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企在非僱工模式無可非議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4月2日發表題為《中國企業和非洲工人正在建設非洲的基礎設施》,作者為英國開放大學發展政策與實踐系講師弗朗頓·奇耶穆拉,作者認為,中企在非洲僱傭很多當地工人,而非向當地輸出勞工,這無可厚非。全文摘編如下:

近年來,中國企業參與非洲業務的激增引起了學者、決策者和其他觀察人士的巨大關注。很多人尤其感到擔憂的是中國在非洲開展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所採取的僱傭做法。

自2017年以來,中國企業一直主導着非洲關鍵基礎設施的融資和開發。這樣的主導地位加劇了外界對中國建築企業的僱傭模式和動態的審視。

非洲國家政府左右中國在基礎設施項目上的僱傭做法的能力,要比許多人以為的更復雜一些。這是因為合同條款將決定僱傭模式和程序,並指定某些技能和能力。儘管如此,在非洲開展業務的中國建築公司僱用的非洲工人會比中國工人更多嗎?

為了理解這些程序,許多學者正在對此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參與非洲基礎設施工程的中國公司僱用的非洲工人確實要多於中國工人。

例如,在2016年至2017年間,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研究人員對分別在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亞開展業務的37家和40家公司進行了調查。這些公司有大約50%來自中國。研究人員發現,在埃塞俄比亞的中國公司的僱員有90%是埃塞俄比亞人,在安哥拉的中國公司的僱員有74%是安哥拉人。

這一調查結果證實了香港科技大學學者的研究結果。在他們為撰寫研究報告而調查的400家中國企業中,有85%的工人是非洲人。

無獨有偶,麥肯錫諮詢公司2017年的一份報告對8個非洲國家的1000家中國公司和工廠進行了調查,得出的結果是非洲僱員佔到這些公司勞動力總數的89%。

對於這種僱傭模式存在若干可能的解釋。首先,相對於僱用當地僱員,僱用中國僑民的成本變得越來越高。鑑於中國國內生活水平和勞動標準的提高,大多數中國公司發現把中國工人輸入到非洲從事工程越來越無利可圖,因為到國外工作的工人期望更高的工資和更好的生活條件。此外,埃塞俄比亞法律特別限制外國人在本國就業。這使得外國人很難從事無特殊技能要求的工作崗位。

實地獲得的證據越來越多地證實,在非洲開展業務的中國建築公司傾向於僱用大量的非洲工人。但是,如果非洲國家政府和其他利益攸關方希望看到有更多非洲人從事薪酬更高的管理和技術職位,它們面臨的挑戰將是找到更多培養潛在員工的辦法。

美媒:中企在非僱工模式無可非議

2020年5月30日,在坦桑尼亞中央線鐵路修復改造項目現場,項目防疫專員在為工人們測量體温。

來源:參考消息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14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媒:中企在非僱工模式無可非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