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雲南省委原書記秦光榮受審,被控受賄2389萬餘元。秦光榮是監察體制改革後第一個投案的原省部級一把手,投案消息轟動一時。
中紀委數據顯示,近幾年主動投案人數呈現大幅增加態勢。2019年全國共有10357人主動投案,是2018年的2倍還多。上個月,中紀委網站發佈了至少11條黨員幹部主動投案的消息,其中包括青海省副省長文國棟、河北省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等。《中國紀檢監察報》評論説:主動投案正從“現象”變為“常態”。
今天,小組就和大家聊聊官員的主動投案。
集中投案
組員們是否有過這種感覺,一個時間段裏主動投案的新聞集中爆發,是因為投案會引發心理上的“多米諾效應”,這其中最關鍵的是倒下的第一張骨牌。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有的是源於高壓反腐的震懾。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鬥爭被視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無禁區、零容忍、全覆蓋、“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的持續高壓下,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童名謙於2013年投案自首,這名湖南“首虎”成為十八大後第一個投案自首的省部級官員。
有的源於“大老虎”的示範效應。比如秦光榮,他在反腐專題片《國家監察》中出鏡,坦言在投案前一直關注着另一個主動投案的“老虎”——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艾文禮。艾文禮案開庭審理以及兒子秦嶺被調查,成為擊破秦光榮心理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他和妻子選擇雙雙投案。
有的怕被同案人員牽連。浙江一名公路管理站站長林某,看到同事一個個被“揪出來”,感到非常焦慮,為了爭取從輕處理,選擇主動投案。他的舉動又促使另外6人相繼自首。他們紛紛表示:“只要聽到別人提到紀委,或者在單位見到不認識的人,我就緊張,知道調查組的同志來查閲資料,我就出虛汗”,“與其擔驚受怕,還不如主動投案。”
全覆蓋
主動投案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全覆蓋。中紀委四次全會工作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有10357人主動投案,其中中管幹部5人、省管幹部119人。
從人員分佈看,有中管幹部、基層幹部,有退休人員、年輕幹部,甚至還有向公職人員行賄的企業老闆等。有的涉案金額不高、犯罪情節較輕,也有的是嚴重違紀違法的鉅貪。
2015年2月4日,頭髮花白的安家盛走進北京市紀委傳達室:“麻煩您通報一聲,就説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前局長安家盛前來投案自首!”他在得知自己被限制出境時,人一下就垮了。
2019年初,曾任紹興市副市長的陳建設主動投案,此時距離他退休已經15年了。他説:“退休15年還來投案,這不僅是對我自己的交代,也希望給所有臨近退休的領導幹部敲響警鐘。”
2017年12月,湘西州龍山縣監委上午剛剛掛牌,下午就來了第一個“投案自首”的,正是一名涉嫌行賄的企業老闆。
心理相似
主動投案的官員動機不盡相同,但心理都經過了一個從僥倖到崩潰的過程。艾文禮是監察體制改革後首名主動投案的中管幹部,他的心理活動很有代表性。
2018年1月,艾文禮退休,他沒感到半分清閒,反而更加忐忑,因為中央的反腐力度並沒有如他預期的減弱。十九大後,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傑輝等中管幹部相繼被查,河北省再次被列入中央巡視省份。他説:“當時就是吃不好、睡不好。我也把我自己的這些事兒捋了捋,我覺得跑不了,不能再有僥倖心理了。”
艾文禮投案後不久,通化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剛振濤也隨之投案。他表示:參加全省警示教育大會後,很受觸動,產生了“五怕”心理:一怕上班,怕路上被帶走;二怕開會,怕在會場被帶走;三怕辦公室敲門,怕進來的是紀檢監察干部;四怕電話鈴響,怕通知“到紀委來一趟”;五怕回家,怕進小區門迎到紀檢監察干部。
“監委成立後我就一直想,‘全覆蓋’會不會覆蓋到我身上,每天吃不好、睡不着,最後鼓起勇氣來主動交代,因為這是我唯一的出路……”2018年3月5日,通海縣教育局張某某,帶着幫別人調動工作收的1萬元好處費投案。
假自首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主動投案的官員都會坦白,有些人還心存僥倖,甚至想變相為自己開脱罪名。
比如,有的幹部投案後大談自己曾經的貢獻,試圖博取同情;還有的主動承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錯,卻對重大問題避而不談;還有的投案後如實交代了問題,但上了法庭又拒不承認,甚至謊稱被逼供。
已經退休的某縣國土資源局原局長林某,雖然主動投案,仍想“避重就輕”,但他沒想到,審查調查人員對他的問題了如指掌。他先後向組織遞交了10次情況説明。最終,在確鑿證據面前,他徹底繳械。
今年5月20日,甘肅紀檢監察網發佈通報,直指平涼市原副市長黃繼宗搞“假投案”:“藐視黨紀國法,工於心計, 迫於形勢搞假投案刺探虛實,交代問題避重就輕,處心積慮對抗組織審查調查,企圖矇混過關。”
所以,主動投案僅僅是認定為“自首”的前提,關鍵還要看投案官員是不是內心真坦白、對組織真老實。所有問題官員都應明白,主動投案只是第一步,真誠悔罪悔過,還為時不晚。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楊蓉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學習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