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 嚴聖禾 黨文婷
來深之前,提起深圳,記者腦海裏浮現的首先是“高樓”“速度”“技術”等詞。立夏前夕,記者來到這塊寸土寸金的土地,通過現場採訪觀察,除了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現代化、科技感,更感受到來深奮鬥者不一樣的精神面貌。
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依託科技產業,深圳人均GDP快速提升。在這裏,年輕人的拼搏奮鬥與城市的飛速發展相映成趣。2020年年底,“深圳女孩”一詞火遍社交網絡。“不聊八卦不吹水”、愛“搞錢”、喜獨立的年輕女孩們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深圳女孩”只是廣大來深奮鬥者的代表。來深奮鬥者是深圳特區騰飛的參與者與見證者,他們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
在這裏,發現創新精神。採訪第一站,我們來到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深信院”)。十年前,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畢業後,王新中來到深信院。為了突破發達國家對中國半導體材料的技術封鎖,王新中經常連續數日泡在實驗室裏,晝夜交替地開展研究。談及自己科研攻關的心路歷程,王新中説:“科研的過程就是踐行工匠精神的過程。”
深信院校園文化宣傳平台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依託數字媒體學院,深信院打造了校園形象大使“深小信”“深小希”,開發了系列線上線下產品,備受關注的“校寵”黑天鵝每次出現在微信公眾平台都會引發上萬關注……細節之處,體現着一所職業院校的創新活力與人文關懷。
在這裏,體味創意理念。曾被稱為“文化荒漠”的深圳,是如何變成“文化綠洲”,且着力打造“文化森林”的?帶着這樣的疑問,記者來到深圳市坪山區。在坪山文化聚落,文化創意的氣息瀰漫在各個角落。坪山文化智庫成立後,吸引了周國平、劉曉都、南兆旭等一批文化名人紮根於此,也吸引了一大批文創產業從業者、愛好者向這裏集聚。在坪山書店,不僅可以和周國平共讀一本書,還可以在讀書活動中與他面對面交流。在亦山品物等本土文化品牌店,能購買到由藝術名家設計的文創產品。隨着名人集聚效應的逐步顯現,文化已成為坪山區的軟實力,“文化+”正在為城區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賦能。
在這裏,見證“深圳速度”。目前,深圳是全國5G基站密度最高的城市,也是全球智能硬件供應鏈發展最快的城市。福田區園嶺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賴育明介紹説:“居家養老面臨着三大痛點,意外情況發現難、老人多樣化需求難滿足、居家陪護費用高。解決這些問題、邁向‘老有頤養’,必須加速行動起來。”經過三年時間研發,並在街道200户試點,當地採用“5G+AI”技術推出“智慧養老”。這項5G應用的落地跑出了“深圳速度”。
深圳的發展進程正離開單一依託科技引領發展的舒適區,進入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無人區。當深圳從單向冠軍向全能冠軍邁進,我們如何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這座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深圳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聯通、深港澳合作、重大平台建設等方面將更好地發揮核心引擎作用。從鵬城吹來的風,是新時代創新發展之風,風口中毅然挺立的奮鬥者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深圳,未來可期!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25日 07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