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我回來了!譜寫青年才俊反哺故土的“萬鳥歸巢圖”

祖國我回來了!譜寫青年才俊反哺故土的“萬鳥歸巢圖”

“布穀、布穀!”布穀鳥啼鳴了,清脆而響亮的啼鳴迴繞在蘇州古城的東方。播種從何開始?“既然是播種,就該給自己的祖國和家鄉播種最優良的品種!”看上去文質彬彬的陳文源,有種不服輸的硬骨頭精神。

——記述包括陳文源在內的一批海歸學子報國創業、反哺故土的傳奇故事,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的長篇新作《萬鳥歸巢》日前出版。“不少海歸學子,多數是學理工科的,平時看上去並不浪漫,然而他們卻為了國家幹出了一個又一個浪漫的奇蹟來。所以我要用抒情的浪漫筆調去謳歌他們。”談及創作初衷,作者如是説。

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一代代青年留學生前赴後繼,上下探索。從過去的民主救亡、科學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到如今的科技強國、製造強國、自主創新、攻堅克難,他們在社會各領域前驅領路,深刻影響了從近現代乃至當代中國歷史進程。

多次回故鄉深入園區採訪過程中,何建明被海歸學子的創業激情和回報家鄉的赤子之心所感染和吸引,以飽滿熱情的詩意筆調譜寫“萬鳥歸巢圖”。業內評價,報告文學作品《萬鳥歸巢》凸顯了中國留學生的家國情懷,也提供了創業成功案例與典範意義,對讀者具有啓迪意義。

祖國我回來了!譜寫青年才俊反哺故土的“萬鳥歸巢圖”

比如,書中寫到土生土長的蘇州人陳文源,就是飛來的第一隻“布穀鳥”。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電子信息技術迅速發展,青年陳文源選擇前往日本學習電子專業。1999年回到故鄉,他加入製造液晶顯示器的外資公司——那時,中國還生產不出清晰的平板液晶屏幕。可陳文源心底始終攢着一團火:“為什麼就不行嘛?我不甘心!”“我是學電子專業的,必須要做點事!尤其是在家鄉的土地上……”

突破封鎖、把握機遇,追趕並掌握先進核心技術。這個過程,他花費了整整十年。這樣的點滴積累正是不少學子反哺故土的生動縮影。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與新加坡合作開創的一種新型經濟模式,被形容為“手掌大的地方”,卻創造了千座金山萬座銀山。支撐這片土地繁榮發展的正是數以萬計的科學家、青年才俊們對祖國的赤誠之心和智慧才幹。他們在電子信息、生物醫學、納米科學、智能製造等領域為國爭光,期間譜寫眾多“心繫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的傳奇故事。


圖片來源:出版方

  編輯:許暘

責任編輯:王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91 字。

轉載請註明: 祖國我回來了!譜寫青年才俊反哺故土的“萬鳥歸巢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