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爾在節目中説,在他們家裝修的那幾年當中,她一件新衣服也沒穿過,都是穿她婆婆的舊衣服,但自己卻願意把最好的留給兒子。
穿別人的舊衣服,其實是一件很常見的事,特別是對於經濟條件比較拮据的家庭來説,更是如此。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很快,總買衣服太費錢,因此家長會將大一點孩子的衣服,留給年齡小一點的孩子,這樣就可以節省一部分費用。
但心理學家建議,但凡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儘量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即使家長買布自己做衣服,也比給孩子穿別人的強。這是為什麼呢?
01會造成孩子對“自我控制感”的缺失
“控制感”是一個人自尊、自愛、自信的基礎,在馬斯洛需求分析中提到,一個人只有擁有了“自我控制感”,他才能對自己的人生有掌控方向的能力。
而如果一個人缺乏“自我掌控感”,那當他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就很容易陷入絕望的深淵,認為前途渺茫,很難東山再起。
而當孩子只能穿別人的衣服時,他會發現自己都無法選擇穿在身上的衣服,更不要説自己未來的前途了。
而這種被動的心理就很容易讓孩子養成順從、缺乏主見的性格,在現實生活中會變得唯唯諾諾,不敢表達自己的言論,缺乏自信,這樣對孩子的未來發展也是很不利的。
02長期“被施捨”的感覺,會導致孩子“自我價值”的缺失
有些父母會認為,以一種“獎勵”或是“説教”的方式能讓孩子欣然接受,這樣就不會影響到孩子的自尊了。
但心理學家並不這樣認為,對於父母這種以“舊衣服”作為獎勵的行為,孩子可能會接受,但長大之後,他們可能不會注重自己的外表。
這是因為孩子在心裏會默認,“穿別人的舊衣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的“妥協”心態會越來越嚴重。
他們在心裏會給自己定位成一個“被憐憫”的角色,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很多人願意施捨東西給他,而他也認為這是很好的事情。
可能很多父母認為這也沒什麼問題,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不好嗎?其實不然,長期使用他人的東西,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總是低人一等,無論怎樣努力,都得不到他人的認同。
這樣長久下去,孩子就會缺乏對美好事物追求的興趣,從而造成自我價值感的缺失,身上的負能量也會越來越重。
03追求心理的缺失,造成了“過度補償心理”
“補償心理”是心理學中的一個名詞,它指的是如果一個人能夠感受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心理缺失,那他會想方設法去補償這一“缺失”。
如果沒能得到及時的補償,他們在以後的日子裏就很難擺脱這個“陰影”,即使這個“缺陷”早已成為過眼雲煙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年輕人會花很多的錢去買昂貴的衣服和包包,即使她們心裏清楚,自己根本支付不起。
因為她們在心裏會認為,只有昂貴的物品,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身價,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這其實就是一種過度補償心理。
而阿德勒也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結,很多人也正是因為自卑,所以選擇“追求卓越”。
所以當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時,我們就會彌補之前缺失的東西。當然,那些童年被貧窮限制選擇衣服的孩子,長大之後,就會拼命地彌補。
因此從上面的分析中來看,父母但凡有些經濟實力,千萬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否則會給他們造成嚴重的“心理缺失”,對孩子的成長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