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日之後,德國提出翻版“印太戰略”?
美國的對外戰略中,“印太戰略”的地位比較高,也是美國一直在大力推進的目標。不過,美國的這一代表性戰略起初並不是美國自行提出的,而是由日本安倍政府率先提出了這一構想,隨後特朗普為了推翻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沿用了這一構想並加以實踐,才形成了今天廣為人知的“印太戰略”。
繼美日兩國之後,更多的國家注意到了印太地區的戰略地位,開始將這一地區劃入戰略考量,翻版“印太戰略”隨之出現。9月2日,德國政府發佈了一份名為“德國-歐洲-亞洲:共同塑造21世紀”的指導方針,重點明顯集中在了印太地區,可謂是美國印太戰略的翻版。
對此,德國外長馬斯表示,德國未來數十年的發展將“取決於和印太國家的合作方式”,印太地區將被擺在其外交事項中的優先地位,德國希望能借此建立一種注重合作的新秩序。這一意圖的提出,明顯與美國的印太戰略劃清了界限,因為美國的印太戰略主要是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而德國則是為了藉此拓展新的合作局面。
美國、印度都將面臨新挑戰?
多元化印太戰略的出現,無疑將給美國和印度帶來新的挑戰。首先,德國提出新的印太戰略,勢必會與美國的印太戰略形成競爭關係。原本印太國家只能選擇與美國合作,美國就能拉攏這些國家,組建起自己的陣營來向中國施壓。然而,現在德國也提出了同樣的戰略,且德國顯然更加註重合作共贏,而美國的霸權主義恰好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抗拒,因此美國這種帶有明顯強權色彩的印太戰略的吸引力一定會有所減弱。
而美國印太戰略一旦遭到弱化,那麼印度必將受到很大影響。作為印太戰略的核心國家之一,印度能在中美競爭關係中找到很多獲利的機會,莫迪也可以比較輕易地在中美兩國中選擇一方來“抱大腿”,且已經表現出親美跡象。
然而,新的印太戰略出現後,德國乃至歐洲也加入了這一“戰局”,這樣一來,涉及到的競爭關係就不再侷限於中美兩方了,印度也不可能再靠着簡單的立場擺動來謀利。並且近期中國與歐盟的關係有所變暖,或許隨着德國版“亞太戰略”的推進,在亞太地區頗有話語權的中國會成為德國想要拉攏和合作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