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國上門求中國 扳倒西方,是個好機會!

11月19日土耳其衞生部長科賈表示:“我們想在12月購買至少1000萬劑中國疫苗,會在接下來一兩天內籤合同。”路透社指出,科賈還提到,“這一數字有可能,也很輕易就能翻一番”,即購入2000萬劑中國疫苗。據此前報道,科興生物生產的新冠疫苗已經在9月於土耳其展開了第三期臨牀試驗。

截止到10月底,全球一共有10款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牀,中國一家就有5款進入了三期臨牀,佔全球進入三期臨牀試驗新冠疫苗的一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中國在生物科技和製藥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 距,但中國的整體研發能力已經開始上來了,並正在對西方形成追趕。而且,我們現在與西方相比在體制、機制上已經有了明顯優勢,不僅僅體現在抗疫本身的指揮調度上,更是體現在更多社會運轉細節方面。就像疫苗研發,也許我們在技術上並不比西方高明,但我們的機制促使我們各方面能在現實面前快速形成共識,並正短時間內進行資源彙集與組織,從而迅速實現目標。

由於中國疫情已經獲得控制,中國研發的新冠疫苗已沒辦法在國內進行三期臨牀試驗,因此中國疫苗基本都是在海外與相關國家合作推進的三期臨牀試驗。當然,相關國家對和中國企業、科研單位進行疫苗三期臨牀試驗是相當歡迎的,他們不但可以更早獲得疫苗的三期臨牀數據,還能更早享受到疫苗帶來的好處。

所以,三期臨牀試驗的合作,實際上也相當於是採購前期的合作,只要確認有效,相關國家必然採購。土耳其為什麼上來就採購一千萬劑,肯定是試驗效果不錯。而且,從土耳其衞生部長表述的情況看, 他們將很快至少購買2000萬劑。

不過,土耳其也是兩面下注。根據土耳其衞生部長科賈的表態,土耳其也在與美國藥企輝瑞進行談判,科賈稱後者最多能向土耳其提供2500萬劑新冠疫苗。土方之所以聲稱要買輝瑞的疫苗,一則是兩手準備,因為輝瑞之前表態稱其疫苗在三期臨牀有效率超過90%;二則也是在為向中方疫苗的合作方壓價,這是一個過程。不過,相比輝瑞公司的疫苗,中國疫苗整體價格肯定要便宜得多,有效性也更好。

40多國上門求中國 扳倒西方,是個好機會!

可能有人又會覺得,土耳其這個國家不太友好,中國不應向其提供疫苗。這其實還是想狹隘了。

一方面,中國最高領導人已經明確對外承諾,中國疫苗是全世界的公共產品,要讓世界各國都能夠用得上、用得起新冠疫苗。這是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所以除非敵視中國、不願意用中國疫苗,否則中國的胸懷是寬闊的,不會囤積居奇地為各國購買中國疫苗設障。當然,至於各國供給多少,也得服從大局安排。

另一方面,中國建議疫苗的分配方式是實際上是兩種邏輯的結合:一種分配邏輯是,中國支持世衞組織協調整合資源,公平地分配疫苗資源;另一種落實是,中方希望重要醫療物資的貿易能夠更加自由化。很顯然,中國公司與土耳其的合作,也是重要醫療物資貿易自由化的一部分。

事實上,在中國的主張裏,藴含着兩層重要內涵:

一、疫苗的分配不能完全“自由化”

為什麼疫苗分配不能完全“自由化”?

原因很簡單,全世界76億人口,現在人人都需要疫苗,而且由於新冠疫苗的有效期最長大概只有兩年,那麼在新冠被徹底消滅前,全球疫苗的大規模需求是必然的。然而呢,現階段無論研發或者生產,疫苗都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完全按照所謂“自由化”去分配疫苗,其結果就是“價高者得”,貧窮落後的發展中國家不但很難獲得疫苗,疫苗的價格也會被炒到天上去。如果疫苗價格真被炒到天上去,疫苗研發和生產企業獲得了太高的利潤,他們將不再願意多生產疫苗,也不再願意對疫苗進行迭代進步。至於貧窮落後的國家,不但未來很長時間都很難獲得疫苗,甚至疫苗的高利潤本身會成為附於經濟上的“吸血鬼”,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合理的抑制作用。

那麼,什麼是最好的結果?

由世衞組織根據資源供給情況和各國需求情況,用一些“行政手段”去進行疫苗的分配,如此不但可以通過擴大需求穩定生產與研發,更有利於全球最終取得抗疫勝利,這樣對全球經濟也是最有利的結果。當然,這樣也是對全人類最公平的方式,而不是哪個國家更有錢哪個國家就能獲得更多疫苗。

中國在自己抗疫取得成功,並且在疫苗處於全球領先的情況下以這樣的姿態對待全世界,這才是用一顆真心在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重要醫療物資貿易自由化

疫苗之所以現階段不能完全進行自由化貿易,應如中國建議的那樣由世衞組織進行適當分配,原因在於現階段及未來較長時期,疫苗在全球都是供不應求狀態,為了讓世界各國都能享受到疫苗的好處,並能形成抗疫合力,我們必須採取行政手段與市場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去進行疫苗分配。

但是,疫苗之外的其它重要醫療物資則不同,譬如口罩、防護手套、護目鏡、消毒用品以及其它相關藥物等,這些重要醫療物資的生產能力是足夠的,中國8個月僅向美國就出口了400億隻口罩,中國實際上供應了全球絕大部分口罩和其它很多抗疫醫療物資。

但是,由於貿易壁壘的存在,使得很多重要醫療物資在向一些國家和地區流動時依然存在不暢的問題,這造成兩個嚴重的後果:一是重要醫療物資抵達終端的成本大幅提升,有些國家的老百姓不能低價拿到醫療物資;二是重要醫療物資生產與流轉效率降低了,這降低了抗疫的效果。這兩個問題,直接降低了全球抗疫能力,並因此減少了人類社會的福利。

那麼,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廣泛開展疫苗合作有什麼意義呢?

一、這能讓全球更早、更快地用上質量好、價格低的中國疫苗,造福全球

中國疫苗研發快,質量高,年底將大規模投入生產。在10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佈會上,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介紹,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國疫苗的年產能可達到6.1億劑,明年我們國家新冠疫苗年產能會在此基礎上有效的擴大,來切實保證我國以及全球其他國家對中國新冠疫苗的需求。

這個信息是非常重磅的,因為這意味着中國明年的新冠疫苗產能就可能達到數十億劑。

中國工業產能有多強?

在新冠爆發之前,中國口罩日產能只有兩千萬隻,新冠疫情爆發一個月後,中國口罩日產能就達到了1億隻以上,而到了四月底五月初的時候,中國日出口的口罩就達到了10億隻,從3月到9月初半年時間,中國出口口罩超過1500億隻,防護服14億套, 呼吸機20.9w台,試劑盒4.7億人/份。中國工業產能,為全球抗疫做出的貢獻完全可以用巨大來形容,若非中國巨大的工業產能,全球感染人數、死亡人數不知道要增加多少。

所以,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廣泛開展疫苗合作,是人類的機會,不但對人類抗疫取得勝利至關重要,也對全球經濟復甦至關重要。

二、這能讓中國生物製藥更快獲得全球認可,形成中國生物製藥的全球品牌效應

一個國家在綜合國力、科技實力上要想取得全球認可,正常情況下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但如果在全球性的重大事件面前能夠充分展現實力,就能大大縮短這個週期。尤其在生物製藥領域,一個國家要想在全球範圍內取得廣泛認可,正常情況下需要比其它領域更長的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新冠疫情恰恰給了中國生物製藥一個展示自己實力的契機,中國完全可以藉助在全球抗疫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中國生物製藥產業在全球市場和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形成中國生物製藥的全球性品牌效應。

所以,中國新冠疫苗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的廣泛合作是全人類抗疫的一次機會,但也是中國生物製藥建立全球市場地位和產業地位的機會,是在全球範圍內叫響中國生物製藥品牌的重大機遇。

三、能以更快的速度實現全球重要醫療物資的低成本、高效率流轉,從而推動更大的規模化生產從而支持抗疫

中國的工業、產業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在這方面中國就是全世界最強,中國製造能力已經是美日歐三家的總和,這種工業能力讓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抗疫的絕對大後方和戰略支撐。只要中國疫苗打入到相關國家並獲得充分認可,那麼中國不但抗疫物資可以進入相關國家市場,中國的生物製藥產品會成體系地進入相關國家,這不但能讓全球重要醫療物資成本大幅降低,還能大幅提升人類社會的福利水平,會對抗疫最終取得勝利起到關鍵作用。

當然,一旦中國與各國的重要醫療物資貿易成本被大幅降低,那對中國與各國展開更加深入的抗疫合作與經濟合作都是大有裨益。可以毫不誇張地説,這也是中國高端產業體系化向全球覆蓋的戰略契機。

事實上,根據9月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第十三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透露的消息,中國已經與40多個國家在疫苗方面進行了合作。這種合作,就是世界各國對中國的高度認可。

我們看問題要站到戰略高度去觀察,要從更長遠的視角去審視,然後紮紮實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的事業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進步與成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能更早實現!

阿基米德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不要認為這些細節與我們無關,其實這些細節與我們每個人都相關,瞭解世界發展趨勢和事物發展規律,理解國家的戰略和努力,有助於我們看清世界,理解形勢,從而最終在世界、國家大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支點!

XLW

突發!該國的新冠疫苗出事了!副作用非常可怕

疫情如今反反覆覆,

許多國家是封鎖 - 解封 - 重新封鎖往復循環。

截止至發稿,

全球累計確診病例

已經超過3573萬例

死亡人數超104萬

疫情反覆無常,病毒又狡猾至極,所有人的生活都收到了影響。

如今,全世界各國人民把期待都放在了疫苗的身上。

有了疫苗,才是宣告着疫情的結束,才能讓所有人的生活恢復到從前。

而各國也是在加緊研究,此前已經有許多疫苗都傳出了好消息。

只不過伴隨着好消息,同樣傳來的也有壞消息。

就比如此前印象君報道過的,

志願者出現不明疾病

牛津大學新冠疫苗曾停止實驗

研究人員之前已經注意到該疫苗的副作用,但被列為輕度或中度。

7 月發表的 1/2 期研究報告説,接種疫苗的 1000 名參與者中約有 60%出現了副作用。

這些副作用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疼痛和注射部位反應,均被視為輕度或中度。並且隨着研究過程中,所報告的所有副作用也都消退了。

當時這一道消息一出,無論是給澳大利亞還是世界那些期待着疫苗的人們帶來了不小的打擊。

不過好在 9 月 12 日,牛津大學宣佈研發中的疫苗恢復人體試驗,研究在繼續進行。

多名志願者出現嚴重副作用

而就在近日,又一則壞消息傳來,

多名疫苗志願者在接種後

出現了嚴重的反應:

疲憊、發燒、頭疼長達一天

出現嚴重副作用的疫苗為Moderna 和輝瑞(Pfizer)疫苗。

其中一名志願者,44 歲的計算機生物學家 Luke Hutchison,講述了自己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的嚴重不良反應。

在8月18日打了第一針後,他在幾天感覺有點不舒服,並且發低燒。

9月15日,他在一家診所接受了第二次注射。

八個小時後,

他躺在牀上無法動彈,

發燒超過101華氏度(38.3攝氏度)

並且在顫抖、發冷、

感到劇烈的頭痛還呼吸急促。

他説,他接受注射的那隻手臂,疼得就像 " 在我肩上壓了一隻大鵝蛋 ",那天晚上他幾乎沒睡,

並且他的體温連續5個小時

超過37.7度。

12小時後,Hutchison 説,他感覺自己才逐漸恢復正常,他的能量水平也慢慢恢復了。

之前簽署了一份冗長的同意書之後,Hutchison 意識到自己可能會出現症狀。

但他仍然對這種嚴重性

和持續時間感到震驚!

9月16日,他在推特上説

他經歷了 " 完全的不同的類新冠症狀 "

Hutchison 形容到,在接種了 Moderna 開發的新冠疫苗後,他半夜驚醒,渾身發冷,發燒。

牙齒直接被咬碎

另一位新冠疫苗試驗參與者,也是輝瑞公司的志願者經歷了相同的反應,

半夜醒來時渾身發冷、顫抖得厲害,

甚至硬生生咬碎了一顆牙齒。

他在第一次注射後感到疼痛,

疼痛讓他整夜未眠。

他注射的助推器在手臂上也造成了劇烈的疼痛,接着他在凌晨 1 點左右出現了類似流感的強烈症狀。

那天晚上他渾身發冷,

沒有電熱毯就睡不着覺,

而且抖得很厲害,

以至於無法控制,

牙齒因此而被直接咬碎。

" 躺在牀單上都很疼," 他説,然後決定去看醫生。

不過儘管如此,他仍然支持疫苗,並説他是科學的大倡導者。

如果他事先知道的話,他會建議在週五打針,這樣他就可以在週末休息了。他認識到,感染病毒對許多人來説可能會更糟。

" 如果它得到批准,我仍然認為人們都應該接種疫苗," 他説," 但我希望所有的副作用都能事先明確。"

徹夜未眠

馬里蘭州一位 20 多歲的參與者説,他在第一次注射後感到噁心,但直到第二次,他才 " 真正感覺到了東西 "。

他説他在凌晨一點

在發冷和 40 度的高燒中驚醒。

在他服用了藥後發燒就退了,

但一直持續到晚上 8 點左右。

同樣參加 Moderna 研究的一位 50 多歲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婦女説,她沒有發燒,

但嚴重的偏頭痛

使她精疲力竭了一天,

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

她説她第二天醒來時感覺好多了。但她補充説,Moderna 可能需要告訴人們,第二次注射後需要休息一天。

同時她表示,其他參加試驗的人也加入了幾個私人 Facebook 小組,並分享了類似的經歷。

她説,這些小組的其他成員還稱出現了發燒和手臂疼痛的反應,就像打了破傷風疫苗,並補充説 " 之後不能去舉重或鍛鍊。"

她説:" 但如果這證明有效,那人們將不得不更加堅強。"

" 第一劑沒什麼大不了的。然後第二劑肯定會讓你一天下來。。。反正第二次注射後,需要休息一天。"

Moderna 和輝瑞已經承認,他們的疫苗可能會引起與 Covid-19 輕度相關症狀類似的副作用,例如肌肉疼痛、發冷和頭痛。

隨着公司在臨牀試驗中取得進展,幾家疫苗製造商在報告更嚴重的反應後放棄了最高劑量的疫苗。

紐約西奈山傳染病專家 Florian Krammer 在推特上説,Moderna 第一階段試驗報告的副作用 " 令人不適,但並不危險 "。兒童和孕婦是否會出現類似症狀,還有待觀察。

Hutchison 表示,他擔心製藥商沒有充分告知公眾潛在的副作用。

他擔心,如果疫苗獲得批准,如果副作用的消息傳開,可能會引起公眾的牴觸,這就是他決定現在公開的原因。

民意調查顯示,

大約 35% 的美國人表示,

由於錯誤信息或不信任,

即使有疫苗他們也不會接種。

白宮將其在破紀錄時間內將疫苗投放市場的計劃稱為 " 扭曲速度行動 ",這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憂,

人們擔心製藥商可能會走捷徑,迅速生產疫苗。

製藥公司試圖平息這些疑慮,在 9 月份發佈了一份聯合聲明,承諾 " 與科學站在一起 ",而不是政治立場,稱臨牀試驗不會犧牲疫苗的安全性或有效性。

華盛頓大學知情公眾中心的疫苗研究人員 Kolina Koltai 表示,

用 " 速度 " 來描述一場

全國性的疫苗運動

可能會適得其反,

即便試驗是強有力的。

疫苗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年輕人不會像 40 歲以上的人那樣生病,他們可能認為自己感染病毒後也不會有嚴重的健康後果。

如果他們得知疫苗的副作用,

那他們很可能認為疫苗不值得打。

斯隆凱特林紀念館的流行病學家、健康政策與結果中心主任 Peter Bach 説,打疫苗 " 反而是不尋常 ",因為對一些年輕健康羣體來説,這可能是 " 次要的 "。

換言之,接種疫苗和比如戴口罩都是有助於免於病毒侵擾的方式。

但是公共衞生官員

很難讓一些人戴上口罩,

同理,這表明更多的人

可能也不願意接種疫苗。

疫苗一直是大家所期盼的,疫苗無疑是戰勝病毒最重要的一步。

對於我們來説,疫情持續的時間已經過了很久,

可對於疫苗研發來説,不到一年的時間可以説是遠遠不夠的。

如今各國研究人員都在加急疫苗研發,把原本幾年的耗時縮短到了如今的不到一年,

這讓所有人也是捏了一把汗。

在研究人員辛苦的同時,也讓人不禁產生疑問,

畢竟疫苗的目的是能夠有效的預防病毒,而不是為了追求 " 快 "。

希望真正有效的疫苗早日出現,疫情早日結束,大家恢復正常的生活。

(責編:杜鵬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431 字。

轉載請註明: 40多國上門求中國 扳倒西方,是個好機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