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好心有好報,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才能激勵更多的人去做好事。
可是很多時候,卻是好心辦成了壞事,或者是你的好心並沒有讓你想幫助的人有一個好的結果。按説,你的出發點是好的,那個得到你幫助的人至少不應該怪你,可事實上偏偏不是這樣,到了這個時候,那個得到過你幫助的人,不會想着你的出發點是為她好,卻只想着她面臨的結果,於是她就會把這個壞的結果怪罪到你的頭上,誰讓你那麼好心了呢?
一個讀者向梅娘講述了她的經歷,她好心幫助33歲的大齡剩女同事介紹對象,結果兩頭沒落好,一起來看看她是怎麼好心辦壞事的吧,為方便講述,下面用第一人稱。
01
我有一個同事,就叫她萍吧,外地人,長得還挺漂亮的,考進我們單位有些年了,但一直都沒有結婚,都33歲了,還單身着,算是大齡剩女也不為過。
本來我和這個同事關係也就一般,並沒有多深的私交,之前只是聽説過她一些事,聽單位裏的人説,萍有些心高氣傲,要求有些高,既想對方家境好,又要人長得帥,在年齡、身高、學歷等方面要求也不低。
聽説也有其他同事,幫萍介紹過男朋友,但都沒有成功,時間久了,大家也都不想幫着介紹了,覺得萍要求太高了。
但萍覺得自己是公務員,單位好,工作好,自然也應該配得上這樣的男人,可她就沒有想過,她是一個外地人,並不是我主觀上歧視外地人,“人離鄉賤”這是客觀存在的。
現實是,我們這裏本地不怎麼樣的男人,都可以娶到外地很不錯的姑娘,而本地一般的女孩,對外地男人還要挑三揀四的,一個本地一個外地,真是的差距大了。
一天,在辦公室不知誰又提起介紹對象這件事,就有人建議萍找我幫忙,説我不但熱心,認識的人多,門路也廣。
我確實也是一個熱心腸,萍也真的專門找了我,希望我給她介紹個男朋友,我覺得萍也不錯,於是,也就開始放在心裏給她物色了。
02
很快,我手頭就有了一個人選,這個男人,也是託我找女朋友的。他比萍大1歲,本地人,婚房已經買好。只是這個人的學歷有點低,是大專,家境呢,算是一般,在企業裏工作,收入稍微比萍多點,不過長相和萍應該還是很般配的。
我之所以要把這個人介紹給萍,是從現實角度來考慮的。我覺得,兩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所以,按照我這個老媒人的眼光,萍和他應該還是挺合適的,萍是外地人,年齡也不小了,雖然工作體面,但真想找她要求的那樣太難了。畢竟本地家境好的,符合萍以前那樣要求的,對女孩子的要求會更高。
我想萍也碰了不少壁了,按説也應該認清現實了吧。在安排他們兩個人見面後,我就沒有過多的參與,我對他們兩個人的説法是,我只負責牽線,至於成不成就看你們自己的了。
事後,聽萍説,感覺對方還不錯,兩個人正在嘗試着交往。在我聽到萍這麼説的時候,我還挺感到欣慰的,畢竟萍已經33歲了,她能這麼説,説明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了,要求應該是降低了,要不然也不會嘗試着交往了。
然後我又問了一下男方,反饋的意見也是不錯。既然這樣我也就安心了,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有可能促成一樁好姻緣。
03
就在我等待着要喝兩個人喜酒的時候,卻突然出現了問題。
兩個人竟然分手了,當時我還在想,分手也正常啊,説明接觸下來兩個人不合適,總比結婚以後再離婚強。所以我也就沒當回事,只是想這個喜酒是喝不上了。
可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萍在單位裏到處給人説,怪我給她介紹的相親對象學歷太低,嫌人家家境一般,還説憑啥介紹層次那麼低的男人都給她,還是那麼勢利的男人,真把她當成打工的了,簡直就是看不起她等等之類的話,好像她很委屈一樣。總之就是對我給她介紹男朋友的事情是耿耿於懷,説我沒安好心。
這些客觀條件在一開始介紹的時候,我就明説了的,現在分手了怎麼又拿這個説事呢,我冤不冤啊。
正當時我想問問男方的時候,男方居然先責怪起我來了,理由是萍太能挑剔,説已經買好的婚房要加上她的名字才行,那房子萍一分錢沒出,憑什麼加她的名字呢?就憑她工作好?是本科?
我真是沒有想到,他們兩個人交往一段時間,居然發生了這麼説的事情。唉,我只能説都怪我,都怪我,以後我再也不會熱心幫人介紹對象了,簡直就是沒事給自己找事,這不是出力不討好嗎,還兩頭不落好,我找誰説理去啊我。
04梅娘説
人到中年,你有沒有發現,善良真是越來越難了,真的有時候,在做任何善事的時候,都得先考慮一下會不會對自己有什麼風險,否則還真的有可能不如什麼都不做。
給別人介紹男朋友,這事的確是善事,那個被幫忙的人的確做的不對,不該四處宣揚,但是我們説,我們無法阻擋別人怎麼去對待我們的善良,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放平。
有一句話説的很好,沒有任何的善意是真正無私的,哪怕沒有實質上的收益,也一定滿足了某種心理需求。
承認了這一點,咱們就要想了,咱們行善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如果真的是為了滿足自己某種心理需求的話,那麼在你行善的那一剎那,你就已經達到了,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而如果我們過度地去苛求別人的熱情回報,那就有些過度了。
當然,梅娘並不是情感綁架行善,覺得行善者就必須得是一個不求回報的聖人,而只是説,在充分考慮了行善的風險之後,咱們是不是得調整一下心態。
善了就是善了,至於善之後的結果,有人感激固然好,沒人感激也不必難過,至少這件事讓你看清楚了誰是值得幫的人,誰又是不值得幫的,從此區別對待就好。
在現實世界裏,善良永遠不只是一種生來便有的品質,而是一種天賦與磨鍊並重的能力。
所以謹慎善良,但也別不善良,善良之後,更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期待回報,也不過度自責,心無掛礙,方能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