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一個月之內“滄海桑田”?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水位比去年同期下降5米

“洞庭湖瘦成一道閃電?”近日,有網友在微博等社交平台發佈了一組分別拍攝於7月14日和8月15日的洞庭湖湖面視頻,畫面顯示,洞庭湖在一個月之內由碧波盪漾變成了大草原,引發廣泛關注。

據湖南當地媒體報道,自7月以來,受長江上游來水減少和持續高温少雨天氣影響,洞庭湖水位連續回落40多天,跌破24.50米的枯水水位,提前4個月進入枯水期。

在洞庭湖邊生活了五十多年的漁民告訴紅星新聞,持續高温天氣導致水温過高,為避免高温天氣捕撈可能帶來的魚類大量死亡,養殖户不敢捕撈,他的風乾魚產量也受了影響。

8月16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發布調度令,調度三峽水庫於8月16日12時起向長江中下游補水。初步測算,從8月16日起,未來5天三峽水庫將為長江中下游補水約5億立方米。8月19日,岳陽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19日下午三點的最新數據是23.32米,相比去年同期水位28.54米降低5.22米。

相關專家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指出,“遇到像今年這種極端乾旱情況,如果沒有幾個大水庫來及早蓄水,以及這麼多年來的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我們對付乾旱以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能力就會比較弱。這提醒我們今後需要更加重視水利建設投入。”

洞庭湖一個月之內“滄海桑田”?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水位比去年同期下降5米

↑資料配圖 圖據IC Photo 

城陵磯水文站逼近歷史同期最低水位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泊,地跨湘鄂兩省,湖泊面積265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6.33萬平方公里,是長江僅存的兩個大型通江湖泊之一,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在維繫長江中下游流域江湖關係和生態平衡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素有長江之腎之稱。

8月18日,岳陽市岳陽縣榮家灣鎮六門閘的漁民馮先生,發佈了一則當天拍攝的視頻,視頻中近處是小面積的水體,遠處則是廣袤的“草原”。馮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自己在洞庭湖邊生活了五十多年,從未見過洞庭湖如此乾旱的情況。

馮先生以賣風乾魚營生,近期的持續高温天氣導致水體水温過高,為避免高温天氣捕撈可能帶來的魚類大量死亡,養殖户不敢捕撈,他的風乾魚產量也受影響。但他也表示,目前自己的生活用水還未受影響。

城陵磯水文站位於岳陽市七里山,是洞庭湖出口水文控制站,也是國家重要水文站,被譽為洞庭湖及長江流域水情“晴雨表”。

據湖南當地媒體報道,從8月4日起,洞庭湖城陵磯站水位就低於24.5米的枯水位,今年低於枯水位時間比多年平均提前了80多天,為1971年以來最早。截至8月17日17時,洞庭湖城陵磯站水位為23.25米,跌破24.50米,低於枯水位,逼近歷史同期最低水位為2006年8月23日的23.12米。

“目前洞庭湖片區還是一個偏乾旱狀態,水位也是近30年來第二低的一個狀況。今天(19日)下午三點的最新數據是是23.32米,相比去年同期水位是28.54米,今年低了有5.22米。”8月19日,岳陽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洞庭湖部分地段前段時間還能看見湖水,現在已經是裸露的河牀。

據湖南日報報道,8月16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發布調度令,調度三峽水庫於8月16日12時起向長江中下游補水。初步測算,從8月16日起,未來5天三峽水庫將為長江中下游補水約5億立方米。前述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受上游三峽大壩補水調度影響,預計未來一週水位將維持在23.3米左右。

水利專家:

持續加大農田水利投入,“未雨綢繆”

其實,近些年洞庭湖出現大面積乾旱的情況並不少見。紅星新聞注意到,2016年一篇發佈於《湖泊科學》的文章中提到,2006年洞庭湖區遭遇了30多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水位驟降,在夏季連創歷史新低,居民和牲畜飲水困難,損失數億元。2011年,洞庭湖區遭受50年一遇的冬、春、夏連旱,甚至出現了1980年以來同期最低水位,湖區數十萬居民飲水困難,農業和漁業養殖等損失嚴重,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

在這篇題為《極端乾旱事件中洞庭湖水面變化過程及成因》的文章中,作者指出,2006年洞庭湖提前進入枯水期,在7-12月份出現乾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從氣温來看,2006年夏季6-8月份,四川、重慶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温少雨,先後發生嚴重乾旱,對長江中下游地區影響嚴重。洞庭湖區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氣持續時間長,氣温較多年平均值明顯偏高,高温加劇了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極大地加重了乾旱程度。

“乾旱情況往年也有出現,只是今年是個極端情況。這次乾旱主要還是氣象條件引起的,也就是副熱帶高壓長期控制在長江流域。整個長江流域,從四川到重慶、湖北、湖南、江西等等這一帶降水都比均值少了許多,造成這次出現了極值。”長沙理工大學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彭向訓老師,對洞庭湖區枯水期水資源優化配置進行過相關研究。他向紅星新聞表示,洞庭湖的水位受長江水位影響很大。這次洞庭湖區之所以出現乾旱情況,主要是由於整個長江流域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雨量過少導致河湖流量減少、水位降低。

“現在問題是什麼?是副熱帶高壓在長江流域上不動,沒有對流,難以產生降雨。有的地方可能採取了人工增雨作業,但效果還不是特別大。比如長沙前段時間實施人工增雨,效果有一點,但不明顯。”

彭向訓説,農作物對水分需求很敏感。以水稻為例,如果在水稻需水時期水利工程供水措施沒有跟上,水稻產量就會有影響。旱情發生時,河道水流減少的情況下,在灌區上游如果有大型水庫能夠提供水源,對農田進行灌溉,就有利於緩解農作物面臨乾旱的情況。

“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國家對農田水利的建設投入很大。其實今天這種極端乾旱情況也提示我們,雖然修建水庫大壩對生態環境會產生影響,但遇到像今年這種極端乾旱情況,如果沒有幾個大水庫來及早蓄水,以及這麼多年來的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我們對付乾旱以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能力就會比較弱。這提醒我們今後需要更加重視水利建設投入。”彭向訓説。

紅星新聞記者 任江波 實習生 鄧寶盈

責編 鄧旆光 編輯 楊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90 字。

轉載請註明: 洞庭湖一個月之內“滄海桑田”?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水位比去年同期下降5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