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內外資企業平等參與政府採購
財政部禁止在投訴處理中實施差別待遇
核心閲讀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嚴格落實《政府採購質疑和投訴辦法》,暢通投訴渠道,依法受理並公平處理供應商的投訴,不得在投訴處理中對內外資企業實施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維護政府採購供應商的合法權益。
為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政府採購市場體系,促進政府採購公平競爭,近日財政部公佈《關於在政府採購活動中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有關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保障內外資企業平等參與政府採購,平等維護內外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具體措施包括保障內外資企業平等參與政府採購,在政府採購活動中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的要求,不得在投訴處理中對內外資企業實施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維護政府採購供應商的合法權益等。
平等參與採購
根據《通知》要求,首先要保障內外資企業平等參與政府採購。具體是指:政府採購依法對內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包括提供的服務,下同)平等對待。各級預算單位應當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在政府採購活動中,除涉及國家安全和國家秘密的採購項目外,不得區別對待內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不論其供應商是內資還是外資企業,均應依法保障其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活動的權利。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財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教授分析指出,《通知》開宗明義即指出,政府採購要公平對待的範圍,既包括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內外資企業,也包括內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或者服務)。因此《通知》的核心就是政府採購針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內外資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也要一視同仁。需要注意的是,政府採購涵蓋的範圍不包括在市場上銷售的國外產品即進口產品。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高秦偉認為,《通知》將範圍界定為內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包括提供的服務),也説明我們的國產化並非保護本土品牌的產品,驅逐國際品牌的產品,而是鼓勵各品牌廠家將生產製造放在中國境內,促進我國境內各生產要素的有效流通。
保障公平競爭
據財政部此前公佈的數據,2020年全國政府採購規模為36970.6億元人民幣,佔全國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別為10.2%和3.6%。在如此巨量的市場佔有前提下,保證公正公開是政府採購依法進行的關鍵。
《通知》明確,在政府採購活動中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的要求。各級預算單位在政府採購活動中,不得在政府採購信息發佈、供應商資格條件確定和資格審查、評審標準等方面,對內資企業或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不得以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股權結構、投資者國別、產品品牌以及其他不合理的條件對供應商予以限定,切實保障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
施正文説,政府採購是各級政府為了開展日常政務活動或為公眾提供服務,在財政的監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通過公開招標、公平競爭,由財政部門以直接向供應商付款的方式,從國內外市場上為政府部門或所屬團體購買貨物、工程和勞務的行為。政府採購的實質是市場競爭機制與財政支出管理的有機結合,其主要特點就是對政府採購行為進行法治化的管理。通過透明公開的程序,鼓勵儘可能多的合格供應商參與,可以有效防止“共謀”和串標、圍標等不良現象。《通知》明確指出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不論其供應商是內資還是外資企業,均應依法保障其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活動的權利,是落實政府採購公平競爭原則的很好體現。
高秦偉介紹説,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的採購政策中有優先使用國產品牌的要求,這種扶持國內企業的政策讓很多堅持打造民族品牌的企業深受鼓舞。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需要高技術含量的進口產品,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建立公平競爭的政府採購制度,對內外資企業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而且,中國政府採購的透明度是非常高的,國內外供應商一直是免費獲取公開發布的各類政府採購信息。
財政部調查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政府採購透明度持續提升,信息發佈平台和電子交易平台建設日趨完善,社會主體可以更加及時、準確、便捷獲取政府採購信息,有效提高了財政預算執行的透明度,對於優化營商環境起到了明顯推動作用。
為了規範政府採購信息公開行為,提高政府採購活動透明度,財政部還對2004年頒佈的《政府採購信息公告管理辦法》作了修訂,公佈了新的《政府採購信息發佈管理辦法》,將中國政府採購網及其省級分網明確為政府採購信息的彙總平台,要求政府採購信息應當在中國政府採購網或其省級分網發佈。
公平處理投訴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希望尋到更好的紮根中國的本土化方式,這都歸功於我國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大幅改善。
商務部長期致力於推動修訂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減少准入限制,深入開展配套規章“立改廢”,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2020年8月底《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辦法》公佈並實施,對於加大對外商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不斷提升投資環境的透明度和便利度,給出了可操作性強的具體辦法。
此次財政部《通知》也同樣重視平等維護內外資企業的合法權益。《通知》要求內外資企業在政府採購活動中,凡認為採購文件、採購過程、中標或者成交結果使自身權益受到損害的,均可依照相關規定提起質疑和投訴。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嚴格落實《政府採購質疑和投訴辦法》,暢通投訴渠道,依法受理並公平處理供應商的投訴,不得在投訴處理中對內外資企業實施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維護政府採購供應商的合法權益。
《通知》還強調,對於違反本通知要求的規定和做法,以及違規設立產品、供應商等各類備選庫、名錄庫、資格庫等規定和做法,各地要及時予以清理糾正,並將清理糾正情況於今年11月底前報送財政部。
近年來,中國政府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市場準入,持續打造開放平台,持續完善外資法律體系,持續強化穩外資政策,持續推進國際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持“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努力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經營創造更好營商環境。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外資流入國。據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外商累計在華投資設立企業100多萬家,累計吸收外資超2.3萬億美元,貢獻了全國2/5的出口,帶動了1/10的城鎮就業。
下一步,財政部、商務部等相關職能部門,將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加強與外資企業和外國商會溝通交流,及時解決外資企業反映的困難問題,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好服務保障。(記者萬靜)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