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被傳已“原地解散” 用户稱退款申訴被其“拒絕組織調解”

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

創立2766天之後,作為“中國生鮮第一股”的每日優鮮,陷入不能“保鮮”漩渦。

自2022年7月28日起,每日優鮮“變質”愈演愈烈:以空氣污染為由被hr原地解散後的員工,在法院門口組織起“入職後的第一次團建”;生鮮產品的供應商拿着合同和欠款明細,開始蹲守公司大門;每日優鮮總部因大量客訴被北京消協約談,並要求三個工作日內給出解決措施。對於各種傳言,每日優鮮公司官方賬號還在堅持闢謠:“公司沒解散,沒倒閉,正在想辦法。”對此,網友則稱其“死鴨子嘴硬”。

每日優鮮被傳已“原地解散” 用户稱退款申訴被其“拒絕組織調解”

▲ “原地解散”的每日優鮮員工在法院門口“團建”(微博截圖)

8月12日,每日優鮮表示已向北京消費者協會提交了整改方案,整改方案的詳細內容需要等待官方通報。目前,具體的退費方案及登記方式,仍未予公開。記者致電北京12315熱線電話詢問方案時,接電話的客服表示,還不清楚具體的細節。

點開每日優鮮官網,“又好又快”還醒目地掛在首頁左上角,但app和小程序已經有半個月不能使用了。從致力於“守望生鮮未來”,到身陷“退市”傳聞,每日生鮮是否還能“保鮮”被打了一個問號。

每日優鮮被傳已“原地解散” 用户稱退款申訴被其“拒絕組織調解”

▲ 每日優鮮官網截圖 

“原地解散的每日優鮮 曾讓我印象特別好”

作為率先在中國市場提供極速達冷鏈配送服務的生鮮O2O電商平台,2014年成立伊始,每日優鮮提出的“不買隔夜菜”“半小時送達”的口號,吸引了不少用户,羅妮便是其中之一。

“每日優鮮我用了五六年了,2016年第一次下單,收到貨時便對這家公司印象特別好。”羅妮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每日優鮮在配送商品時使用的包裝袋是運動拉繩包,結實又好使,比普通的塑料袋方便多了。

羅妮回憶,最初在每日優鮮下單的近一年裏,商品真的物美價廉。“兩條去腮、去鱗、去內臟直接可以烹製的羅非魚只需14元,比老家四線小城市菜市場的價格還要低,並且更方便;2019年我在每日優鮮上買的速凍小龍蝦,也是清理好配上調料的,一斤不到30塊錢(算上折扣和券),比活的小龍蝦還便宜。”

2017年至2019年,每日優鮮開始在全國加速擴張,每天通過平台消費50-100元的羅妮,也明顯地感受到了每日優鮮“高速發展”帶來的變化,商品從物美價廉變成了一分價錢一分貨。

羅妮舉例子説,當時每日優鮮北京站的棗有大荔冬棗和馬牙棗兩個品種,價格隨着每日促銷活動的不同而變化,有時候大荔冬棗貴一點,有時候馬牙棗貴一點,各自的產地和包裝是固定的。“我一般是每樣各買一到兩盒,每次都是當天比較貴的那種比較新鮮水分多爽脆,這個也無可非議,但每日優鮮偶爾還會出現少發貨不補貨反而等顧客退款的情況,以前都是沒有的。”

再到後來,每日優鮮工作人員不像最開始那樣嚴謹了,“工作狀態有點懶散吧,有時候我下單了兩盒草莓只送來一盒,打電話過去問什麼情況,能很明顯地聽到工作人員穿着拖鞋走來走去的腳步聲,語氣也有氣無力的,在電話裏還能聽到居家的那種雜音。”

2020年新冠疫情時,使用每日優鮮的又一個高峯,讓原本已經降温的線上生鮮電商再次煥發生機。羅妮稱,在2020年春節期間,在北京每日優鮮線上下單會有“39包郵,59包郵”的活動。“下單之後商品很快就送到了,蝦仁不僅便宜還新鮮。更難得的是,跟配送員説謝謝,配送員也特別有禮貌地回應:‘應該的,再見。’”

在疫情期間充了不少錢的還有李可(化名)。“我是2017年開始用每日優鮮的,因為商品很新鮮,配送也很快。”李可説,2021年開始,自己就沒怎麼用每日優鮮了。疫情中的活動力度沒有疫情前大,因為疫情期間線上購物變成“剛需”,所以李可會在各大購物app上都存儲1000到2000元不等的金額,以備不時之需。“但我不用每日優鮮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生鮮品質不如之前好了,在每日優鮮app上的餘額也是年初補存的,但想不到沒用完就取不出來了。”

2022年7月28日,看到每日優鮮“原地解散員工”的消息後,羅妮嘗試下單使用自己賬户內的餘額,但試了好幾天都無法下單。“下單失敗後,我就一直打客服電話,但始終是忙音,打不進去。然後加了維權羣,開始使用12315小程序投訴。”

8月7日,羅妮在羣友的提醒下發現,每日優鮮app上的在線客服,變成了點進去就可以登記支付寶信息退款的頁面。在登記了支付寶信息之後,羅妮又多次打電話投訴,直到8月11日,客服通過電話聯繫了她,“我是通過人工登記支付寶,下午餘額就到賬了。”

大額儲户李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自7月28日起,在每日優鮮的用户維權羣裏,每日優鮮餘額退款出現了明顯的“金額歧視”。“小額的賬户退户退得很爽,但是大額的就賴着不給退。”“現在每日生鮮線上沒法下單生鮮,我的賬户餘額還有2000多,之前各個渠道都投訴要求退款,都沒回應。”

每日優鮮被傳已“原地解散” 用户稱退款申訴被其“拒絕組織調解”

▲ 每日優鮮大額餘額無法提出 受訪者供圖 

欠款超兩億 供應商已聯合起訴

事實上,除了欠消費者的錢,每日優鮮供應商和股東們也受到極大的波及。

據此前媒體報道,每日優鮮欠款的供應商們曾自發組織填寫了一份《每日優鮮供應商欠款登記表》,欠款總額累計已超2.5億元。

“目前,每日優鮮欠我的貨款是101萬元,這筆錢應該在2022年4月份就打給我的。”3年前,馮景成(化名)成為了每日優鮮蔬菜的供貨商之一,因為此前跟每日優鮮的合作還算順利,並未產生欠款的情況,雖然聽到了其他地區供應商被拖欠貸款,馮景成也並沒有放在心上。“誰知道這種事真的會發生在我身上。”

在聯繫了其他供應商之後,2022年6月至8月,馮景成多次到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望京街道的每日優鮮公司總部追討欠款,但均未成功。馮景成表示,部分供應商已經聯合起來起訴了每日優鮮,“希望能得到公正的判決,把欠款都要回來。”

有行業內知情人士對封面新聞記者透露,實際上2021年,每日優鮮就開始拖欠供應商的貨款了,還無拖欠保障金,拖欠的金額最少也有幾萬元,他所瞭解到的最多欠款為三百萬元。

8月12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朝陽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北京每日優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目前登記註冊仍屬於存續狀態,是可以正常經營的。“該公司的續存有效期到2038年。”

從“守望生鮮未來”到“四面楚歌”

在2015年,每日優鮮首創了“前置倉”生鮮到家的商業模式,前置倉指區別於傳統倉庫遠離最終消費人羣的模式,在社區附近建立倉庫的模式,通過“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二級倉儲體系,可覆蓋3公里範圍,實現生鮮即配一小時達,配送環節能夠在保證生鮮產品新鮮度的情況下極大地提升時效性,同時相比線下門店可以節省運營成本。

這也是每日優鮮企圖搭建萬丈高樓的基石。2019年,接連拿下高盛、騰訊等資本大額投資的每日優鮮,彈藥充盈地開啓擴張之路,最終實現了覆蓋20座城市,超過 5000家前置倉的全國佈局。此外,每日優鮮的前置倉還升級到了2.0版本,面積擴大到三、四百平方米,SKU擴充至3000多個。

這條擴張的路徑也與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的風格不謀而合,徐正曾在某次演講中直言,每日優鮮要“鮮到千億”,但看似一片欣欣向榮的背後,隱藏的是現金流狀況每況愈下的現實。

公開財報顯示,從2018年至2020年,每日優鮮收入分別為35.47億元、60.01億元、61.3億元;增長的營收卻並不意味着盈利,值得注意的是,每日優鮮在同年的淨利潤分別為-22.98億元、-30.96億元、-16.56億元。一晃3年,每日優鮮累計虧損為108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每日優鮮在上市前,先後8輪融資獲得95億元,2021年6月,上市融資約3億美元(摺合19.5億元人民幣),累計融資額約114億元。時至今日,在歷經關倉、閉店、原地解散傳聞和消協約談之後,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生鮮第一股”每日優鮮離退市似乎也僅有“一步之遙”。截至發稿,每日優鮮的市值總額為4700萬,已跌去99%。

8月14日,李可告訴記者,針對她的投訴,望京街道市場所表示,由於“每日優鮮”自身經營問題,目前拒絕組織調解,依據《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第二十一條的相關規定,該單位決定終止調節。

每日優鮮被傳已“原地解散” 用户稱退款申訴被其“拒絕組織調解”

▲ 李可收到調節終止的投訴處理結果 受訪者供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03 字。

轉載請註明: 每日優鮮被傳已“原地解散” 用户稱退款申訴被其“拒絕組織調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