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和理想跌出新勢力銷量榜單前3?八月份的新勢力銷量榜出來了,造車新勢力的排名迎來了大洗牌。
哪吒和零跑延續了7月的領先態勢,頭部新勢力“蔚小理”只有蔚來汽車月銷量突破萬輛。雖然蔚來開始在8月迴歸,但是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跌出前三,竟被ATIO問界給超越了。8月份排在銷量榜第四名的是ATIO問界,月銷量首次突破萬輛。一直不被圈內圈外看好地問界,是如何做到了現在這個成績表現?它最對了什麼?今後會不會成為華為牌汽車?
一款車撐起銷量,這事兒能長久?問界上萬的交付量幾乎都由問界M5一款車擔起,事實上初期的問界M5被無數消費者吐槽,大家都並不太看好這個品牌,尤其是在華為餘承東的一連串遙遙領先、吊打競品之後,給大家留下的印象確實不是那麼好,但經過了這麼幾個月,銷量節節攀升,這裏面肯定還是有它的道理的。
首先我們從車的本身説起,這問界M5的整體制造是由金康賽力斯來完成的,但其中華為深度參與了車輛的內外飾設計、智能化應用、電驅技術等方面,可以説是目前含華量相當高的車型了。
用料確實好,無可置疑事實上問界M5這款車相比起先前的賽力斯SF5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先不談調校這些問題,單單看底盤用料這部分,二十幾萬的車用了全鋁合金的各種支臂連桿,而且後輪還用上了H形的下襬臂,這些都是過去豪華品牌C級車上才有可能有的配置,而問界都給用上了,雖然調教比較一般,但是這種用料的態度,確實是目前業界少有的,特別是相比同價位用塑料包鐵下襬臂的另一款增程車。
內飾部分相比之前塑料感十足的SF5的內飾,問界M5的提升就更明顯了。內飾質感的提升,確實能夠看出華為的用心,具體功能性的部分我們後面再説,整體內飾看上去,像這個價位水平的車了。
動力其實不那麼經驗,畢竟增程技術一直被詬病吐槽,但確實是解決了綠牌和里程焦慮問題。自研純電驅增程平台DE-i,一升油可發3.2度電,這個轉換效率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20%,東風的嵐圖所用的技術,也和它有説不清的關係。但是動力輸出方面,問界用的是華為的多合一電機,華為已經在電機電控領域佈局多年,這是它的第一次大規模展示,雖然不聲不響,但也算是無功無過吧。
車自身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賽力斯SF5打底,華為給它在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都下功夫。
華為幾乎傾其所有,真換來一席之地?華為的智能汽車合作模式主要有三類:最基礎的是作為零部件供應商,提供鴻蒙系統、車機系統以及電機等;然後是Huawei Inside的HI模式,應用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由華為和車企聯合開發,例如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最後一種,也是合作最深的模式:華為智選車,華為不僅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也會將這些車放在華為授權店出售,和手機平板一起賣。
而小康與華為的合作,正是第三類。最早推出的賽力斯SF5,華為選擇了賭上渠道,完全相信小康,但現實卻是SF5成品出來後,品控完全達不到華為的要求,從2021年4月-12月,月均銷量不足1000台。
吸取此次教訓之後,華為派駐了將近300人的團隊進駐賽力斯,介入全面質量管控。也就有了餘承東所説的,華為的工業設計團隊和軟件團隊深度參與了AITO問界M5的開發——從外觀設計到車機搭載及智能化系統,再到後期的營銷、銷售。
那麼華為具體還做了什麼呢?一直都説問界賣得好,就是因為智能化,那麼憑這些,問界M5還能火多久?
問界M5或者説問界家族最吸引消費者的一點,就要屬它的智能座艙了,華為鴻蒙座艙第一次展現在大家面前,確實是把只接受CarPlay的大部分消費者,又往前帶了一步。
問界M5標配了15.6英寸屏幕,內置高德衞星導航、HarmonyOS系統,語音識別、車聯網、OTA升級、WIFI熱點、手機遠程APP、128色氛圍燈等,而且車輛還支持華為的生態圈,如果有華為的其他設備,使用便利性進一步提高,特別是鴻蒙3.0系統升級後,與華為其他設備的連接,甚至直逼蘋果iOS的互聯感受。
其實智能座艙是更能切準用户體驗的部分,第三空間的概念現在是越來越熱,車企認為的車主在車內的時間也會越長,所以更好的智能座艙交互體驗,就會給予車主對車輛的更多好感,在鴻蒙座艙中,不但能有流暢、快捷的車機體驗,同時還有華為的音響系統,視聽都能夠被滿足,其實這已經足夠了,而這也是華為在問界M5上發力最多的部分。
很多人都在想,問界M5怎麼沒用上華為的高階輔助駕駛啊?雖然問界M5是個新能源車型,但事實上它依舊來自一個成熟的汽油車平台,華為那套功耗比較高的輔助駕駛在它身上幾乎不可能實現,若要實現,價格也幾乎不可能壓低到30萬元以內,所以一套成熟的博世L2輔助駕駛系統,就被安排在了問界M5身上,而且問界M7也一樣。但我上文就是在智能駕駛這部分留了伏筆,智能駕駛其實還不是每個駕駛者都會用或者説常用的配置,畢竟目前到頂也就是個L2,實現的功能目前都大同小異,所以在座艙領域的好體驗,會更討好消費者。
車在華為店裏賣,LOGO早晚換華為?當然,問界M5賣得好,絕對離不開因為它就擺在華為店裏賣,這也是其他新勢力們幾乎做不到的曝光度。AITO的服務體系也迅速完善,充電網絡已在全國300多個城市落地,截至今年8月,AITO品牌已經覆蓋171座城市,用户中心和體驗中心相繼落成700餘家,預計到2022年底,這一數字將達到1200家以上。
只怕華為今後店裏塞不下這麼多車了。問界M5的訂車客户普遍年齡處在30-50歲這一區間內,同時他們普遍從事的是與科技創新互聯網相關的職業。眾所周知華為這個品牌本身在國內的主要受眾就是30-50歲從事科技相關職業的羣體,而問界M5的受眾與華為電子產品的受眾有了高度的重合,這就説明了問界M5之所以能有如此銷量,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仍舊是華為自帶的光環。
如果問界系列能夠一直這麼火下去,説不定在某一次改款的時候,問界就掛上華為LOGO了,因為它是最先代表華為造車實力的,也是華為參與最深的。並且目前已經有不少車主把賽力斯字標扣掉,換上網上專門為問界車主打造的華為LOGO。
但不太可能一直領先下去?其實問界系列這麼走下去,還是有一些隱憂的。
首先就是,目前可都是新車,正是大家在這個嚐鮮的勁頭上,所以會有一些不理智的可能,包括車輛的耐久度、日後保養等等問題。
還有就是華為自己做的一件事,就是在越來越多的其他品牌車型上部署鴻蒙座艙,比如我們之前説的吉利旗下的幾何M6等,十萬出頭的鴻蒙座艙和30萬級的幾乎一模一樣,很多消費者就是衝着問界系列的華為鴻蒙座艙去買的,你價格貴了,體驗不變,那就很難辦了,有些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感覺。
華為目前入局造車的三種方式中,僅有問界系列做出了一些成績,其他合作反響頻頻、有的一拖再拖,華為3年不造車的約定快到期了,是造車還是不造車,這種大變數對於華為來説,都是一種挑戰,外加上先前已經虧了這麼多錢,還在被不斷制裁,所以華為面前看上去春風得意,實則依然比較難,華為的困境依舊“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