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燕郊某醫院病房裏,少年譚振海蜷縮在牀上,剛做完骨穿後的他疼痛難忍,幾個小時不能動一下,醫生説等結果出來後就要進倉移植。然而比起身體的痛苦,讓他更難受的是看到媽媽還在到處求人幫忙。譚振海覺得自己是父母的拖累,多次主動要求放棄治療,然而每次都遭媽媽含淚拒絕:“父母養大你不容易,如果不救你,我們會愧疚一輩子,更對不起你的姥姥。”
譚振海今年16歲,爸爸譚紀勝48歲,媽媽羅淑影46歲,來自黑龍江省大慶市杜爾特蒙古族自治縣鄉下。譚紀勝長年在大慶打工,1999年經人介紹和羅淑影結婚,2004年兒子譚振海出生,自小體弱多病,沒有想到3年前一場大病,讓這對70後夫妻徹底陷入絕境。圖為譚振海在吃飯,媽媽在一邊陪着。
2017年10月中旬,正在讀初二的譚振海高燒不退,原以為是個小感冒,但連續在當地三家醫院看病不見好轉,於是譚紀勝夫妻倆帶着他來到省城求醫。幾天後沒等來診斷結果還沒出來,小腿又出現出血點,醫生讓轉院去北京,11月9日,一家人來到北京。在北京做檢查的三天裏,醫院連下三次病危通知,最後確診譚振海患有淋巴細胞白血病。圖為病牀上的譚振海。
譚振海入院時,譚紀勝將家裏全部四萬元積蓄交到醫院,聽到醫生説要幾十萬元的化療費,夫妻倆頓時懵了。譚紀勝是個老實得只會幹活的人,他不停唉聲嘆氣,最後羅淑影只能自己拿主意:“錢不夠我們想辦法借,我們治。”圖為羅淑影在給譚振海背上擦藥。
治療沒幾天,四萬元就用完了,譚紀勝夫妻向親戚朋友們借了6萬元,而第一個化療就全部用光,下面的治療更加艱難。為了節省,一家人在北京與他人合租,期間譚振海感染,又多花好幾萬元,無奈一家人只得單獨租房,這樣又增加一筆開支。譚振海永遠記得那段時間裏父母不是在借錢,就是在借錢的路上,流了太多的眼淚,求了太多的人。圖為打電話借錢的羅淑影。
在治療期間,譚振海最愛他的姥姥病重,老人特別想孩子,但譚振海病情不穩定,一直無法出院,最後通過視頻告訴姥姥一定要等他回家。2018年正月,姥姥去世,最後一刻嘴裏還念着孩子的名字,這成了譚振海和媽媽心中最深的痛。2019年8月,譚振海結療後回了趟老家給姥姥上墳,譚振海跪在姥姥墳前泣不成聲:“姥姥,對不起,我來看您了。姥姥別牽掛我,我會好起來的。”圖為姥姥(中)生前和譚振海(右)合影。
譚振海結療後進入維持期,吃藥打針三個月複查一次,爸爸譚紀勝在出租房照顧他,媽媽開始在附近商場打工。然而才工作幾個月,因為疫情就失業了。最讓譚紀勝夫妻絕望的是,2020年3月的複查中,譚振海病情復發,必須移植才能活下來,光移植費就得幾十萬元,還不包括排異感染費。得知孩子復發後,譚紀勝夫妻哭成了淚人,手裏只有報銷回來的2萬元,欠下的債一分沒還。圖為譚紀勝給兒子送飯。
2020年4月3日,羅淑影向病友借了2萬元,親戚朋友湊了2萬元,加上手上的2萬來到醫院。醫院檢查後得出的結論還是一樣:除了移植別無選擇,方案是先化療緩解後再進倉。眼下,譚振海已經結束化療完成,就等骨穿結果出來,一旦達到移植條件馬上進倉。圖為譚振海的家,這棟房子裏只有一間屬於他們。
譚振海從生病開始,父母借錢的艱難全部看在眼裏,自從知道自己的病復發要移植,他明白父母已經不可能再能借到錢給自己移植,於是開始消極,他多次告訴媽媽:“我知道你們是強撐着給我看病,就現在的情況也沒有人能幫了,我真的不想移植,你們太難了。”媽媽羅淑影流淚安慰他:“你不是還想以後當兵嗎?要當兵,得先要有堅強的意志,不能做逃兵。”圖為媽媽在照顧譚振海。
後來,羅淑影告訴兒子,會有很多好心人幫助他,他才開始配合醫生治療,然而羅淑影口袋裏一分錢都沒有,更別説進倉了。譚振海自從生病到現在,光治療費就用了60多萬元,除去報銷的24萬,外債欠下30多萬元,現在眼看進倉移植在即,羅淑影只能將孩子生存的希望寄託給好心人。圖為愁眉不展的羅淑影。(高進 )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