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裝機創新高為啥還缺電

本文轉自:中國經濟網

來源:經濟日報

電力裝機創新高為啥還缺電

工業企業錯峯生產、暫停景觀照明、提倡節約用電……近段時間,在極端高温天氣下,安徽、浙江、江蘇、四川等多地啓動有序用電,給部分企業和居民生產生活帶來一定影響。其中,四川省更是首次啓動突發事件能源供應保障一級應急響應。突如其來的電力“短缺”,讓近些年習慣了用電自由的網友不解:為啥電力裝機頻創新高,電還不夠用?關於限電的大討論也成為近期熱門話題。

多地限電,是電真的又不夠用嗎?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因為經濟快速發展,我國電力供應多數時間都在過“緊日子”。這個過程中也出現過多次嚴重的電力短缺,由於投資不足,跟不上用電量增長的速度,以及電網輸配電能力較弱,停電成為家常便飯。

但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加快電力體制改革,提升電力投資力度,電力行業實現了飛躍式發展。當前,我國“獲得電力”指標排名大幅上升至全球第12位,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位,建成了全球先進的電力系統。在這一背景下,再次出現用電緊張的局面,和歷史上電力貧乏造成的“電荒”相比,有着本質不同。

一方面,迎峯度夏期間製冷需求和度冬期間採暖需求陡增,高峯低谷用電差不斷拉大,供應能力難以滿足尖峯用電需要。“十三五”時期以來,我國能源供需雖然總體寬鬆,但電力、煤炭、天然氣均出現了區域性、時段性供應緊張的情況。尤其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頻發,2020年冬季和今年夏季,很多地區先後遭受寒潮天氣和極端高温乾旱天氣,都加劇了用電緊張形勢。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我國,2021年2月、7月,美國得州、加州等地區先後遭遇嚴寒和極端高温天氣,部分能源設施中斷,電力供應出現危機。如何保障季節性尖峯負荷和極端天氣下的能源供應安全,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難題。

另一方面,風光等新能源裝機容量快速增長,使得保持電力供需平衡的難度越來越大。單從目前我國24.6億千瓦的發電裝機容量來看,電力供應較為充裕。但在實際運行中,用電尖峯時段難以做到瞬時平衡。由於新能源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等特點,比如“極熱無風”“晚峯無光”“雲來無光”等,無法“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參與電力平衡,而可供穩定精準調度的火電和核電裝機容量不超過14億千瓦,不足以滿足高峯用電需求。當出現極端天氣情況,比如今夏河流枯水、風力不足時,為保障電力系統安全必須採取措施限制用電,拉低負荷。

未來一段時期,隨着各行各業和居民電氣化水平持續較快上升,電動汽車、電採暖、智能家電等新型用電負荷大量湧現,以及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不斷提高,我國電力供應結構和電能消費方式出現較大變化,迎峯度夏、迎峯度冬會持續面臨保供挑戰。

新形勢要用新辦法。在傳統的能源供需關係中,談起保供就是要給能源生產端壓擔子,如果電力、熱力、天然氣等負荷關鍵時刻供不上,就可能出現能源短缺。事實上,省級電網97%以上最大負荷全年總持續時間僅幾十個小時,對應電量不足總電量的千分之一。如果單純為了滿足短時的尖峯需求,一味給供給端施壓,將加大安全保供的壓力,需投入更多備用電源,不利於提高系統運行效率,經濟性也不高。

在傳統的能源供需關係中,需求側通常是一個“盲盒”,調節價值沒有得到充分認識。面對極端情況,有必要轉變保供思路,讓需求側用能也能做到能升能降,甚至嘗試在一定程度上“看天吃飯”,根據天氣和新能源發電情況調節用能負荷。要充分利用好電力大數據、虛擬電廠、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通過建立合理的市場機制、價格機制以及行政手段,充分挖掘需求側調節潛力,增加用能需求彈性。加大虛擬電廠應用範圍,引導用電大户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主動避峯、錯峯用電,倡導居民節約用電,以用户為中心加強供需雙向互動。只有合理匹配供需兩側的時間、空間特性,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才能不斷深化。(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3 字。

轉載請註明: 電力裝機創新高為啥還缺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