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查暗訪組專家檢查發現,蒙自礦冶礦井的中段安全出口數量不符合規程要求。
明查暗訪組專家梅國棟指出蒙自礦冶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於專家組的不少提問,蒙自礦冶的員工現場答不上來。
在建水縣官廳鑫隆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荒田鉛鋅礦下,明查暗訪組專家爬上了另一個巷道進行檢查,礦工們在下面的巷道等待。
一名礦工走在礦井前方,其頭上方寫着:“安全責任重於泰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麗梅文並攝
日前,國務院安委辦明查暗訪組深入雲南紅河州的蒙自市、建水縣、箇舊市的非煤礦山進行抽查檢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全程跟組採訪。
——————————
“這不行,立即整改!改不好就淘汰。”這是日前國務院安委辦明查暗訪組成員在發現非煤礦山存在重大事故隱患時常説的一句話。嚴守礦山安全,是對每一位礦工生命的基本保障。
日前,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非煤礦山迎來了一場安全生產的大考。國務院安委辦明查暗訪組深入雲南紅河州的蒙自市、建水縣、箇舊市的非煤礦山進行抽查檢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全程跟組採訪。
在此次檢查的7家礦山以及4座尾礦庫中,發現了50餘條問題隱患,其中,重大事故隱患就有20條。同時,一些礦山還存在未批先建、邊建邊採、超層越界以及邊探礦、邊設計、邊建設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
作為此次明查暗訪組帶隊的組長,國家礦山安監局非煤礦山安全監察司主要負責人表示,在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實施的背景下,本次明查暗訪主要是為了發現非煤礦山在安全生產中的“新問題”,力爭實現“真解決”,進一步促進全國非煤礦山實現高質量安全發展。
未批先建,整合期間發生安全事故
雲南省蒙自礦冶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蒙自礦冶”)的白牛廠礦山是本次明查暗訪的第一站。
10月22日,該公司的管理人員突然迎來了一場關於礦山安全生產知識的考試。現場的管理人員立刻慌了,有人開始左顧右盼,有人交頭接耳,有人掏出了手機,默默用手擋起來,有人甚至想把卷子給其他人代考,但被“監考官”制止了。在參加考試的8個人中,僅1人及格,且剛達到及格線。
不久前,這裏剛發生了一起冒頂事故。10月3日9時20分許,在該礦山的白羊礦段,其外包公司的一名出渣工聽到了“砰”的一聲,作業區上部塌落。
“出事了!”該名出渣工跑向事發地點,大聲呼喊另一名出渣工,但一直無人回應。該出渣工隨即通知其他人趕來救援,當日9時50分許,眾人發現1名被埋的出渣工已無生命跡象。
事後,企業將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歸結於地質構造和天氣因素,即該工程的岩石完整性、連續性差,易產生冒頂、掉塊和片幫,同時由於近期連續下雨,岩層滲水,共同作用導致坍塌發生。
10月22日,當記者詢問為何沒有提前做防護措施時,現場的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企業缺乏地質學相關的人才,更缺乏相關的風險預判能力。企業也承認是相關人員在檢查不仔細以及未採取有效的安全防範措施的情況下,讓工人冒險進入作業。
事實上,自2014年5月起,白牛廠礦山就進入了隱患整改階段,同時進行3個礦權的整合工作。除了2015年短暫地恢復了不到兩個月的生產,2015年12月以來,正式進入了全面停產階段。這意味着該企業除了基本的通風、排水作業,未經批准,不能進行其他作業任務,而事故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
據明查暗訪組專家梅國棟檢查,該公司存在未批先建的違法行為,即企業以隱患整改名義,未進行設計,也未取得礦山安全監管部門的安全設施設計批覆,擅自將礦下4個生產系統建設為1個生產系統,目前,建設進度已經接近尾聲。
“出入井是一筆糊塗賬。”梅國棟表示,按照規定,該礦的4個工區處於停產停建狀態,不能進行生產和建設。9月25日,僅當天一個班次的入井人員就超過20人,有人曾一天內多次下井,一天的下井人員的登記信息寫滿了6頁紙。
明查暗訪組另一位成員對此提出了質疑:既沒有拿到相關的手續,也未經任何審批,怎麼能准許這麼多人下去作業?如果出現更大的事故,誰能負責?在現場,企業的管理人員未給出實質性答案。
專家組乘坐架空乘人裝置(俗稱“猴車”)下礦井檢查時,發現連接猴車的鏈條已老化生鏽,有人甚至幾度懸停在空中。
明查暗訪組專家楊需帥檢查發現,個別礦段的“猴車”未設置“緊急停車開關”,也缺乏相關保護裝置;提升絞車未採用專門的礦用鋼絲繩,且鋼絲繩已出現明顯斷絲現象。
企業方面解釋,自從2016年停產以來,並未進行建設,一些系統未進行更新。而企業的另一位負責人介紹,企業已經投入3.6億元進行整合整改。截至目前,該礦山的礦權整合工作仍未完成。
“這是真沒停、真建設、真違法、管理真缺失以及真的存在重大問題。”帶隊負責人表示,礦井要下人,運輸系統作為乘人的工具必須安全,所有的系統參數都要達到安全係數。不管礦山停產與否,必須立即整改。
披着整合的“衣”,急於投產牟利
在檢查中,明查暗訪組發現,停產或停建礦山出現重大隱患問題並非個例。
紅河州的非煤礦山呈現大規模停建的特徵。據統計,紅河州共有非煤礦山367家,其中290家處於停產停建狀態,佔比79%。建水縣有非煤礦山企業76家,66家處於停產停建狀態,比例高達87%。
這些小型礦山生產規模不大,在安全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有限,甚至不足,再加上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不到位,事故防範能力十分脆弱。
小礦山既要謀安全,又要謀發展,礦權整合是其中的關鍵路徑之一。整合重組就是要實現礦權、規劃、主體、系統、管理“五統一”,讓礦山通過規模化,提升開發的安全性和效益。
近期,礦產品價格高位運行,一些礦企嗅到了機會,在沒做好安全保障的基礎上,為了儘快通過驗收,便重拾了原本一度處於“停滯”狀態的礦權整合,一些礦企便急於投產牟利。
然而,專家組調查發現,這類“整合”只是一些礦企花錢將幾個礦產公司買下來,或名義上合併到一家企業中去,規劃性、系統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仍是“一盤散沙”。
10月23日,明查暗訪組偶然發現了一座“一面牆”式開採的礦山,這一情況在國內很“罕見”,專家組爬上礦山進行檢查。梅國棟解釋,該礦採用了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掏挖和不分層的“一面牆”開採工藝,存在重大隱患。“一旦下大雨,發生滑坡,衝下來,下面的廠房可能就沒了。”
更為嚴重的是,兩個具有多項重大事故隱患的礦山合到了一起。據瞭解,2020年,蒙自建城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剛完成對原蒙自市下菲禿興隆磚瓦用頁岩礦和原蒙自萬達頁岩磚有限責任公司的整合。“一面牆”式開採的礦山正是該礦山的第二生產區,該礦的第一生產區同樣存在不少重大事故隱患。
據專家組介紹,該礦山的第一生產區雖然採用了分層開採的方法,但是沒有按照原來設計的台階高度5米執行,台階實際高度超過15米,台階坡面角以及上山道路坡度也遠大於設計要求。另外,作業平台的寬度從原本設計的22.5米變成了6米,這對施工作業是很大的挑戰,基本上不能滿足鏟裝運輸的要求,極易導致車毀人亡的事故發生。
在現場,第一生產區的負責人表示,原有的開採方式確實有一些問題,雨季來了容易導致滑坡。現階段由於一些問題,不能開採,也無法整改。
明查暗訪組要求,必須堅決禁止採用上述開採方法,嚴格按設計採用自上而下台階開採,並確保台階參數符合設計要求。同時,要加強露天邊坡風險防控。專家強調,一定要完成整改後才能進行下一步開採作業。
在建水縣,個別礦企也存在整合不到位的現象。其中,官廳鑫隆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荒田鉛鋅礦雖然意識到了整合的重要性,該公司的規劃方案指出:前些年該礦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存在“樓上樓下”開採的亂象,於是,該礦於2011年開啓了7個採礦權的整合工作。但目前,該礦山仍未整合到位,問題仍未解決。
記者隨明查暗訪組從運輸平硐爬上了70-80米的迴風天井,走進礦井的工作區。明查暗訪組發現,該礦的通風系統不完善,生產中段採用局部通風方式,沒有新鮮風流入;而且也未按規程要求配齊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走進礦井深處,還發現部分主要井巷使用了國家明令禁止的木支護作為永久支護。
此外,該礦井的部分中段只有一個安全出口。專家現場詢問該礦的生產負責人,如果出現事故,該安全出口塌了,工人往哪裏跑?該礦的生產負責人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專家組表示,這些問題都必須要整改。
立即整改!拿出“鐵面鐵心鐵腕”來解決
當前,礦山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近年來,雖然礦山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但重大事故仍時有發生,比如今年山東棲霞市笏山金礦“1·10”重大爆炸事故、山西代縣大紅才鐵礦“6·10”重大透水事故都給人們上了深刻一課:重大隱患整改勢在必行。
在檢查中,明查暗訪組發現,不少企業自認為經驗“豐富”,對礦山生產“胸有成竹”。事實上,大多數被查的礦企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重大事故隱患。明查暗訪組找出礦山的這些“不定時炸彈”僅是第一步,最重要的通過“真治理”排除隱患。
帶隊負責人指出,對於礦企的違法違規行為,相關部門要採取“零容忍”態度,按照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等相關規定,嚴格實施停產整頓等處罰措施,通過鐵面鐵心鐵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對國家明列的不符合基本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堅決淘汰退出,將非法違法辦礦清零,將不符合新發展理念要求、不適合安全發展要求的礦山清零。
一些礦企的主要負責人履職不力,對礦山安全問題不夠上心,以至於屢屢突破安全生產的底線。在明查暗訪期間,不少企業的主要負責人並不在場,在場負責人的基本安全知識考核很少能過關;面對明查暗訪組成員關於企業內容的提問,不少負責人更是“一問三不知”,疏於對企業的管理。然而,根據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公司主要負責人負有建立健全並落實本單位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職責。
專家組建議,要狠抓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對礦山主要負責人、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配備數量、能力水平、培訓考試等設置硬性指標,達不到要求的一律責令停產整頓。
針對相關企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以及重大風險問題,近期,當地相關部門將依法依規開出相應的“罰單”。目前,正在辦理中。
在檢查時,受檢企業紛紛表示,對明查暗訪組提出的問題和整改方案“照單全收”。
蒙自礦冶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事故暴露出很多問題,也讓他們有了深刻教訓,礦山生產不能以生命為代價。下一步,企業將會加強對“三項崗位”人員和所有員工的培訓,確保具備相應的安全知識技能。同時,加強頂板管理,完善並嚴格執行相關制度措施等。
同樣是在紅河州,也有一些企業的問題整頓工作值得借鑑。近年來,地處箇舊市的雲南錫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屯錫礦實現了從隱患整治到礦權整合再到盈利的向好轉變。
10月25日,專家組深入該礦山進行了3個多小時的檢查。專家組表示,該礦企在細節上存在一些小問題,但從地面的實時監測系統到工人們下礦必備的氣體檢測報警儀,再到礦下的各類安全設施都相對比較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來源於該企業負責人對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都進行了“硬核投入”,以及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不斷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管理工作。
當前,雖然紅河州礦山的礦權整合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依然任重道遠。總的來看,紅河州的非煤礦山呈現出點多面廣、礦小且散的特徵,小型礦山佔比達到86.9%,其中,建水縣的小礦山佔比更是高達93.6%。帶隊負責人強調,要加強礦權整合,加快升級改造,嚴防假整合,從根本上推動非煤礦山高質量安全發展。保障礦山安全生產涉及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要守住自己的“責任田”,從而持續推進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