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雲間第一橋,感受雲間往事

“路接張涇近,塘連谷水長。一聲清鶴淚,片月在滄浪。”宋代詩人陸蒙曾經這樣描繪松江的雲間第一橋。

尋訪雲間第一橋,感受雲間往事

圖説:雲間第一橋 新民晚報記者 唐敏 攝

造型類似汴京虹橋

雲間第一橋橫跨古浦塘,俗稱跨塘橋,初為石橋,水洞三環,高可通鉅艦。後來,石橋年久傾圮,改以原木構建,形制與《清明上河圖》中的汴京虹橋類似,為當時松江最大的一座橋,故得名“雲間第一橋”。

相傳明代某年端午節,古浦塘上舉行龍舟競賽,橋上人多擁擠,橋被壓塌。明成化年間在舊址重建為三孔石橋,橋額有清同治十一年鐫刻的“雲間第一橋”。至清同治年間,再度重修,呈三孔石拱橋,高8米,寬5米,長30米。拱券部分用青石砌成,橋面及階欄杆則用花崗石。1986年,因年久失修,橋拱變形,部分石料在修葺時換成花崗岩石。

昔時,滿載漕糧的船隻都是從雲間第一橋正式起航前往京師,過了雲間第一橋,一去便是風波千里。

民間傳説纏綿悲壯

關於雲間第一橋,民間還流傳着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

明崇禎十一年秋天,柳如是化裝成翩翩公子,乘坐一條名為“蘭舟”的小畫舫來到松江。當蘭舟駛向雲間第一橋時,恰巧碰上陳子龍為復社的知己楊龍友送行。陳子龍站在橋上目送朋友遠去,柳如是與陳子龍四目相對,卻有似曾相識之感,陳子龍便邀柳如是到松江南園一敍。

南園是座幽靜的園林,是復社成員會文的場所。也許是志趣相投,柳如是一進南園就喜歡上了這裏的一切。她翻閲陳子龍的詩文手稿,愛不釋手,兩人十分投緣。然而,陳子龍不願因兒女之情影響復社的事業。於是,柳如是決定離開,陳子龍陪她乘上蘭舟,從南園送到雲間第一橋,相對無言。陳子龍解下腰間的祖傳寶刀贈與柳如是,柳如是當場回贈一首詩:“蒼然萬木自蘋煙,搖落魚龍有歲年。人似許玄登望怯,客如平子學愁編。空懷神女虛無宅,近有秋風縹緲篇。日暮飄零更何所,翩翩雁翅獨超前。”

9年之後,即順治四年,一直在反抗清政府統治的陳子龍不幸被捕。清兵押解他去南京,途經雲間第一橋,他趁清兵不備,縱身躍入江中自盡。翌年,柳如是全身縞素來到雲間第一橋祭拜。這個纏綿悲壯的故事一直在松江民間流傳,為雲間第一橋增添了傳奇色彩。

新民晚報記者 沈琦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69 字。

轉載請註明: 尋訪雲間第一橋,感受雲間往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