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憑藉着雄踞青藏高原,俯瞰印度次大陸的地緣戰略優勢,真的能切斷印度水源?
歷史偵查處今天就帶來大家從氣候、水流分佈、地理位置等角度來剖析印度的説法是否真能靠得住腳。
青藏高原是黃河、長江、恆河、湄公河、印度河、薩爾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七條亞洲的重要河流發源地,因此,青藏高原素來有着“亞洲水塔”的美譽。
但在七條河流裏,只有恆河和印度河是流經印度本土水系,而印度河的主脈流經巴基斯坦,只有部分幹流和支流途徑印度。
除此以外,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的雅魯藏布江也是南亞次大陸的重要水系來源,該河流自藏南注入印度東北的阿薩姆邦後改成布拉馬普特拉河。
因此,對於印度來説,發源於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的河流主要是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
相比較而言,布拉馬普特拉河雖然流入印度東北部的幾個邦,但印度東北六邦的總面積為27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為4200萬,分別佔了印度總體的8.8%和3.2%。如果計算GDP的話,這幾個邦是印度最窮的幾個邦。即使雅魯藏布江完全斷流了,對印度整體經濟的影響也是非常小的。
其實,真正來説,對印度有着重大影響的是恆河水系,恆河水系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河長2525千米,流域面積108萬平方千米,平均流量38129立方米/秒。
其中,從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流經尼泊爾注入印度的恆河水量就佔到了恆河全部徑流量的46%,在枯水期則佔71%。
既然有三條河流與喜馬拉山脈和青藏高原有着密切相關聯繫,那是不是意味着中國坐擁青藏高原,控制喜馬拉山脈就能切斷印度的水源呢?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上的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其地理位置是西臨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北達喜馬拉雅山脈,南抵印度洋,是一個三面環海,一面靠山的國家。
由於印度半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每年的7~10月,東南信風攜帶的大量高壓暖濕氣流與印度半島上空的低壓乾燥氣流相遇,形成熱帶季風氣候,給印度的東北部和西南部帶來了大量的降水,甚至年降水量能達到驚人的20000mm以上,使得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徑流量能夠佔印度全國徑流量的1/3。
而印度中南部的德干高原和西北部地區,由於受地形因素的影響,形成了乾燥少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
因此,印度降水分佈嚴重失衡,東北和西南多雨,中部和西部少雨,因此,從總量來説,印度本土並不缺水,只不過是降水量格局分佈不均。印度的水源可以由熱帶季風氣候形成的大範圍的降雨足以解決。
況且,印控克什米爾的達拉克地區有一座錫亞琴冰川,錫亞琴冰川長約72公里,面積約3000餘平方公里,其冰川融水量更是遠超喜馬拉山脈的冰川總容量,堪稱是“亞洲水塔”之中的“水塔”。
相比之下,發源於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印度河、恆河和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在中國境內的天然徑流量比例僅僅只佔有4.83%、2.55%和14.61%。
因此,中國就算是坐擁青藏高原、控制喜馬拉雅山脈,完全切斷了三條河流的水源,也不能實現切斷印度水源,迫使印度不戰自潰。
既然印度不缺水,中國也很難通過切斷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水源地的方式來造成印度水荒,那為什麼印度還頻頻叫喊沒水喝呢?
其實,主要的原因在於,印度雖然佔據着世界4%的豐富水資源量,但其人口占據着世界總人口16%的驚人比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非常低。
同時,印度的水資源由於時空分佈極不均勻,而印度國內相對缺乏大型的水利灌溉設施,對水資源的調控管理能力非常弱,再加上印度國內嚴重的水污染,使得印度這個國家明明坐擁金山,卻又不得不打着厚顏無恥的旗號四處找水。
歸根結底,印度的水荒不是中國造成的,中國也無力釀成印度缺水的囧局,只是印度自身太不爭氣,砸了自家飯碗,到頭來還甩鍋別人,寡廉鮮恥的“吃相”還真不是一般的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