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作者|楊小彤

編輯|薇薇子

來源|後浪研究所(youth36kr)

3月25日,吉林,因為疫情原因,當地的超市已經不再對外賣菜,要求市民在網上訂購。而一位不會用手機買菜的高齡獨居老人,因家中食物不多,只能懇求超市工作人員“可憐可憐我”。4月17日,上海,一位老年人的手寫字條也傳遍網絡。字條中,老人字跡工整,言辭中卻透露着歉意與愧疚,“抱歉不會轉賬只能付現金,一定請不用找零。有一個懇求:除了韭菜什麼都可以接受,最好能有一個番茄(已經好久沒吃過了)。又給您增加麻煩了,非常非常不好意思(我自己也對自己的這種不正規方式感到慚愧)。謝謝!”兩條消息一經發出,網友們紛紛表示心酸,想盡辦法轉發,幫助老人求助,幸運的是,兩位老人的物資最終都被送達了。疫情中的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很難像自詡每天“5g衝浪”的年輕人一樣,能搶菜,能參團,能在微信羣裏及時接收到業主羣的消息下樓做核酸。據《2020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國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萬人,佔總人口的18.70%;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萬人,佔總人口的13.50%。於是,如何讓“佔據中國人口近五分之一的老年人,不被排除在主流敍事之外”,成為了這樣一羣年輕人,所關注的問題。小潘是一名大四的學生。今年寒假,她發現自己的媽媽總是在上班路上被防疫碼給困住,頻繁出現的驗證碼讓她手忙腳亂,不得不向自己求助。那一刻,小潘才意識到,才50多歲的媽媽竟然會面臨如此的窘境。她甚至開始擔心,“回學校後,她們該如何面對這些細小瑣碎的難題?”2022年1月10日,小潘在豆瓣創建了名叫“「適老化改造」促進會”的小組,想要靠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關注到老年人,“我們應當將我們生活的世界,改造成一個老年人也能夠安全、幸福地度過餘生的世界”,小潘在小組簡介裏説道。
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燃情克利夫蘭》截圖,圖源網絡短短三個月,組裏彙集了2萬餘人,多為年輕人,且大部分都是學生。他們會發帖求助——“請問一下有沒有適合老年人打麻將的 APP?”“有沒有適合中老年人學習的靠譜心理學溝通視頻或課程?”“請問有簡潔易用的智能電視嗎?”“求推薦馬桶邊扶手架!”組裏的問題大同小異,或是問適合老年人使用的APP,或是問如何疏解老年人的孤獨情緒,亦或是問如何打造一個適合老年人的居住環境。最終目的只有一個——讓家裏的老人跟上時代,適應當下的社會生活。小組裏也藏着數位養老行業的從業者,他們會把自己的行業積累分享給小組成員,如果家裏有老年人,應該如何給他們打造一個宜居的生活環境?究竟怎樣的養老方式才是最適合老年人的?這次,“後浪研究所”找到了「適老化改造」促進會的組長與組員們,看看這羣 90 後甚至是 00 後,他們為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做了怎樣的適老化改造。以下是他們的自述。“老人定位器有推薦嗎”?有人答,可以購買兒童手錶小潘 21歲 座標:温州 大四學生疫情期間,我媽媽經常被一個問題困擾,就是“防疫碼應該怎麼弄”?今年寒假,媽媽突然和我説自己找了份工作。當時我還挺驚訝的,因為過去幾十年,她的生活都只侷限在我們的小鎮裏,既不識字,聽懂普通話也有些困難。更不用説數字化時代,電子支付和“防疫碼”,都成了她上班路上的新的阻礙。今年,我們本地的防疫碼開始改造升級,不再像以前一樣,輕輕一點就能出示健康碼了。所以媽媽去工作時,就要不停地接收驗證碼,再輸入,再點開,很複雜。她不太會操作,經常遇到問題來問我,“為什麼我這個數字又沒有點到?”“為什麼驗證碼早上還有,現在就消失了?”疫情期間,媽媽的公司都要求員工每天用問卷星提交核酸結果,這對於大學生、職場人來説是常規操作,但對於媽媽這種中老年人來説,就十分不友好,她只能通過我來幫忙提交,“羣裏這個經理又在説什麼,能不能幫我看看呢?”那時候,我就意識到,父母在生活中好像存在很多的問題。我也開始擔心,回學校後,他們該如何面對這些細小瑣碎的難題?直到我接觸到了“適老化”這個概念。一個名叫《忘不了餐廳》的綜藝裏,在第二季的先導片介紹了一個“家居適老化”的思路,提到要在家裏使用各種輔具來避免老人摔倒。加上去年許多 APP 開發者推出了“關懷模式”“長輩模式”,一度成為了熱門話題,就更讓我關注到了“適老化改造”的問題。算是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優勢,我還去網上找了一些關於“適老化”的論文,發現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是室內家居,一個是數字產品,比如 APP 和網頁。為什麼會這樣呢?我猜是因為將 APP設置成老年模式對於年輕人來説只是舉手之勞,但對於老年人來説卻有着莫大的幫助。所以我想,有必要將“適老化改造”廣而告之,儘快普及。今年 1 月,我在豆瓣上建了一個名叫“「適老化改造」促進會”的小組。想着如果小組紅了,就能讓更多人關注一下“適老化”這個問題,萬一有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看到了呢?很幸運,小組剛成立一個月,就上了豆瓣的開屏推薦,一下子湧入了快兩萬的組員。我覺得可能豆瓣的員工也在關注“適老化”這一塊吧,比較有意義。
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適老化改造」促進會豆瓣開屏截圖,圖源受訪者小組裏的成員都是年輕人,有很多是家裏有老人需要贍養和照顧的,也有很多養老行業的從業者,還有一大部分的大學生。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開始關注老年人了。但市場上對於老年羣體的重視,卻少得可憐。一次,我看到小組裏有人問“老人定位器有推薦嗎”,他找不到合適的老人定位產品。下面評論區就有人推薦,説可以購買兒童手錶。也有對適合老年人的食品求助的樓主,評論裏大家也會提到嬰幼兒的輔食。我當時覺得這羣網友簡直聰明絕頂,但卻也有些難過——大多數商家的目光都停留在兒童身上,他們像朝陽一樣冉冉升起,是祖國的未來,是每個家庭的寶貝。可是行至暮年的老人雖然有着相似的需求,卻並沒有得到同等的關注。尤其是看到疫情期間,很多老年人因為沒有智能手機,不能出示健康碼而不能乘坐交通工具,甚至是不會使用電子支付而買不到菜,我特別擔心。因為他們年輕的時候,肯定想不到現在的智能手機或者網購會這麼普及,也想不到會有疫情的出現,以及隨之而來的每個人需要把自己和二維碼綁定的情形。我不知道未來幾十年里科技會怎麼發展,還會不會有像疫情這樣重大的公共事件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我也怕自己會跟不上時代,今天老人們遇到的困難,在我們老去後,也會進入日新月異的生活場景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努力積極的跟上時代。我看社交平台上總有一些老人曬自己的老年生活,比如學 PS 之類的,或許這些精神生活豐富,積極學習新事物的老年人,就不會遇到這樣的困難了。2019 年前,我甚至沒聽過養老空間設計這個概念王煊 31歲 座標:杭州 養老空間設計師作為一名適老化設計師,偶然在“小組推薦”上看到適老化小組,豈有不加入的道理?在組裏“潛水”了幾天,我意外地發現,現在年輕人,有實實在在地關注養老這件事兒。雖然那時小組還不是很活躍,只有 10 條帖子,但幾乎都是關於適老化的討論,比如適合老年人的電子產品,比如我國養老政策的科普,比如適老化家居的改造等等。我們這一行在國內還是比較冷門的,算是養老行業裏很細分的職業,所以我挺願意和大家科普一些專業知識。我相信通過我的分享,小組裏的成員肯定會知道很多東西,他們再去跟身邊的朋友,甚至是父母去講這些東西,就是一個“點到線到面”的傳播,才會有更多人來關注當下老年人的生活。不過實不相瞞,2019 年之前,我甚至沒聽過養老空間設計這個概念。大學畢業後,我就開始從事空間設計,主要設計方向是商業空間,也負責過一些展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接觸過針對兒童的設計與殘障人士的設計,唯獨沒聽過針對老年人的設計。我對於這個全新的概念十分好奇,就通過各個渠道去了解養老產業,發現這一行前景肯定是不差,而且真正做養老空間的設計師是很短缺的,我希望參與到這樣的項目裏來,就開始深耕養老空間領域。
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認知症老人照護專區的活動區草圖,圖源受訪者與傳統設計不同,養老空間的設計需要很多奇奇怪怪的元素。比如傳統公寓的陽台,為了防止滲水,一定會設計一個高低差,但在養老空間,就會去掉高差。再比如我們做設計的,有一個很重要的準則,就是不要把空間做的很滿,一定要有留白,但養老空間會把扶手貫穿整個活動空間,包括衞生間裏,淋浴的地方一定要做一些扶手。這完全不符合當今的設計美學啊!深入瞭解後,我才知道,通用化的設計並不適合用在養老空間裏。養老空間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防摔到,如果房間裏有高差,老人就容易被絆着;如果衞生間有水,老人也容易滑倒。這些都是養老空間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考量的。聽起來很容易,但是如果把這些完全遷移到“居家適老化改造”的過程中,很難。以我自己為例,因為適老化設計和改造,主要集中的區域還是在生活空間裏,有房間,有衞生間。但我老家在唐山,用當地話説就是山溝溝,住的是自建房,廁所在外面,這就無形增加了父母去衞生間的路程。我媽媽今年 68 歲,膝蓋有滑膜炎,每次上廁所起身都很困難,還要依靠一下旁邊的牆。但是農村沒有自來水系統,根本沒辦法安裝馬桶,這就給適老化改造增加了很大困難。加上老家住的都是炕,高度要比牀高一些,上下牀就非常不方便。我想過解決,把家裏的炕拆掉,換成牀,但是父母肯定不同意啊,畢竟他們從小到大睡的都是炕,換上牀又涼又不夠大。所以受限於老年人的生活習慣,以及一些基礎的條件,適老化改造在農村任重而道遠。爸媽總覺得他們自己還沒有老,如果我給他們在家裏做扶手,他們會覺得傷自尊,“我還沒老你就去給我做這些東西?”尤其是家裏來客人,你這東西本身就是個新奇的玩意兒,他們會問我爸媽這是幹嘛的。如果告訴別人這是扶手,我爸媽心裏也會不舒服,覺得裝了這個東西就代表自己已經老了。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在傢俱上選擇一些圓角的或者木質的,對老年人比較友好的東西,慢慢地去引導他們。
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某日間照料中心的舞蹈房,圖源受訪者至於養老機構,則是一個居家和社區的結合。針對這些設計,我的主張就是一定要把老人進行分類,比如一個退休的老教授和我父母那些住在農村裏的農民,興趣點是完全不同的。可能老教授喜歡寫字或看書,而農民就喜歡抽煙打牌,他們的需求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就要滿足硬性標準的前提下,進行一些差異化設計,比如設計老年大學,打造書畫室等。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養老機構打造出家一樣的氛圍。我不能去刷白色的乳膠漆,而是要用米黃色或者貼一些壁紙,歸根結底還是要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和生活習慣。 所以究竟怎樣才是幫助父母適老化的最優解?我覺得如果你能保證長時間陪在老人身邊,或者隔幾天就去陪一陪他們的話,哪怕不做適老化改造,不去買一些適老化產品,都沒問題,只要他們開心就行了。越來越多的獨居年輕人,找我諮詢養老問題蘿蔔 29歲 座標:重慶 養老機構從業者提到老齡化,大家首先想到的總是日本。説來湊巧,我本科是學日語的,算是對日本老齡化有一定的瞭解,其實東亞三國的老齡化程度差不多,只是日本暴露的要早一些。所以他們的養老行業可能會更成熟一點,比如社會保障體系和老年醫療制度會更完善一些;但我們國家起步比較晚,所以整體水平和日本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不過一個現象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包括我身邊的朋友,聽到我從事養老行業,還都挺感興趣的,會找我來諮詢一些問題。尤其是那些獨居的年輕人,沒有結婚或者生娃的打算,想着要自己養老,就會提前考慮養老的問題。
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養老機構景色,圖源受訪者當下的養老模式主要是“9073”佈局,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享受社區養老,還有 3%的老年人享受機構養老。所以如果子女能照顧老人,在家裏養老,是非常正常的,他們也有這個條件。包括現在我們也在發展居家適老化改造,政府給你補貼,請外面那種適老化改造的公司,安裝護理牀或者助行器,以及馬桶、扶手這些,老年人在家裏也能享受到一些基本的適老化設施。但也有很多老年人的居住環境並不適合他們。比如那些住慣了老房子的老人,已經 80 多歲了,再爬樓梯已經不適應他們了。而且洗澡也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冬天,沒有浴霸,温度特別低。加上房間也不夠寬敞,防滑做的也不好,如果老年人摔倒,後果將不堪設想。這種情況,如果子女離老人住的比較遠,那還是在機構裏養老比較好。一是,我們的環境很適合老年人居住,很多養老機構在選址上都要求周邊有超市、醫療等社會服務場所,而且養老機構都會和醫院開通一個綠色通道,老人有什麼意外,也能馬上搶救。二是,我們有護理員 24 小時值班和查房,既是看看有沒有突發情況,又能及時給老人蓋被子。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很多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機構時,除了關注吃什麼、有沒有配套的醫療之外,他們非常在意的一個點,竟然是有沒有能夠自由活動的後花園。
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養老機構花園,圖源受訪者現在疫情,很多老年人被封閉在養老機構裏,其實心態很容易出現變化。所以我們同樣在封閉管理的護理員,會在每天晚上帶着老人們一起在花園小廣場上跳廣場舞,也會看電影、打麻將、下象棋,甚至還會唱 KTV。還會給他們科普,説現在疫情情況怎麼樣,當下的防疫措施如何,他們都很理解。其實整個狀態和封閉前沒什麼太大差別,唯一的不同是封閉前老人們可以出去逛逛超市,結伴而行或者由我們工作人員帶隊。如果你不想出門,也可以列個單子,我們護理員會幫着“代購”,且不需要任何手續費。最近出現了很多老人“搶菜難”和不會使用健康碼的問題,小組裏還經常有人問有沒有什麼APP是適合老年人用的,或者什麼小程序能教老年人用手機。據我觀察,其實很多老年人還是比較關心時事的,我們會帶他們看報紙、看電視,還會給他們讀新聞。而且很多老年人對於智能設備的接受程度還挺高,一般都會打微信電話。如果不會也沒關係,因為我們機構會定期給老人們開設智能手機或者是電腦的使用教程。雖然經常會出現已經教了很多遍,後續卻還來問的情況,但這事兒,一定要多問,不要覺得丟臉。更何況,有些城市不是針對老人弄了一個反向掃碼嗎?還有志願者也會把菜送到老人家裏,其實還是能看到大家對老年羣體的關注,以及為之付出的努力的,相信這些國家從整體層面做的改變,影響到的人會更廣吧。適老化改造,不僅僅是把手機方寸屏幕裏的字體放大枇杷 21歲 座標:浙江 學生

因為平時住校,我和父母的聯繫其實並不多,我比較獨立,也不向他們要生活費,所以沒什麼必要的事兒,幾乎不怎麼交流。直到一次,早上我正在刷牙的時候,姐姐突然問我:“你知道昨天爸爸發生了什麼嗎?”當時我就心裏一緊。她説爸爸剪指甲的時候,因為看不清哪裏是指甲,哪裏是皮膚,一下子就剪出血了。又因為年紀大,新陳代謝緩慢,血怎麼都止不住,創可貼一沾上就被沁紅了。我突然意識到,父母的身體機能已經退化了,甚至影響到正常生活了。之前我總感覺他們的年齡就是個數字,幾乎沒有很直觀地感受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不會擔心“如果我不在,他們怎麼生活?”如果他們現在已經在生活中遇到困擾了,以後比現在更年邁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所以現在每次出門,我都會不自覺地關注其他老年人,看到那些可以玩轉智能手機,能自由地在城市中行動的老年人都很羨慕。去年,適老化這個話題熱門了起來,尤其是數字鴻溝的問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很多適老化APP應運而生。我也把父母的手機設置改了一下,換成簡潔的關懷模式,以及放大了系統字體。
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枇杷幫助父母設置的極簡模式,圖源受訪者可他們接觸到手機的時間太晚了,很難建構起像我們一樣的邏輯,比如我們看到人的半身像就知道是“主頁”,看到齒輪就知道是“設置”,看到喇叭就知道是“音量”。相比現在的小孩子,哪怕不認字,都能熟悉地使用手機,真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了。但我媽媽就經常反反覆覆問我一些小問題,比如怎麼給人打視頻,發消息的這個人是誰,這條語音是不是真的發出去了。所以我覺得,適老化改造不僅僅是把手機方寸屏幕裏的字體放大而已,它需要社會和市場關注到這個問題。哪怕現在有很多針對老年人的手機教學課程,我覺得對我的父母來説,都不太有用。首先,語言不通就是一大問題。因為很多老年人,其實只會講方言。比如我媽媽,她不會説普通話,今年寒假回家,趕上我們老家更新市民卡,媽媽就帶着我去辦理。當時她看起來非常想參與,很關心地用方言和工作人員溝通,雖然工作人員會用方言回應,奈何詞彙量很小,在描述業務時很難用方言表達清楚,媽媽也得不到什麼有用的信息。所以我也在思考怎麼讓更多人關注到“適老化改造”,並且在社會生活中得到改變,比如政務辦理設置方言窗口,餐飲店允許線下點單等。當時正好看到了剛成立的“「適老化改造」促進會”,想着如果能讓小組發展起來,説不定會讓更多人看到老年人的生活問題。我也作為第二個組員,加入了這個小組。小組裏經常會有人問,“有沒有適合老年人的XX產品”?足以説明很多需求沒被市場關注到。或者就算有這樣的產品,我們作為年輕人很少有渠道知曉,只能靠口口相傳。我也開始擔心自己老年的時候能不能跟上時代了。對於當下的中老年人而言,在他們的青春時代擁有一部大哥大已經是時尚的弄潮兒,怎麼能夠想到智能手機、平板的出現呢。同樣地,現階段科技發展這麼快,即便作為年輕人,也會遭遇越來越多超出我們認知的事物,比如我現在就有點搞不清大家在説的元宇宙是什麼。我希望以後社會上在制定任何決策的時候,能考慮的不只是年富力強的、健全的青壯年,還有獨居老人、文化水平不高的人、行動不便的人。這樣幾十年後,社會福利和養老體系都能愈發完善,讓我即使跟不上時代,也不會難以生存。
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086 字。

轉載請註明: 2萬年輕人,想破解2.6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