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傳統天灸迎入伏

從7月6日就可以開始傳統天灸迎接入伏了!

所謂“夏至三庚便數伏”。小暑過後,迎來三伏天。除了酷暑蒸烤外,此時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天灸作為嶺南傳統的夏季調養之道,在嶺南地區廣受歡迎。據記者瞭解,今年廣州各大醫院中醫科普遍均有開展三伏天灸,可預約前往。

冬病夏治,傳統天灸迎入伏

由於今年仍是超長版40天的三伏天,因此今年的三伏貼天灸,有5次時間節點,分別為7月6日(初伏加強)、7月16日(初伏)、7月26日(中伏)、8月5日(中伏加強)、8月15日(末伏)。

傳統天灸,迎“超長版三伏”

2022年的夏季,多雨且炎熱。但三伏時節同時也是機體陽氣旺、體內凝寒易解的時間,因此可借自然“温”“熱”之力,通過穴位敷貼、艾灸等中醫特色療法,温補陽氣、利濕散寒、疏經通絡,調動人體免疫功能,以減輕風寒之邪在冬季發作的症狀和病情。

嶺南傳統天灸傳承人、廣東省中醫院針灸門診主任李滋平介紹,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理論,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怕冷怕風、易感冒、虛寒體質以及類風濕性、風濕性關節炎、失眠、夜尿等,均可在此時針對性調治,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從而使這些“冬病”症狀減輕或消失。

不過,對於不同人羣不同症狀,敷貼時間也有不同。具體可在貼敷時,諮詢專業中醫師選擇相適應的種類。但不建議在網上購買天灸貼或天灸粉,在家自行貼敷。因為不同體質需要對應不同方,不可“千人一方”。

貼藥時間一般成人在1小時左右,小孩10-30分鐘。但兩歲以下小孩慎貼藥,因為其皮膚嬌嫩容易燙傷。孕婦則不宜進行天灸。

三伏養生,仍要“春夏養陽”

三伏天有何保健要點?李滋平表示,此時養生仍要遵循“春夏養陽”大原則,可時常以簡單的經絡拍打法、艾灸、穴位按摩和泡腳等方式,進行居家保健。穴位按摩可取天灸相應穴位,如足三里、三陰交、關元、氣海、大椎等常見穴位。陽虛型體質可以配合艾灸,每週一至兩次。

另外,此時也可適當進食一些温性食物,如羊肉、雞肉、胡椒煲豬肚等補氣助陽,切記不可貪涼飲冷。

(羊城晚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1 字。

轉載請註明: 冬病夏治,傳統天灸迎入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