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城衝刺千萬人口,誰能破圍而出?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王晨婷

近日,我國百座大城市名單首次公佈。根據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目前我國共有105個大城市。

一個城市的常住人口是衡量城市規模的重要指標之一。若以市域常住總人口論,截至2021年底,中國共有17個千萬人口城市。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還有哈爾濱、温州、佛山、寧波等14座城市常住人口在900萬到1000萬之間,目標直指“千萬級人口城市”。

一邊是佛山、寧波等地出台引人政策猛追直趕,一邊是哈爾濱、保定等努力扭轉人口減少之勢,誰會率先達到千萬人口的城市?

寧波、南京增長最快

據時代週報記者梳理,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在9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分別為哈爾濱、温州、南陽、佛山、寧波、合肥、南京、濰坊、邯鄲、濟南、保定、瀋陽、長春、徐州14個城市。

14城衝刺千萬人口,誰能破圍而出?

圖源:時代週報記者 王晨婷 制

2022年9月27日,濟南召開的“山東這十年·濟南”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濟南年均淨增户籍人口約10萬人,實有人口突破1000萬。

值得注意的是,“實有人口”是當地實際擁有和管理的人口,與“常住人口”的統計口徑有所區別。常住人口一般要求在當地居住滿6個月以上。2021年底,濟南常住人口為933.6萬人,較2020年底增長9.4萬人,雖增長迅速,但距離千萬常住人口尚有一定距離。

從濟南人口的增長曲線來看,2018年有一次陡然上升,一年內增長了近150萬人口。這主要得益於2018年末國務院批覆同意山東省調整行政區劃,萊蕪市被撤銷,其所轄區域劃歸至濟南市管轄。而這也是濟南強省會戰略的關鍵一步。

不僅如此,濟南還成為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最早全面放開落户限制的一個城市。2020年6月,濟南市出台零門檻落户政策,放開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鎮條件准入限制,對在濟從業、居住生活意願的居民,提供多渠道落户選擇。因此,濟南也吸引了更多人口落户安家。

但濟南的增長並不是最快的。

2021年常住人口增長在10萬人以上的,有寧波、南京兩市。

其中,寧波奪得魁首,在一年內增長14.17萬人,截至2021年底常住人口為954.4萬人,且寧波在近20年內持續保持每年10萬人以上的增長。

當前,寧波正花更大力氣吸引人口。近日,寧波市政府官網發佈了《寧波市區户口遷移實施細則》,在已有落户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放寬市區的落户條件。其中明確,70年產權房即可落户,取消了原先“繳納社保”的要求。

作為東部沿海計劃單列市,寧波為發展經濟,對於人才渴求更甚。當地人社局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累計發放市本級應屆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生活安居補助3006萬元,基礎人才購房補貼78906萬元。2021年,寧波新引進大學生21.6萬人,同比增長30.7%,5年內平均增長超20%;新引進博士905人,同比增長9.7%。

14城衝刺千萬人口,誰能破圍而出?

圖源:圖蟲創意

同樣位處浙江的温州市,也離千萬人口只有一步之遙。2021年底,温州常住人口達到964.5萬人,僅次於剛跌破“千萬大關” 的哈爾濱。不過,温州一年內的常住人口增長為5.8萬人,與寧波的增速有較大差距。

按照《温州市人口發展中長期規劃》,温州提出到2025年,該市常住人口力爭達到1000萬人。

然而,温州地處長三角、粵閩浙兩大城市羣邊緣,也並未擠入最新的上海大都市圈規劃,城市能級有限,對外來人口吸引逐漸降低。在2021年失去“浙江第一人口大市”的頭銜後,温州“人口第二大市”的名號或也難保。

南京在2021年的人口增量也突破10萬,佔到江蘇全省的1/3,超過蘇州和常州。在強省會戰略下,南京的經濟、人居環境長足提升,但也持續面臨上海、蘇州、杭州等市對於人才虹吸的壓力。

佛山的增長勢頭同樣不容小覷。2021年底,佛山市常住人口達961.3萬人,在1000萬以下的城市中排名第4,一年內增長9.4萬常住人口。

得益於與深圳、廣州兩地的人才頻繁流動,佛山對於人才的吸引力也持續增長,在2021年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榜中排名第14位。與人口增長交相輝印的是,作為全國唯一的製造業轉型升級試點城市,佛山近年GDP也實現快速增長,在2021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156.54億元,同比增長8.3%。

所謂“大城市病”何解?

對於經濟強市而言,千萬人口幾乎成了標配。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有不少城市明確提出了成為千萬人口城市的時間表。如南京計劃到“十四五”時期,成為常住人口突破千萬、經濟總量突破兩萬億元的超大城市;長春、昆明、温州等也都將2025年作為目標節點。

為何大城市會對千萬人口如此執着?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指出,建立城鎮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衞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鈎機制,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同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也提出,推動公共資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級配置向按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配置轉變。

14城衝刺千萬人口,誰能破圍而出?

圖源:圖蟲創意

官方接連兩次表態,意味着人口規模越大的城市將能獲得更多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的主導權,這也有利於城市間人口流動自主有序、城市資源配置高效公平,而不單單是以城市的行政等級來劃分。

不過,加快增長的城市人口也讓部分居民產生對所謂“大城市病”的擔心。各地開啓千萬人口衝刺賽,“大城市病”可有解法?

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學院特聘教授陸銘看來,城市的污染、擁堵等問題與城市人口有一定的關係,但關係並不強。

“根據我們獲得的研究數據,城市的污染和擁堵,主要與早期城市的公共政策和規劃有關。以污染為例,經濟發展的早期,人們對環境不夠重視,因此在環境治理方面的公共投入比較有限。但隨着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產業機構調整加上治理的提升,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如從汽車到地鐵,城市因早期建設而產生的污染,就會隨着建設的日益完善而減少,城市宜居水平也將提高。”陸銘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再以交通擁堵為例,陸銘認為,大城市擁堵指數其實與小城市的並無明顯區別。“人們在大城市感受到的擁堵,不能簡單歸因成人多,而是與城市特定的管理和規劃有關。如部分城市當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職住分離,大量的就業和消費場景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城區,而居住則疏散到外圍。這與國內長期對於‘人口在中心城市是導致擁堵的原因’ 這一片面理解相關,但結果卻造成了職住分離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01 字。

轉載請註明: 14城衝刺千萬人口,誰能破圍而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