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夠公佈的11月銷量排行榜中,吉利品牌力壓五菱和比亞迪成功拿下第四的位置,銷量達到了104168台,其中吉利帝豪車型的銷量達到了19270台,為集團貢獻了差不多20%的銷量,而之前關注度非常高的吉利星越L則沒有出現在榜單內,不過根據吉利自己的數據來看,11月星越L的銷量突破了2萬台甚是喜人。
總體的銷量數據不錯,但吉利最近的口碑卻是急速下滑,甚至有一種要跌破底的情況,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
投訴加劇口碑崩壞,星越L成“眾矢之的”
雖然總體銷量喜人,但吉利星越L卻在10月份完成了一次銷量的“腰斬”,根據相關的信息顯示,吉利星越L在8月的銷量為1萬台,9月達到了1.02萬台,而10月卻只剩了4000台。廠家對此事的解釋比較“通俗”,説是因為芯片供應的原因,但縱觀其他的品牌10月的銷量並沒有出現太大規模的下跌。也就是説,吉利星越L被芯片廠家針對了不供貨?這似乎有些説不過去。
和10月銷量腰斬相關的新聞則是星越L遭遇的大規模投訴,這其中主要集中在車機系統上,現象為卡頓、重啓、黑屏等等。由於吉利星越L的車機屬於比較新的產品,出現這些BUG也算能夠理解的事情,但廠家對問題的解決態度略有“曖昧”之疑,否則用户也不會跑網上去投訴,直接4S店解決不就好了。
由於投訴量的增多,目前車質網吉利星越L的用户滿意評分僅為3.1分,徘徊在及格線的周圍,不過廠家對故障問題保持着100%的回覆率,可見廠家確實承認這些問題存在,只是暫時可能無法解決問題,所以在這裏還請各位用户稍安勿躁,既然選擇了吉利,那就試着好好和它相處吧。
管控不嚴格,4S店公然和廠家唱反調
還是吉利的星越L,在上市之初由於採取了“盲訂”的策略,許多的用户其實只看到了車子的外觀就選擇了下單,實際動力、底盤操控以及隔音等情況並不知曉,這樣的策略一方面顯示出用户對吉利的極大信任,如果做得好就能掙一波口碑,而如果做得不好,那就是在透支品牌和用户之間的信任。
可惜的是,此次吉利品牌本身也許是想好好服務自己的用户,但由於自身管理的問題,旗下的經銷商也就是4S店竟然公然唱起了反調。
根據有關的新聞顯示,部分在線上“盲訂”的用户在線下提車時突然被告知,吉利星越L的購車款必須採用分期的模式,不接受全款,並且還被收取了不同金額的貸款手續費、服務費和裝潢費用,總價格大約在6000元上下。一張被曝光出來的消費清單顯示,該4S店公然在廠家指導價185200元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4000元的費用,但具體是什麼費用並沒有給出來。
同行的襯托或許是吉利進步最好的參考
消費者是處於對品牌的信任才參與的盲訂,結果最終被捂着眼睛來了“一刀”,作為國內一線品牌的吉利真的該好好管一管自己的經銷商,徹底杜絕這樣的行為。
其實和吉利相近的品牌也不是沒有,比如長城,最近長城的坦克300也十分的爆火,自然而然也出現了一車難求的情況,居然還有朋友來問我能否拿到該車的“內部”購買渠道,否則他要麼選擇等待,要麼只有“加錢”才可以提車了。
對於加錢的行為我一直是深惡痛絕的,而在坦克300加價銷售的事情上,長城的態度也比吉利更加明確,那就是“抓一個罰一個嚴懲不貸”。近日長城發佈公關,由於某經銷商違規對坦克300進行加價提車,導致長城的名譽受到了嚴重影響,所以對該經銷商進行了“永久取消資格”的處罰。事件一出,各路網友紛紛對該經銷商表達着自己的“祝賀”,同時也大讚長城遇事時的果斷,要知道在店大了之後,長城本可以對這種行為進行包庇,但最終長城還是考慮到自己品牌的長遠發展,並沒有選擇對其進行容忍。
其實國內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但消費者已經深陷“店大欺客”的環境中,比如某些品牌仗着自己身披豪華的外衣大肆加價,變相收取消費者的各種費用,消費者就算將它們投訴也不會得到任何結果。而這樣的行為本應得到痛斥,但最終卻因為該品牌的銷量實在太好而不了了之。
當自主品牌站起來之後就能很有效的打壓這種不尊重消費者的行為,但遺憾的是,除了少數品牌比如長城之類的,其他品牌也都加入到了對消費者的各種欺壓當中,這無疑會讓用户十分痛心。
對此我還是真切的希望吉利能夠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把大家對你的支持當做一種無底線的容忍,而是要把這種支持轉化為動力,造好車,定好價,這樣才是實打實的回饋了大家對你的希望。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