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時刻"下的印度防疫何去何從

  【管窺天下】“至暗時刻”下的印度防疫何去何從

  閲讀提示

  印度政府過早放寬抗疫措施,以及將選舉置於防疫之上,是此輪疫情惡化的根本原因。疫情暴露了印度社會階層之間的巨大鴻溝,也將嚴重拖累經濟復甦。大疫面前,任何懈怠都可能讓民眾陷入災難。

  寧勝男

  2021年3月至4月,印度國內暴發第二波新冠疫情。與第一波疫情相比,此次疫情呈現高傳染性和高致病性特點,更易感染年輕人,洶湧肆虐程度遠甚去年。

  4月中旬以來,隨着單日確診病例數陡然上升,印度彷彿進入抗疫的“至暗時刻”。 據印度官方預測,本輪疫情可能於5月中旬達至頂峯,屆時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將達到50萬例。但印度理工學院和密歇根大學的研究更為悲觀,兩家機構均認為,到5月中旬,印度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將升至100萬例。

  防疫懈怠釀成惡果

  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其中固然有病毒突變的不可抗力,但根本還在於印度政府和社會過早放鬆了警惕,放寬甚至放棄了對疫情的管制措施。

  首先,印度政府輕率宣佈“戰疫成功”,致使整個社會防疫懈怠。

  2021年初,印度疫情一度好轉,單日新增病例數、死亡數和感染數穩步走低。1月,印度總理莫迪在世界經濟論壇迫不及待地向全球宣佈“印度已經成功控制住了新冠疫情”。

  政府如此高調的表態使印度民眾確信已逃過疫情之劫,很多人不再遵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疫情管制措施,全社會上下瀰漫着“擊潰病毒”的喜悦。

  基於這一認知,當灑紅節、大壺節等宗教節日來臨之際,莫迪政府的第一反應不是強化防疫措施、減少人羣聚集,而是鼓勵民眾參與節日慶典和宗教活動。

  民眾即刻響應總理號召,數百萬人湧向恆河邊“盪滌罪孽和痛苦”。事實證明,在全國散播開來的並非快樂和繁榮,而是新冠病毒。正是在這些大規模聚集活動舉辦之後,印度每日新增確診病例直線攀升,疫情迅速肆虐全國。

  更令人詬病的是,莫迪政府將選戰置於防疫之上,為一黨利益犧牲民眾福祉。

  3月以來,印度阿薩姆邦、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西孟加拉邦和中央直轄區本地治裏舉行邦議會選舉。

  為了鞏固地方執政根基,尤其是拿下西孟邦、泰米爾納德邦等關鍵邦的執政權,莫迪政府置防疫工作於不顧,頻頻在這些地區舉辦大規模選戰集會。在4月16日的西孟邦選舉集會上,莫迪索性摘下口罩,豪言“我看到了人山人海,我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的集會”。

  疫情暴發後,莫迪依然忙於競選活動:4月14日印度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超過20萬,但鼓勵民眾投票給印人黨一直是莫迪推特的主要內容;4月22日印度新增確診病例已超30萬,莫迪的推特仍提醒民眾“不要忘記參加西孟邦第六階段選舉投票”;4月23日,印度疫情惡化之勢已為全世界所知,莫迪當日仍參加西孟邦的線上選舉集會並發表演講。

  據彭博社報道,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長烏達夫·薩克雷表示,他曾試圖致電莫迪反映該邦醫用供氧和藥物短缺等問題,卻被告知總理正忙於發表集會演講。

  去年一整年的抗疫也沒讓莫迪政府“長記性”,孱弱的醫療體系未有絲毫改善。第二波疫情襲來,人們驚訝地發現,印度的醫療基礎設施依然陳舊不堪,基本的抗疫物資——氧氣、病牀等仍極度緊缺,政府統合調配醫療物資的能力極差,整個醫療體系瀕臨崩潰。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莫迪曾豪言印度生產的疫苗將“幫助人類抗擊這場危機”,自今年1月起就開始忙着搞“疫苗外交”,卻唯獨忽視了自家疫苗儲備嚴重不足的事實,新德里、孟買等地疫苗儲備紛紛告急。

  未來防疫何去何從

  疫情暴露了印度社會階層之間的巨大鴻溝:下層民眾生存條件極度惡劣,患病家庭求醫無門,無法享受到基本的公共醫療服務,甚至連逝者的喪葬都成為問題;權貴精英們卻深居豪宅防護嚴密,甚至包機出逃海外。

  印度政府的治理無序也暴露無遺。不僅黑市售賣氧氣瓶、醫院內部兜售病牀等亂象頻出,地方政府之間也爆發“氧氣爭奪戰”。西方媒體放棄了過去對印度的追捧,紛紛用“災難”“末日”來形容印度慘狀,批評莫迪政府抗疫不力。

  莫迪雖然宣佈所有18歲及以上的印度公民都可接種新冠疫苗,但一是疫苗根本不夠用,二是聯邦政府只承擔45歲以上人羣的接種費用,18歲至45歲之間大量人口的疫苗購買由各邦政府承擔,並允許疫苗生產商自行定價。另據路透社報道,聯邦政府決定不進口新冠疫苗,而是由各邦政府及企業自行安排進口。

  可以預想的是,沒有決策中樞的統籌、協調和指揮,局面必然進一步陷入混亂。

  莫迪自2014年初上台後,一直保持了高人氣,即便是莽撞廢鈔、倉促税改、經濟下滑,都未曾改變民眾對他的支持。

  如今疫情捲土重來,莫迪政府的治理失能充分暴露,民眾對其抗疫不力的指責聲漸起,印度社交媒體上破天荒出現了“莫迪下台”“莫迪製造災難”的熱門標籤。一旦疫情持續惡化,莫迪和印人黨的人氣神話恐就此破滅。

  經濟方面,預計第二波疫情將嚴重拖累經濟復甦。印度去年受疫情衝擊嚴重,國民經濟萎縮近10%。年初經濟增長剛剛轉正,又遭遇第二波疫情打擊,原本“報復性增長12.5%”的美夢大概率將化為泡影。

  疫情防控攸關民眾生命安全,對於一個人口近14億的大國,政府的公共決策更應該審慎和顧全大局。莫迪政府過去總在營造一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輕鬆姿態,殊不知大疫面前,任何懈怠都可能讓本國民眾陷入災難。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98 字。

轉載請註明: "至暗時刻"下的印度防疫何去何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