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河入海處 動能正澎湃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綜合

渤海灣畔,黃河尾閭,大片潔白似雪的蘆花迎風搖曳,蘆葦蕩裏羣鳥飛騰,山東東營黃河口濕地正成為我國沿海最大的新生濕地自然植被區。在這裏,濕地與城市共生共長;在這裏,每年有600餘萬隻鳥類繁殖、越冬和遷徙,有“鳥類國際機場”的美譽。

東營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黃河在此流入渤海。該市是典型的平原城市,水體流動性差,自淨能力弱,水質改善提升難度大。近年來,東營把加強水環境治理作為推動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標本兼治。

東營市副市長王秀鳳介紹,東營市從當地的生態環境局、水務局、公安局等8個部門抽調11名專業人員成立市水環境工作組,具體負責水環境治理的頂層設計、標準制定、督導調度,從源頭進行“清單式”作戰,每週通報全市各鄉鎮街道超標斷面,直接約談鎮辦領導。廣饒縣樂安街道被約談後,摸清封堵了轄區全部86個排污口。廣饒縣樂安街道辦事處主任朱國勝告訴記者,現在,一個企業一根排污管進污水處理廠,一旦發現問題,可以直接從目的地溯源到企業,避免互相扯皮。

今年以來,東營市省控以上河流斷面全部達到考核目標要求,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位居山東省第1位。水質好壞,鳥類最有發言權。如今,東營城區及其周邊水域、濕地有越來越多的白鷺、野鴨、天鵝等過境或者棲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開始在城區安家。隨着入海河流水質不斷提升,近岸海域水質持續改善,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水質優良比例分別達到86.7%、83.2%。海洋浮游動物種類由2017年的13種增長到目前的24種,大型底棲動物種類穩定、生物量逐步提高。

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東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東營持之以恆推進綠色發展,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為全力推動傳統產業全產業鏈整體躍升,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2000萬元技改專項資金,新立項技改項目98個,新興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

在位於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東波鴻軌道交通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毛坯輪首次壓軋試製正在緊張進行。“這次毛坯輪的試壓軋成功,意味着高鐵車輪國產化、國際化的夢想即將在東營變為現實。”山東波鴻軌道交通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任偉説,為打通高鐵車輪全產業鏈,東營開發區超前謀劃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並在新材料產業園為前端輪軸材料製造提前預留出土地,助力企業發展。

這幾年,越來越多像波鴻軌交這樣的頭部企業落户東營,產生巨大的上下游帶動效應,有力提升了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新材料、航空航天、交通裝備製造等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全區實施總投資848億元的重點在建產業項目141個,全區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產值同比分別增長31.3%、60.4%,省級以上規範化科研機構發展到71家,其中國家級8家,闖出了一條構築先進製造業高地的“蝶變”之路。

目前,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空港產業園正積極融入大飛機研製和北斗導航系統兩大國家戰略,發展高附加值的臨空產業及高端航空服務業。同時,以東營市獲批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為契機,加快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