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環路騎車真痛快!記者騎行35公里體驗慢行系統
秋高氣爽,正是户外騎行好時節。近年來,北京堅持交通“以人為本”和“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的治理理念,二環路慢行系統優化改造已完成一年。在二環路慢行系統騎行是一種什麼體驗?本端記者掃了一輛共享單車——
改造
拓寬添標識 不再躲着騎
秋日午後,爽朗的空氣瀰漫着京城。東二環路朝陽門橋附近區域,車流如織。記者以朝陽門橋輔路為騎行起點,沿紅色鋪裝的非機動車道以逆時針方向“一路向北”。
距離朝陽門橋約100米處輔路,剛騎出不遠,非機動車道上的“學問”就顯現了出來——不僅標線標識更新,車道也做起了“加減法”。原本,輔路的兩條機動車道,在近橋位置區域開始收窄變為一條;原本一條非機動車道,自此也“拓寬”為兩條,總寬約3米以上。紅色鋪裝材料覆蓋的非機動車道,遠遠就提示騎車人大可放心騎行。
因地制宜“擴寬”非機動車道只是一面,更多“上新”的標識標線讓人印象深刻。沿此往北,非機動車道上的自行車標識、機非緩衝地帶的黃色網格線等十分醒目。二環輔路多處機非隔離的白色實線上,每隔幾米就有一個開關盒大小的高亮反光道釘,警示行車安全;北二環鐘樓北橋橋下,非機動車道除了直行加右轉車道之外,也劃出了專門的掉頭車道;南二環菜户營橋橋下輔路等多個路口,“上新”了騎車人和騎車“重疊”的“自行車優先”標識。
機非混合處,新的黃色網格線加以起到禮讓緩衝作用
每隔幾米、隨處可見的高亮反光道釘,夜晚車燈照射後十分顯眼
路“拓寬”受益的,不只是非機動車道,還有公交港灣。北二環德勝門公交車站、西二環復興門橋以南等多個區域,公交車進出港灣,相比過去也更加遊刃有餘。“以前這好像是3條機動車道和一條非機動車道,還有一個比較狹窄的公交港灣。你看現在,非機動車道寬度大約佔了2條車道,只剩下一條機動車道了,公交車進出站和騎車者也不怎麼‘打架’。”一位等車的市民説,這體現了騎車者和公交優先。
騎行者路過“拓寬”後的德勝門公交車港灣處
北二環鐘樓北橋下,非機動車道也有專門的掉頭車道
“很好走,不用導航!順着二環輔路的紅色鋪裝材料一直走,就能走完!”騎行愛好者任女士表示,自己只要有空就會出門騎行。改造後的二環,紅色鋪裝材料就像是個導航,認準了就不會迷路。另一名騎行愛好者大周説,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騎行更安全,“以前沒有改的時候,走哪兒都混在各種車之中,‘躲’着騎。現在非機動車道上的車多一點,但幾乎不用‘躲’着走了,各走各,直接看道上的標識走就行。”
南二環輔路非機動車道邊,矗立的新標識
細節
騎車有規矩 禮讓成風氣
多種硬件的改造升級,讓騎車人不用再“躲”着走。一些從非機動車角度出發的人性化細節,也提升了道路交通的規矩和文明。
一路騎行,記者每到一處主路橋樑下路口都能發現,紅色材料鋪裝的非機動車道內,似乎比以往更“堵”了。近了再看,原來第一排騎車者大多都將車停在停止線內,儘管也偶有個別騎車者搶時間,在等候的非機動車中艱難“挪步”,但絕大部分騎車者,是在非機動車道上“排隊”。在北二環鼓樓北橋橋下、西二環官園橋下、月壇南橋下等路段,在原有非機動車信號指示燈之外,一些路口還新增了款式更新穎的非機動車專用信號燈。
西二環月壇南橋下安裝的非機動車專用信號指示燈
“不着急,等着對面的燈變色再走。”北二環小街橋橋下路口,一名家長對身邊的孩子説。
記者在騎行中發現,在一些路段,有個別外賣“小哥”或者市民騎車逆行,顯得比較危險。但在主要路口處,不論是自行車還是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更願意有序等待、守規矩看燈。與此對應,近兩年一直倡導開展的“禮讓”文明,則更是蔚然成風了。
西二環阜成門北大街向南與西二環主路入口處,一名公交車司機遠遠將車停在非機動車道外,等着騎車人完全離開,才緩緩駛入主路。南二環右安門橋下,一名白色轎車司機打着右轉燈,耐心等待行人和騎行車一一通過;繼續往東的開陽橋下,一輛灰色小汽車,駕駛人在距離騎行者近2米處踩下剎車,有騎車者向主動禮讓的司機豎起大拇指。
南二環右安門橋下,白色小汽車禮讓非機動車和行人
前不久,剛騎行完一圈二環的任女士説,她在騎行中發現,如今路上“禮讓”的現象已顯著增加。“雖然還是有車和人‘搶’,但是我的感受是禮讓行人、禮讓騎行者,比前幾年有很大的好轉。”
舒適
處處見風景 便民設施多
一路騎行之中,記者不僅感受了改造後二環路的“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也見到二環沿線城市綠道的處處有景。慢行系統“趕路”的功能之外,也有一些地方的設計,考慮到了騎行者休閒休憩、喝水如廁等便民需求。
從東二環朝陽門橋往北往西騎行的過程中,幾乎每過“一座橋”,就能看到一處主題和風格迥異的環二環城市綠道風景,停步欣賞風景的同時,也能閲讀到“景點”知識。
東四十條橋和東直門橋之間非機動車道路邊,停車“抬腳”就能走上名為“穀倉新貌”的城市綠道。該綠道就像點綴在東二環輔路旁的小公園,幾位居民在其間悠閒玩手機、聊天;東直門橋和小街橋之間的“春場新穎”,曲徑通幽之下,一片荷塘“闖”入眼簾;沿北二環繼續往西騎行,“梵宮映月景點”和“親水休憩平台”,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騎行者閒坐“打卡”。處處“見景”、全長約35公里的環二環城市綠道,就像二環路包裹了一圈兒“小公園”,給繁忙趕路或者户外騎行的人放鬆休憩的公共空間。
北二環非機動車道上,“抬腳”就能感受的城市綠道
“我最喜愛的,是南二環旁沿着護城河的南濱河路,水、樹、景特別好。”任女士説,這些年城市景觀環境治理提升,她很喜歡一邊騎行,一邊感受自然風光。“推薦大家到西南二環菜户營橋金中都公園附近坐一坐,那裏有座木橋,環境也特別舒服。”任小姐説,騎行二環的過程中,她也經常冒出想法,拐到不同的路上去,“比如去吃碗想吃的冷麪,或者從建國門橋拐到長安街上,都是不錯的體驗。”
二環路慢行系統有城市綠道的“加持”而處處見景,路邊的報亭、公廁、超市等也給騎行人提供了便利。整個騎行中,除了東二環輔路沿線相對不太容易購買礦泉水等之外,在北二環、西二環、南二環輔路邊,幾乎每隔數百米,就能找到公共廁所和路邊的報亭。“這個公廁開了很多年了,來上廁所的主要就是等公交車的人、騎車過路的人,還有小區居民。”西二環輔路公共廁所的工作人員説。
西二環輔路非機動車道,停車即可上公共廁所
南二環非機動車道上的便民報亭
手記
治理見功夫 你我需珍惜
超大城市的交通綜合治理,尤其是綠色出行、慢行出行等建設,歷來不易。騎共享單車“走二環”之前,我內心其實是有擔憂的。主要擔憂的是,相比其他環路,二環路車流量更大,車多車雜,機非衝突可能較多。雖然知道二環慢行系統經過了改造升級,但畢竟是幾十公里的路程,體驗到底會如何,心裏還是有問號。但當真正騎行才發現,慢行系統的改造及各種配套,是比較嚴謹、細緻、下了功夫的。個體角度來説,相比以前在二環騎行或者“解鎖”二環路,的確並不如以前那麼費勁了。
黃昏時候,騎行者在南二環慢行系統騎車
有數據顯示,二環路51.7公里慢行系統優化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後,輔路非機動車道通行效率提高25%,高峯時段非機動車流量及平均通行速度分別提高8%和5%,慢行系統連續性、安全性、舒適性得到全面提升。這些數據背後,是相關政府部門和施工單位的科學調研、認真設計、嚴謹施工改造,也是踐行北京交通“以人為本”和“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治理理念的生動體現。
西二環,廣安門橋下方向不同卻井然有序的非機動車道
當然,在硬軟件的提升之外,騎行中記者也發現了一些小問題:比如,個別路段凹凸不平,比較顛簸、有少部分騎車人逆行或不看燈、個別地方標線標識磨損,以及機動車佔用非機動車道等現象。這些小問題,有的是硬件層面的,有的是個人文明層面的,今後需改進提升。城市是大家的,治理下功夫,你我也要珍惜。讓綠色低碳、慢行出行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李松林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