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安勝藍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騰飛
一封感謝信,落款是“日本華僑華人婦女聯合會”,寫於2020年5月1日。日本僑胞在信中這樣説:有祖國母親的惦記,心中滿是幸福,在遭遇新冠疫情最不安的時候,從祖國寄來的裝滿口罩、特效中成藥的包裹成了“定心丸”。
海外僑胞的這份安心顯現出致公黨中央“關愛海外僑胞抗擊新冠疫情專項行動”的寶貴价值。
時光回溯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海外僑胞和留學生遠離祖國,進退兩難。彼時,致公黨中央召開視頻會議,動員部署“關愛海外僑胞抗擊新冠疫情專項行動”。
“從想法落地到項目啓動,只用了3天。”一位致公黨中央機關社會服務部幹部回憶,“我工作多年,參與過多次大型活動,但每次回憶起愛僑護僑抗疫專項行動,還是深受感動。”
與病毒賽跑,為僑胞解困。疫情影響下,網絡會議成了“辦公室”,每天加班到深夜。2020年清明節3天假期,致公黨中央機關相關部門沒有休息,通力合作,最終拿出“致公愛心小包裹”人對人、點到點向海外僑胞快遞防疫用品的活動方案。
方案有了,錢從哪兒來?致公黨中央號召致公黨黨員及黨員企業通過致福慈善基金會捐款,並聯閤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通過二維碼募款。各地致公黨黨員積極響應:北京幫助協調物資採購物流、廣州出力向中非南美運輸大宗物資、河南協助向緬甸走水運……
努力的效果很快顯現。“短平快,點對點,物到人”的寄送方式,讓防疫物資快速精準抵達海外僑團,大量口罩、護目鏡、特效中成藥漂洋過海支援世界抗疫。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很多亞非拉國家,尤其是一些南美國家,平時和中國貿易量較少,路途遙遠,物流渠道不順,防疫物資怎麼送過去?這成為工作中面臨的現實難題。工作人員只能用笨辦法,不停地聯繫各種貨代公司,尋找組合空間,匹配物流渠道。
物流問題解決了,清關問題又來了。寄發防疫物資期間,核實資質、材料翻譯、溝通廠家,這些工作成為工作人員的“兼職”。他們笑着説:“本來只想做物資中介,最後變成物流運輸全過程專家。”
據統計,“致公愛心小包裹”僑海抗疫項目開展期間,共募集資金740.32萬元,向全球68個國家和地區、180個社團和留學生羣體提供了15280個包裹。
除了“致公愛心小包裹”,海外僑胞還收到了防疫知識大禮包。致公黨中央邀請專家錄製防疫科普視頻,組織醫學界致公黨黨員開展線上心理輔導,與海外僑胞分享防疫經驗,傳遞中國科技抗疫力量。
一個個“致公愛心小包裹”,讓海外僑胞切實感受到來自祖(籍)國的温情關愛,也充分體現致公黨的僑海特色和情懷。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評選表彰大會日前在北京召開,100個先進集體、96名先進個人、50項建言獻策優秀成果、50項社會服務優秀成果受到表彰。致公黨中央“關愛海外僑胞抗擊新冠疫情專項行動”是社會服務優秀成果之一。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8日 0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