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華大使館又開始發佈空氣監測數據了,新增的內容是“臭氧空氣質量指數”,這對普通中國公眾來説比較陌生。但“臭氧濃度”中國一直也是監測的,隨便打開一個天氣APP,就能夠查到相關數據。隨着中國空氣污染治理的不斷推進,降低臭氧污染肯定是中國的努力方向之一。
2011年,美國駐華使館發佈館區PM2.5數值“爆表”,在中國微博上引起軒然大波,陡然增加了中國空氣質量監測的壓力。當時社交媒體在中國流行不久,為美國使館做法辯護、點讚的聲音佔了明顯優勢。在那起衝突之後,PM2.5不久進入了中國空氣監測範圍。
時隔整10年,美國使館又挑頭,但網上輿論對美國使館的態度與10年前完全不同了,這是第一時間最搶眼球的變化。在美使館那條微博的下面,被點贊頂到上部的評論絕大部分都是罵美國使館或者嘲諷它的,包括“弗洛依德無法呼吸了”“大使先生什麼時候去日本監測一下放射性污染物”“中國駐美大使館應該弄個每日槍擊指數”“少投炸彈就環保了”“美鍋:日本的核廢水乾淨,中國新疆的棉花不乾淨”,等等。也有挺美國使館的,比如有一個評論説“中國人對空氣質量的啓蒙教育還是要感謝美國人”,但它們是極少數。
這樣的變化令人感慨,環時認為它的出現有兩大原因。一是美國因為這些年將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加以蠻橫打壓圍堵,其在中國的形象徹底惡化了。美這幾年針對中國造了無數謠言,總統、國務卿信口開河,美國政府的抗疫表現更是讓中國人大跌眼鏡,這一切使得美國官方信息的可信度對中國人來説大打折扣,美國在許多時候很像是一個信譽破產的國家了。
二是中國這些年的環境保護下了大功夫,北京的空氣質量總體上大幅度改善,霧霾問題在百姓生活中的突出和緊迫性都有所緩解,官方治理這一問題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公眾認可。此時美國使館又公佈北京空氣質量監測,很多人對這一監測可以推動中國環保的期待不那麼高了,而對美使館想通過這麼做來挑事,在中國社會中製造衝突的警惕則油然而生。
公眾對美國使館監測這一輪的最初反應同時折射了更加深刻的變化,那就是美國文化和價值觀對中國社會的整體影響能力在快速下墜。中國的抗疫方式,中國的疫苗,中國集體主義的好處等等都在贏得自己人民的肯定。中國當然仍存在自己的問題,包括在環保方面,中國實現全面現代化仍任重道遠。然而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並且對能夠以中國的方式解決那些問題越來越有信心。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宋彥霖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