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開了三天,雖有好消息,但氣氛不樂觀

COP26大會(《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正在進行。主辦地英國格拉斯哥天公不作美,開幕第一天便是風雨交加,會場外懸掛的巨幅主題海報被大風颳得支離破碎。一位英國記者感慨,如此陰沉的天氣或許是個“不好的兆頭”。

會場內,在一個投影出來的巨大地球模型下方,各個國家、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的代表們,圍繞每一項可能的承諾進行着激烈的談判;會場外不遠處,環保主義者舉行集會,高喊着“不要廢話”“要行動”等口號。

COP26開了三天,雖有好消息,但氣氛不樂觀

當地時間2021年10月31日,英國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開幕。圖/IC photo

在COP26召開之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報告稱,世界正處在“全球平均氣温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2.7℃”軌道上,COP26提出將世界帶入“把全球平均氣温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1.5℃之內”軌道,兩條軌道之間巨大的鴻溝有待彌補。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在開場發言中描繪了一幅嚴峻的未來圖景:全球平均氣温上升2℃以上,可能導致莊稼枯萎、害蟲成羣,危及數億人的糧食供應;全球平均氣温上升3℃以上,全球將會出現2倍數量的野火和颶風,5倍數量的旱災,36倍數量的熱浪。“如果上升4℃,我們就要和所有城市説再見了。”鮑里斯説。

三座里程碑:森林、甲烷和煤炭

11月2日,COP26大會達成了第一個里程碑式的協議。超過100個國家共同承諾到2030年停止砍伐森林,並投入190億美元用於保護和恢復森林。這些國家擁有全球約85%的森林面積。

人類持續砍伐森林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路透社報道稱,據估計,人類對森林的砍伐導致了全球15%的温室氣體排放。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英國首席執行官塔尼娜·斯蒂爾表示,迄今為止,人類已經摧毀了50%的陸地生態系統,這個宣言不只是保護現有的森林,還要恢復森林,恢復生態系統。

這項扼制砍伐森林的協議能有多少約束力,仍需畫個問號。BBC指出,2014年,在紐約舉行的COP20也達成了類似的扼制砍伐森林的協議,但在2014年以後,全球森林砍伐面積仍在增加。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表明,僅在2020年,全球就有25.8萬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了。

除了森林,11月2日COP26大會的另一個關鍵詞是甲烷。當天,超過80個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減少30%的甲烷排放。這項協議通過扼制油井、天然氣管道的甲烷泄漏,以及掩埋露天垃圾場等舉措來減少全球甲烷排放。

據BBC報道,科學家認為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温室氣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報告指出,甲烷是一種“短期氣候污染物”,其在大氣中的存續時間相對較短,儘管如此,被排放之後20年內,甲烷的全球增温潛勢(GWP,即捕捉大氣中熱量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84倍,被排放之後100年內,甲烷的全球增温潛勢是二氧化碳的28倍。

進入會期的第三天,關於煤炭的協議千呼萬喚始出來。“讓煤炭成為歷史”是COP26大會的主要目標之一。

據英國《衞報》報道,11月3日,40多個國家在COP26大會上達成協議,同意逐步淘汰煤炭火力發電。達成協議的國家中,規模較大的經濟體將在2030年前淘汰煤電,規模較小的經濟體將在2040年前淘汰煤電。

對此,英國商務大臣克沃騰表示,“今天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里程碑,世界各地的國家在格拉斯哥宣佈未來不再使用煤炭,讓我們看到了徹底淘汰煤炭的希望。”

不過,環保組織“地球之友”的活動負責人傑米·彼得斯表示,“這個宣言意味着這些年他們還可以繼續使用煤炭。這與COP26的主旨不符。”

《衞報》稱,專家評估,如果要實現控制全球升温低於1.5℃的目標,發達國家應該在2030年前全部淘汰煤炭,但是根據11月3日的承諾,部分發達國家要在2040年前才能淘汰煤炭。

格拉斯哥喜憂參半

儘管接二連三有好消息傳出,但在格拉斯哥,氣氛並不樂觀。

BBC記者維多利亞·吉爾稱,格拉斯哥的氣氛是複雜的,既有對未來的承諾,也有揮之不去的悲觀情緒。COP26大會已經邁出了前進的步伐,在甲烷、森林等議題上達成了共識。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在警告,在承諾與行動的鴻溝之間,温室氣體排放仍在持續,時間正在流逝。

BBC的政治新聞編輯尼古拉斯·瓦特説,由於大會組織不善,加上陰雨天氣,COP26首日在一片混亂中開始,這令人沮喪。在如此陰沉的氛圍中開始COP26大會,或許是個“不詳”的預兆。G20國家沒有就淘汰煤炭等議題達成共識,把全球平均氣温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1.5℃之內的目標或許要落空。

另外,BBC稱,近期一項針對氣候科學家的調查顯示,很多科學家認為,全世界温室氣體減排的速度不足以避免一場氣候大災難。

11月1日,就在COP26大會會場不遠處的空地上,一些環保主義者激動地揮舞旗幟和標語牌,高喊“別再説廢話!”參與集會的年輕人卡塔麗娜接受BBC4台採訪時表示,“目前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還不夠,他們(政客)都在説廢話、空話,我們想要行動。”

英國皇家藝術學會(RSA)近期一項針對英國民眾的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民眾支持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但民眾對於轉型帶來的經濟壓力、政府氣候行動中的民眾參與度等問題,有着不少擔憂。

英國影子商務大臣埃德·米利班德説,按照英國的碳中和戰略,僅居民住宅改造這一項的費用就高達1000億英鎊,這些錢由誰來出,會帶來多少經濟壓力,民眾有理由為此感到擔心。

“我們國家很擅長設置目標,但我十分懷疑我們是否真的有一個實現目標的計劃。”埃德·米利班德説。

國際分歧依舊

11月1日至2日,COP26大會舉行世界領導人峯會,但會場的氛圍並不輕鬆,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對氣候變化議題表現出的分歧。

據半島電視台報道,太平洋島國帕勞的總統惠普斯在發言中稱,帕勞正在“慢性死亡”,“我們正在沉沒,G20國家的領導人們,我們唯一的希望就是你們手中的‘救生圈’。”

非洲20國代表在發言中表示,發達國家做得依然不夠,他呼籲發達國家加大對非洲大陸的支持力度。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歧,可能徹底令COP26大會偏離正軌。

11月1日,印度總理莫迪在COP26大會上承諾,印度在2070年前實現碳中和。英國媒體對印度這一承諾並不買賬,認為2070年這一目標定得過於遙遠。

COP26開了三天,雖有好消息,但氣氛不樂觀

當地時間2021年11月2日,英國格拉斯哥,印度總理莫迪在COP26大會上承諾,印度在2070年前實現碳中和。圖/IC photo

BBC稱,印度207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令許多環保人士和專家感到失望,莫迪似乎找到了一個折中方案,他既想要認真對待氣候變化,又不願意損害印度的經濟發展潛力。

對此,有媒體記者向英國政府COP26大會發言人阿萊格拉·斯特拉頓提問,印度207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是否令人失望?

斯特拉頓回答説,“不,印度想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減少碳排放,這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有的分析人士不認同我的話,但我認為印度的承諾是積極的。”

在談到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碳排放問題時,英國的氣候活動人士米凱拉·羅奇表示,“我認為氣候危機的主要責任在於英國、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創造了導致氣候危機的經濟發展模式,並且向全世界輸出了這種模式,發達國家必須儘快減碳。”

“相比之下,英國一邊在説自己是氣候行動的領導者,一邊在批准和投資新的天然氣和石油項目,這顯得很虛偽。”米凱拉·羅奇説。

新京報記者 陳奕凱

編輯 張磊 校對 楊許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04 字。

轉載請註明: COP26開了三天,雖有好消息,但氣氛不樂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