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 題:普及AED還有多遠?AED使用現狀觀察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馮松齡、吳思思、陳振海
每當氣温驟降,各大醫院的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病人就會劇增。
AED(自動體外除顫儀)作為一種便攜、易操作的心臟急救設備,近年來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新華社“全民拍”日前徵集發現,在國家佈局力推AED的背景下,仍有很多人“不會用”“不敢用”,很多地方公共區域仍未配備AED設備。
(小標題)不會用、不敢用、沒得用……普及AED還有多遠?
就在上個月,一位乘客在北京地鐵復興門站突然倒地,3名路過的醫護人員見狀,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甦,同時值班站長取來AED,經過兩次除顫,乘客恢復了心跳和自主呼吸。這是去年10月北京地鐵配備AED後應用AED成功救人的第二例。
記者走訪發現,近年來,在北京、廣州等地許多急救現場都出現了AED的身影。許多人也對AED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從新華社“全民拍”徵集的網友留言中,記者發現仍有很多人不會用、不敢用AED。
記者隨機走訪許多中老年人,均得到“不知何為AED設備”的答覆。記者在珠海、廣西南寧等一些商場裏走訪,並未看到AED設備,工作人員也稱未受過相關培訓。
“就算我學過,但在真面臨這種情況時肯定會猶豫。人命關天,我們業餘人員還是不太敢承擔這個責任。”珠海市民吳浩苑説。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的‘好人法’條款,但仍有不少人擔心施救本身帶來的法律風險。”中國醫學科學院主任醫師錢海燕説。
調查還發現,一些投放AED較早的小區,由於缺乏專人維護,設備早已佈滿灰塵。AED生產商邁瑞醫療市場產品經理孫業軍説,由於AED的電池和電極片存在生命週期,如果相關企業不注重後續服務,將造成不少“殭屍”設備等問題。
(小標題)誰來出錢購置AED?
那麼,安置一台AED的成本有多少?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AED在市面上的價格普遍在2萬到3萬元之間,除購置費用外,後續維護也需要成本。
“這對管理場所比較多的企業來説是筆不小的支出,經營壓力大的企業不願意主動額外承擔相應支出。”錢海燕説。
“一些商場可能害怕承擔過多責任,還會迴避AED設備的投放。而對於公共場所AED採購費用,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賈大成認為説。
今年8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做好校園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配置工作的通知》,明確各級各類學校要購置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行業要求的AED,每所學校至少配置一台。
“有些條件好的學校買了很多,但是沒有政府主導的話,更多學校不會買。文件出來以後,一些學校反而停下來,都在等教委的具體方案,看看資金怎麼出。”上海光電北京分公司負責人黃學羣説。
記者調查還發現,作為醫療器械設備,一些學校、地鐵等單位在採購AED時,還存在缺少相應專業依據的問題。“目前國內還沒有有針對性、具體明確的產品標準,一些國家會在產品分析、放電時間上做出規定,比如分析時間不能超過5秒。”賈大成説。
賈大成認為,當前的社會意識和資金配套,是掣肘AED有效發揮作用的主要難題。“要根據一個地方的人口密度、交通狀況以及發病率等因素綜合考慮AED投放數量,並且保證3分鐘以內能夠取回設備。“AED就是在跟死亡搶時間,從數量上提高AED是關鍵。”他説。
(小標題)專家建議:加大推廣力度 構建急救社會體系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在整個急救過程中,AED的配置雖關鍵,但也只是第一步,而心肺復甦等急救培訓很有必要。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健康傳播專業碩士項目主任許靜認為,擴大AED的量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需要加強社會志願者服務體系建設,從意識、技能等多方面着手,“AED的培訓成本並不高,我們應更多關注心肺復甦的系統培訓,讓大家有意識地敢去救人。”
錢海燕認為,各級各類學校,還有高危和服務行業,應把急救技能列為基本技能,特別是學校方面,可以學學北京一些學校的經驗,至少在校園內配置一台AED,並向師生普及生命安全教育。
青島市急救中心(120)醫生徐梅建議,要建立信息化的急救理念。“急救從撥打120開始。120調度員接到報警並評估病情,如判斷病人為意識喪失、呼吸停止等情況,會通過電話提示附近的人去取AED,採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直到救護車醫護人員趕到。在救護車趕到前,電話指導下的現場急救能提高‘黃金4分鐘’急救成功率。”她説。
除此之外,孫業軍認為AED的產品標準也應進一步提升。“每年安裝的體量都是翻番,而即使體量在不斷增大,但仍面臨設備短缺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更要在後續服務上加大力度,確保AED設備正常運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