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人口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老齡化和少子化都已經成為很嚴重的問題。2000年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隨後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快。2000年至2019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由8800萬增加到1.76億,佔總人口比重由7.0%上升至12.6%。並且老齡化趨勢還在加快,預計65歲及以上人口在2030年將達到2.8億,佔總人口20.2%,屆時我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人口結構的變化直接影響勞動力市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在2011年達到9.25億的歷史峯值,之後開始下降。相應地,我國就業人口總量在近年也不斷下降。
與老齡化對應的,是勞動者中中老年羣體佔比急劇擴大。人社部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3年,我國45週歲及以上的勞動者佔比,首次超過25-44歲勞動者佔比,並在隨後幾年中持續拉開差距。截至2018年,我國45歲及以上勞動者佔比40.89%,25-44歲勞動者佔比39.03%。16-24歲的勞動者佔比持續下降,從2000年的12.8%持續下降到2018年的7.96%,這與高等教育擴張帶來的該羣體勞動參與率下降有關。
對於60歲以上老年羣體,我國老年人口在總就業人口中的佔比呈上升趨勢。其中60歲及以上的就業人口總量,從2001年的4300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7800萬人,佔全國就業人口比重從5.9%上升到10.1%;65歲及以上的就業人口總量,從2001年的2200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4000萬人,佔就業人口比重從3%上升到5.2%。
老年羣體勞動參與率也較高。據人口普查數據統計,我國55-64歲老年人口的勞動參與率在1990年至2010年間呈小幅上升趨勢,從1990年的55.5%增加至2010年的59.7%,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勞動參與率,在1990-2010年間呈小幅波動趨勢,約為20%左右。但最新數據顯示近年我國老年人口勞動參與率呈下降趨勢,這是由我國退休福利的不斷改進導致的。
由於老齡化加劇和預期壽命延長,世界各國都在不斷延長退休年齡,以緩解養老金危機。發達國家退休年齡普遍大大高於我國。近期,我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表示中國將推行延遲退休政策,這意味着未來一段時間老年人口勞動參與率可能進一步回升。
國際數據顯示,各國老年人口勞動參與率,都在隨着退休年齡延遲而提高。比如,OECD成員國55-64歲的老年人口的平均勞動參與率,從2000年的50.0%上升至2019年的64.4%,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平均勞動參與率,從2000年的9.1%增加至2019年的16.0%。這些國家老年人勞動參與率絕對水平和增幅都超過了我國。此外,很多國家都實行彈性退休年齡制度,這樣實際退休年齡可能比法定更晚。筆者之前做過的數據分析發現,實際退休年齡延長對各國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未來隨着我國持續老齡化和退休年齡延長,需要有效開發老年勞動力,提高老年人口勞動參與率。筆者根據微觀數據計算發現,不同年齡段勞動者失業率隨年齡存在明顯的U型規律。年齡在25歲以下和45歲以上勞動者失業率明顯高於中間年齡段。在現存失業人口中,45歲以上失業人口占失業總人口比重不斷上升,2018年已經成為各年齡段佔比最高(超過40%)的失業主力。可見,如果延遲退休,有可能加大失業人口數量,老無所依問題變得愈發嚴峻。
當前,供需兩端都存在不利於中老年人就業的因素。在供給端,因中老年人平均教育水平和技能不高,在體力勞動難以為繼的年齡段,其就業競爭力缺乏;在需求端,新一輪技術進步對常規性工作形成替代,簡單重複性工作需求下降。此外,受社會保障全國統籌不足影響,中老年羣體仍然面臨跨地區轉移困難,難以遷移到勞動需求較大地區就業。
總結看,老年人口占比迅速增長,且延遲退休要求該羣體繼續勞動參與,但該羣體失業率較高,因此整體就業壓力增大。為應對老齡化和就業壓力,就必須在延遲退休的同時有相應措施。當前針對“4050”人員,主要是提供培訓和諮詢服務促其自主創業,對僱傭單位進行補貼,開發公益崗位,促進靈活就業,增加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未來隨着老年就業羣體進一步擴大,這些應對措施都應進一步加大力度。同時,提高社會保障統籌、促進這些勞動者跨地區就業也是重要手段。
(作者孫文凱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勞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民營經濟發展,著有《人口管理中的政府政策抉擇》、《中國勞動力流動問題研究》等。)
澎湃新聞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