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及加強發展戰略和政策對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經貿投資務實合作和架設文明互學互鑑橋樑四方面發展要求。“十四五”時期是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新進展、新變化,做好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佈局、優化戰略頂層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任務。

  “一帶一路”目前已得到14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響應,簽署了206份合作文件,形成了我國與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的廣泛合作格局。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當前國家或地區參與全球競爭和國際分工的重要載體。在開展跨國區域佈局和國際合作中要堅持以“一帶一路”作為主線、主框架的佈局,使之走得更遠。

  把握多元化契機

  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

  在“一帶一路”這一跨國經濟合作行動中,作為積極的倡議者、推動者、參與者,我們要更紮實、更有章法地開展相關工作。抓住全球公共產品提供方更加多元化的契機,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的多邊化、國際化和機制化。更加主動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和工作進行對接,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推動“一帶一路”更多內容轉化為國際組織的決議、標準、規則、議案,使“一帶一路”倡議真正成為全球公共產品,成為全球各國共同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甦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

  第三方市場合作(中國企業與有關國家企業共同在第三方市場開展經濟合作)是我國首創的國際合作新模式,是共建“一帶一路”新的重要平台。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我國已與法國、日本、意大利、英國等14個國家簽署16份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我國與有關國家建立了第三方市場合作委員會或者合作工作組,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政府間的協調製度和合作機制,確定了合作的主要區域、重點行業,形成了重點合作的項目清單。

  下一步,要鞏固已有的中歐第三方市場合作成果,繼續拓展與其他國家建立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通過搭建第三方市場合作工作機制平台、舉辦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設立第三方市場合作基金等多樣化方式,發揮各方技術、資金、產能、市場等互補優勢,充實和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內涵,促進互利共贏。同時,可考慮加大引入發達國家作為第三方參與重大投資項目的風險評估,建立對項目評估、跟蹤、啓動前的可行性研究等一系列風險管理流程,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聚焦核心內容

  突出立體化空間佈局

  在未來推進重點中,應突出“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處理國家合作關係,突出“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核心內容,突出“陸海空網”立體化空間佈局以及多維度推進“一帶一路”,如健康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能源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等。

  推動“一帶一路”貿易投資高質量發展。貿易投資基礎好,見效快,各參與方容易達成共識,成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範。應以東盟、中日韓、中東歐、非洲等為重點經貿合作區域,以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合作等數字貿易、第三方市場合作為重點,推動進口與出口、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貿易與雙向投資、引進來與走出去、貿易投資與產業協調發展,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實現貿易投資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加強貿易投資規則銜接,推動削減非關税壁壘,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共同擴大對外開放。

  推動高水平建設數字“一帶一路”。這是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及加速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重要驅動力。應以數字“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加大信息基礎設施投資,促進數字軟硬“互聯互通”,破除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發展的壁壘,全力構建數字“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數字技術創新合作,深入對接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合作對象的需求,積極參與構築數字經濟發展的區域平台和數字規則治理的新框架,推動數字“一帶一路”建設朝着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方向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綠色之路是“一帶一路”倡議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是中國自身發展理念成功實踐的總結。應鼓勵和引導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沿線相關國家經濟建設時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逐步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及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建立環境評估體系。立足沿線國家多樣化、差異化的綠色發展需求與能力,與沿線國家共建綠色低碳領域重點任務和需求清單,建立專門的綠色技術協調管理機構,設計共建合作機制與平台,促進多層次綠色項目合作,推動形成“一帶一路”綠色合作制度框架,逐步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一帶一路”綠色合作模式,提升中小企業參與綠色“一帶一路”建設能力。

  高峯論壇引領

  完善多邊合作平台

  經過8年的共同努力,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已形成以高峯論壇為引領,各領域多雙邊合作為支撐的基本架構,為長遠發展提供了有效機制保障。

  下一步如何做,有以下建議:逐步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機制化實體化發展。應以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園區、關鍵項目取得的重大成效樹立“一帶一路”樣板工程和最佳實踐範例,在國際高峯論壇框架下開展多邊研討、交流與合作。同時充分借鑑相關國際論壇的成熟經驗與做法,探索設立秘書處常態化組織機構,逐步完善相關決策機制、協調機制、執行機制等關鍵職能,有序推動向機構實體化、人員專職化和部門專業化發展,更好發揮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

  健全和完善多邊合作平台,加快“一帶一路”規則標準融合銜接。積極推動“一帶一路”與聯合國及其附屬的基金會、環境署、糧食署等機構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合作。積極拓展與上海合作組織、歐洲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組織等沿線地區和跨地區國際組織在貿易、投資、產業及全球價值鏈方面的合作。有序推進交通、農業、法治、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標準對接,不斷健全完善現有覆蓋交通運輸、税收徵管、綠色環保等諸多領域的多邊對話合作平台,為拓展深化相關“一帶一路”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探索建立多樣化的機制化平台。探索設立域外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開放機制平台,世界各國、國際和地區組織,只要有意願都可參與進來,成為“一帶一路”的支持者、建設者和受益者,攜手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積極推動參與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與溝通,統籌兼顧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和結構性改革政策,為加強形成趨同化、協同化和有利於世界經濟發展的政策取向提供新平台和渠道。

  堅持實踐導向

  全面加強機制建設

  機制化建設有助於明確各方權利和義務,是重大合作倡議行穩致遠的強大保障。應堅持問題導向、實踐導向,通過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來促進機制建設,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由項目導向逐步向規則導向轉變,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堅實支撐。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項目發展機制建設。應強化項目遴選調查與風險評估機制,完善“一帶一路”建設重點項目信息儲備庫,對項目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跟蹤、監測與預警;健全完善項目合法合規經營制度,規範企業投資行為,鼓勵企業在進行項目建設時注重保護環境、履行減貧等社會責任,積極回應當地社會訴求,實現項目建設中的各方共贏。

  完善貿易暢通機制。應積極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最大限度消除貿易壁壘、加強貿易便利化;按照構建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的要求,推動以周邊為基礎,面向歐亞非和拉美大市場的高標準自由貿易網絡建設;加強海關、檢驗檢疫、投資保護、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合作,進一步推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進程;堅定維護世界貿易組織(WTO)多邊貿易體制,同時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與貿易的有機融合,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促使更多國家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網絡體系。

  健全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投融資機制。應統籌國際和國內資源、政府和社會資本、直接和間接融資,打造互利共贏、多元平衡、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融資機制。進一步落實好《“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繼續發揮共建“一帶一路”專項貸款、絲路基金、各類專項投資基金等的作用,支持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有效運作。創新投融資模式,推廣股權投資、PPP項目融資等方式,充分發揮公共資金的帶動作用,動員長期資本及企業資本參與,針對不同性質項目分類施策,建立健全各有側重的融資保障體系。

  建構“一帶一路”高質量持續發展評價體系。“一帶一路”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涉及多國別、多主體、多領域、多層面、多環節的非常複雜和長時段的系統工程,應從以高質量發展所內含的綠色發展、協調發展、包容、可持續性等維度設計可定量描述的“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定期評價,及時準確地監測分析高質量建設狀況,以及各因素對高質量建設進程的影響。

  深化理論內涵

  發揮智庫支撐作用

  “一帶一路”是一項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世紀工程,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在組織架構、項目建設、體制機制、可持續發展等環節上下功夫,也需要加強學術研究、理論支撐和話語體系建設,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提供支撐。

  加快規範“一帶一路”理論與話語體系。發揮智庫、媒體對“一帶一路”理論與話語體系構建的支撐作用,進一步釐清和深化“一帶一路”建設的理論內涵,從人類命運共同體、區域合作等角度闡釋“一帶一路”建設,聚焦重點國家、重點項目、重點園區取得的最佳實踐,闡釋“一帶一路”建設在世界經濟復甦、發展潛力、攜手應對公共衞生安全挑戰、減貧扶貧、改善當地民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結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從全球治理等層面深挖“一帶一路”建設理論內涵,逐漸形成基於實踐的“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理論與話語體系。

  強化“產學研”合作,深入開展調研。“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不同區域、不同國家的發展水平、資源條件、制度文化、發展訴求及合作需求差異較大,可以考慮針對重點通道、重點國家和重點項目形成政府、行業協會、智庫、企業協同下的可行性研究以及項目推進實施、跟蹤、成本回收、收益評估等新型運作模式。長期、深入、動態開展國別研究和實地調查研究,深入分析“一帶一路”對參與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影響,以及重大項目的區域、國別及產業領域規劃,重大項目規劃落實對資源環境、市場供需及對外經貿關係平衡影響,聚焦“重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園區、重點項目”建設,適時形成具有戰略前瞻性和引領性的研究及建議,助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支持國內智庫開展“一帶一路”合作與交流。通過與相關國家智庫的研討交流等多種方式,向全球闡釋“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進展與成效。進一步做實“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廣泛聯合參與國智庫及其他國際智庫,聯合開展重大問題研究、建立智庫索引、共享研究資源等,提升智庫合作平台機制水平。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一帶一路”課題組 執筆:陳文玲 顏少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37 字。

轉載請註明: 推動“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