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廈門12月10日電(周偉亮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田宏煒)通過App預約,安排台胞在大陸接種新冠疫苗,這是90後台灣青年施筱筱半年來最忙的工作之一。在12月10日舉行的第19屆海峽青年論壇上,施筱筱分享了她服務枱胞的故事。
施筱筱是“台陸通”App的工作人員,主要負責為在大陸工作生活的台胞提供證照、政務、通信等多種服務。她説,因為自己是台灣人,諮詢者來辦理業務時,總願意和她多聊幾句,她也更能體察、貼近這些台胞,為其多提供一些幫助。
今年3月,台胞線上預約新冠疫苗的綠色通道開通。施筱筱每天會接二三十個諮詢電話。諮詢者不僅有福建的還有外省打來的。截至目前,共有685位台灣同胞經她協助,完成了新冠疫苗接種。
回顧在大陸的10年生活,施筱筱説,當初跟經商的父母來大陸,一路走來,從求學到工作,見證着祖國的發展,自己也跟着一起不斷成長。
同樣因父輩與大陸結緣的,還有福建師範大學體育教師張釗瑞。張釗瑞父親是台灣逢甲大學教授及手球教練。“我從小就跟着父親到大陸來做手球交流賽事活動。”張釗瑞説,頻繁往返於海峽兩岸,看到大陸的發展變化,還結交了許多大陸朋友,最終來到大陸學習工作。
今年7月,張釗瑞承辦了一場“守望夢想”兩岸手球文化交流賽事活動,僅線上直播就吸引了2萬多名台灣青年觀看。他認為,體育容易拉近人心,促進心靈契合。他在北京體育大學的師兄陳文成,同樣在體育領域推動着兩岸青年的交流融合。
陳文成是台灣彰化人,2010年他有機會與來自北京大學的師生同吃、同住、騎自行車環島9天8夜。“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大陸的同胞,從他們口中瞭解到大陸的飛速發展,從此我希望有機會來大陸看一看!”
陳文成在北京體育大學攻讀碩士期間,把台灣的摩天球運動帶入學校,成立了北京體育大學摩天球社團。讀研期間,他不僅收穫了學業、友誼,還收穫了愛情。
“我的愛人就是我讀研究生時候的同學,從校服到婚紗,我們花了5年多的時間,可謂雙喜臨門”。工作之餘,陳文成和團隊成員經常到小學和公園做示範教學,致力於促進兩岸青少年的體育交流。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如何在文化交流上做文章?台灣青年范姜鋒和閩北青年雷希穎從鄉村振興工作中探索出了一條路。他們以福建武夷山五夫鎮和建陽松柏村為試點,圍繞理學宗師朱熹打造“卡通朱子”文化形象。
范姜鋒認為,鄉村振興工作,除了花大錢搞基建以外,要用文化賦能,深挖地方的文化和特色。
“朱熹在五夫鎮生活多年,我們因地制宜,在五夫打造了這個朱子文化小鎮,”范姜鋒介紹,“在小鎮打造的過程中,台灣青年是有優勢的,比如文創、服務類行業、餐飲、民宿等,通過傳統文化大IP,可以更好地幫助台灣青年的項目落地。”
此外,針對鄉村產業人才匱乏問題,范姜鋒與雷希穎組織開展了線下培訓,幫助2000餘人拿到國家認可的資格證書。兩人還組織開辦了1000餘場線上直播活動,完成超70萬元的慈善銷售及捐贈,覆蓋當地幾十户建檔立卡貧困户。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