位佔比為0.39%。
截至5月24日,全國券商中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分析師)共計4121名,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等9家券商均超過百位。
隨着監管從嚴,券商違規被查的情況頻發,陸續有不少券商因研報合規問題被罰。5月18日,安徽證監局發佈一則關於對陳曉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直指該分析師署名發佈的研究報告《“專精特新”智能倉儲物流供應商,自研自產打造核心競爭力》存在可比公司選擇依據不充分、盈利預測論證不充分、文字圖表不一致、數據來源不明等情形。
記者查詢中證協官網獲悉,名字為“陳曉”且執業崗位為證券投資諮詢(分析師)的只有1位,即華安證券分析師陳曉,學歷為碩士研究生。安徽證監局認為,陳曉作為上述研究報告的署名分析師,對上述違規行為負有直接責任。根據相關規定,對其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此前也有券商機構用“陰陽五行”、“天干地支”來預測股市,在吸睛的同時,也收到了監管層的警示函。2022年3月11日,深圳證監局發佈公告稱,經查發現安信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陳南鵬製作並在公司微信羣發佈的《仁者無敵-2022中國股市預測》存在相關問題,因此對其採取監管談話措施;2021年12月30日,江西證監局發佈公告稱,經查發現國盛證券劉富兵制作併發布的《天干地支在擇時中的應用初探》存在三方面問題,決定對劉富兵採取監管談話措施的決定。同時,國盛證券也被江西證監局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券商處瞭解到,近期,監管部門向券商發佈《證券研究報告業務“雙隨機”現場檢查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此次現場檢查專項工作共覆蓋45家券商和300篇研報。從檢查情況看,研報業務合規水平和專業能力總體較好,但也存在部分公司制度建設不完善、執行不到位,部分證券分析師研報製作專業性、審慎性不足等問題,後續監管部門將對相關違規機構和從業人員從嚴問責。
記者 朱燈花
編輯 陳偲
責任編輯 孫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