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武欣中)翻開深圳國際仲裁院最新的仲裁員名冊,1547名仲裁員覆蓋全球114個國家和地區,境外仲裁員佔比36.78%,國際化水平全國領先。6月11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走進深圳前海的國際仲裁大廈,深圳國際仲裁院總部坐落於此。
“把前海最高的一座大廈命名為國際仲裁大廈,並把視野最好的樓層給我們深圳仲裁院做辦公室,顯示出前海乃至深圳對於建設國際化法制化營商環境的高度重視。”在介紹嶄新的辦公環境時,深圳國際仲裁院負責人不無自豪地説。
據瞭解,國際仲裁作為全球通行的國際商事爭議解決方式,在尊重當事人意願、便捷高效解決糾紛、跨境管轄執行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深圳國際仲裁院創設於1983年,是粵港澳地區第一家仲裁機構。2012年,深圳借鑑國際商事仲裁經驗,以特區立法形式對深圳國際仲裁院進行法定機構改革,率先引入以國際化的理事會為核心的法人治理機制,規定1/3以上理事來自境外,以此避免可能的地方干預、行政干預及內部人控制等弊端,共同提升中國仲裁的國際公信力。
深圳國際仲裁院受理的一起涉外案件中,一方當事人是中國東莞的公司,另一方當事人是加拿大公司。雙方分別選定了一名來自東莞和一名來自加拿大的仲裁員。為充分考慮審理案件的公平性,深圳仲裁院指定了來自香港的專業人士擔任首席仲裁員,案件由三名來自三個法域的仲裁員使用英文作為仲裁語言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
在深圳國際仲裁院受理的涉外案件中,這樣的安排還有很多。仲裁院國際合作與發展處處長黃郭勇介紹説,2022年,深圳國際仲裁院多項重要指標位居全國第一、亞洲第一、全球前三,被《全球仲裁評論》評為2022年“重點關注的亞太區域國際仲裁機構”及“中國首選”。
其中,最關鍵的業務指標受理案件總爭議金額人民幣1272億元,躍居亞洲第一、全球前三。此外,受理涉外案件總爭議金額420億元,個案最高爭議金額人民幣239.91億元,個案爭議金額在10億元以上的案件數量為21個,受理涉外案件覆蓋國家和地區累計138個,均位居全國第一。
深圳國際仲裁院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不論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市場主體都希望通過獨立、公正、高效的方式解決糾紛,越來越多的中外企業認可深圳的國際公信力,選擇到深圳和諧化解商事糾紛,這表明,深圳作為全球性國際商事仲裁中心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2022年10月14日,深圳國際仲裁院“建立跨境仲裁協作和國際仲裁合作機制”改革實踐經驗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向全國推廣。
粵港澳大灣區內,一國、兩制、三法域,隨着灣區融合發展漸入佳境,多元化的法律服務需求日益增長。目前,前海正着力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示範區,在推動粵港澳跨境法律合作、規則銜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比如,在全國首創涉港合同可適用香港法律,請港區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鼓勵粵港聯營律師事務所落地,允許港澳律師持證執業等等。
截至目前,在前海的深港國際法務區內,已集聚司法、仲裁、調解等六大類165家法律服務機構。在推進粵港澳律師事務所聯營的基礎上,今年3月,前海又獲准開展中外律師事務所聯營試點。
華商林李黎(前海)聯營律師事務所是落地前海的第一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該所已引進港澳律師20餘名。律所管理合夥人丁華文表示,聯營律師事務所的落地將為中國企業的開展國際化業務和參與國際化競爭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法律服務保障。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