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輪伊核談判結束 各方反應不一

新華社德黑蘭12月18日電(國際觀察)第七輪伊核談判結束各方反應不一

新華社記者高文成王守寶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相關方17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結束第七輪美伊恢復履約談判,新一輪談判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啓動。

分析人士指出,本輪談判結束後,歐盟、伊朗、中國、俄羅斯等方對談判結果評價積極,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方則顯露沮喪和悲觀情緒。各方對談判結果的立場差距預示着下一階段談判難度或將增大,但堅持對話解決伊核問題的態度沒有發生改變。

各方反應不一

主持會議的歐盟對外行動署副秘書長莫拉在總結本輪談判主要成果時表示,重啓談判後各方與伊朗新代表團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係,已經將伊方的一些新立場納入仍將繼續討論的案文中,希望案文能夠成為談判成功的基礎。伊核談判是非常複雜的任務,時間緊迫,各方必須做出艱難的政治決定。

伊朗副外長兼伊核問題首席談判代表巴蓋裏説,本輪談判取得“良好進展”。如果伊方觀點和立場被接受,下一輪談判就可能是最後一輪,有可能在最短時間內達成協議。

中國談判代表、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代表王羣表示,期待各方將第七輪談判重要共識早日轉化為最終協議。俄羅斯談判代表、俄常駐維也納聯合國代表烏里揚諾夫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本輪談判是成功的,為更密集的談判奠定了良好基礎。

不過,美國等方對談判結果評價消極。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稱談判“進展不順利”,目前還沒有讓美國重回伊核協議的途徑。英、法、德方面表示,儘管談判取得了一些技術進步,但這只是讓各方更接近6月份的談判情況,是“令人失望的談判停頓”。

伊核協議相關方今年4月開始在維也納舉行會談,討論美伊兩國恢復履約問題。由於美伊分歧嚴重以及伊朗政府領導層換屆,談判舉行6輪後暫停。第七輪美伊恢復履約談判11月29日在維也納開始,由於美伊圍繞本輪“談判起點”以及伊方新提案分歧明顯,談判曾於3日宣佈暫時休會。

美伊分歧依舊

分析人士指出,第七輪伊核談判經歷暫停與重啓,表明各方有對話意願,但也暴露出嚴重分歧。伊朗堅持要求美國及歐盟國家取消對伊制裁,美國則要求伊朗繼續履行伊核協議規定,限制或凍結相關核研製活動。此前,美國還提出新協議,要求增加限制伊朗導彈項目及其地區活動的內容,而這些都是伊朗不能接受的。

美歐還釋放出伊朗試圖利用拖延談判來為自身核發展爭取時間的信息。沙利文説,由於伊朗“加速”推進核計劃,談判“比預想更加困難”。

面對質疑,伊方指責英法德三國沒有在本輪談判中提出建設性提案,並多次批評美國一邊聲稱願意重返伊核協議、一邊卻加大對伊制裁,認為美國自相矛盾的做法加深了伊朗對西方國家的不信任,阻礙了談判進程。

伊朗《德黑蘭時報》刊文指出,伊朗在本輪談判中展現靈活態度,並同意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伊朗卡拉季地區的一個核設施內安裝新的監控攝像設備,體現出談判誠意。文章説,歐美一些國家營造悲觀氣氛,將談判描繪成處於崩潰邊緣,目的無非是要讓伊朗做出更多妥協。伊方認為,各方需要在平等基礎上進行公平談判。

前景謹慎樂觀

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2018年5月,美國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隨後重啓並新增一系列對伊制裁。2019年5月以來,伊朗逐步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但承諾所採取措施“可逆”。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後,一方面表示願意重返伊核協議,一方面又繼續對伊朗追加制裁,美伊之間基本信任缺失,結構性矛盾難以化解。

分析人士認為,在中俄等方面斡旋努力下,第七輪伊核談判就核領域問題形成了新的共同文件,為推進後續談判進程、推動全面協議最終重返正軌打下紮實基礎。但同樣應看到,伊核談判前景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本輪談判所達成的共識能否轉化為最終協議、美方能否先解除對伊制裁,有待進一步觀察。

伊朗前駐約旦大使努斯拉圖拉・塔吉克認為,談判進程註定不會短,“不信任的氣氛仍然存在,但如果美伊兩大主要方面之間營造出建設性對話氛圍,並且其他各方有意願,談判就可能更快達成協議”。

清華大學國際與地區研究院伊朗問題專家劉嵐雨分析指出,伊朗需要通過談判解除制裁,緩解國內壓力。另一方面,美國為了集中精力開展大國競爭,也需要儘快從中東地區抽身。通過談判解決伊核問題,是符合美國自身利益的。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範鴻達對談判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説,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持續對伊極限施壓,是當前伊核危機的始作俑者。美方需要以更積極的姿態面對未來的談判,制裁施壓政策不會帶來和平。

(責編:高歌、崔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35 字。

轉載請註明: 第七輪伊核談判結束 各方反應不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