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禁燒冥紙冥幣”,與其嚴打禁止不如精細引導

治理應該有一個漸進的過程,處理方式應該靈活

據媒體報道,近日,哈爾濱市依法治理生產經營焚燒冥紙冥幣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專題視頻會議,對2021年清明節期間依法治理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安排。會議要求,全市各有關部門要把切斷源頭作為依法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嚴打生產源頭、嚴查運輸渠道、嚴罰銷售環節、嚴控末端焚燒,讓冥紙冥幣無處可買、無紙可燒。

“禁售禁燒冥紙冥幣”,與其嚴打禁止不如精細引導

↑ 3月17日,哈爾濱市依法治理生產經營焚燒冥紙冥幣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到南崗區檢查冥紙冥幣治理工作。

這條新聞隨即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從網友留言看,似乎也頗有微詞。很多人提出,“清明節祭拜先人有什麼錯?為什麼送花不是迷信,燒紙就是迷信?清明節不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嗎,憑什麼專門來折騰這些?”這些聲音不一定足夠理性,但可以肯定的是,類似觀點代表了一定的民意。

從資料看,哈爾濱早在2017年就專門下發通知,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生產、經營冥幣和紙人、紙馬等迷信殯葬用品,並且禁止在喪事活動中擺放、焚燒冥幣和紙人、紙馬(牛)等扎糊的封建迷信喪葬用品。自此之後,幾乎每年都會再強調一遍,而且似乎有逐年加碼之勢,將嚴打工作做到了全鏈條、全環節。

之所以如此和冥幣冥紙較勁,出發點是為了革除喪葬陋習,倡導文明祭祀,淨化城市環境,建設美麗城區。清除舊規陋俗也好,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成果也罷,出發點是好的。只不過,從治理效果來看,似乎不太理想。相關查處工作開展了好幾年,清明節還是能從壽衣紙花店裏,查獲成噸的冥幣冥紙——這也從側面透露,人們該買的還是會買,店鋪該賣的還是在賣。

為什麼治理效果既不理想,一些民意反映也不受待見?某種意義上,光有出發點,不顧民風民俗,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至少是值得認真反思的。

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此情此景,在今日城市雖已不太容易見到,但那份心境,卻從歷史古卷裏走來,至今從未散去。很多老人和家屬因為習慣和情感等原因,依舊保留着燒冥紙冥幣的習慣,因此治理應該有一個漸進的過程,處理方式必須靈活。縱觀各大城市,幾乎都會在清明發出環保祭祀、文明祭祀的要求,但大多是一封“倡議書”,而不是“一刀切”,對於禁燃禁放也是限制場所、地域。

誠然,清明節,我們要憑弔的,是一份濃稠的相思,要表達的,是一份深深的懷念。只要心靈足夠虔誠,祭祀形式和祭品種類,都不重要。網上祭祖之類也很不錯,一瓣心香,一厄淚酒,足矣。只不過,與其嚴打禁止,不如規範引導,比如要求陵園建立統一的焚燒池等。概言之,良好的出發點之外,也有必要反向思考一下政策本身,努力實現執法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舒聖祥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4 字。

轉載請註明: “禁售禁燒冥紙冥幣”,與其嚴打禁止不如精細引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