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30日報道稱,本週三,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將討論有關“國際採購工具”(IPI)的法規草案。這一草案旨在保護歐盟國家的公司在歐盟境內的國際公開招標中免受不公平待遇,該草案若通過或成為一種向第三國施加壓力以開放採購市場的手段。德媒稱,根據該草案,中國企業今後可能被排除在歐盟的公共採購合同之外。
據德國《明鏡》週刊報道,上述草案由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黨團提出,背景是“歐盟和中國之間長期存在不公平競爭的貿易問題,雖然歐盟在很大程度上允許中國公司自由進入其市場,中國公司可以不受限制地在歐盟競標合同,但歐盟國家的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卻有很大限制,被排除在中國公共合同的招標之外”。此外,“中國政府還通過補貼支持本土公司,使得這些企業在歐盟市場的報價比歐盟的競爭對手更便宜”。因此,歐盟想要改變這種狀況,想使用一種新的交易工具來排除中國公司獲得歐盟公共採購合同的可能性。根據這份草案,歐盟將把不開放公共採購市場的第三國的公司排除在公共合同投標之外。
據歐盟官員估計,每年歐盟的公共採購市場規模約有2萬億歐元。若該草案生效,使得中國公司被排除在外,意味着中國公司無法獲得歐盟境內公路、橋樑、鐵路網、電網等合同。觀察人士認為,面對中國產品的強大競爭力,新草案將給“歐洲製造”提供一張保護網。
德國基民盟政治家、文件撰寫人之一卡斯帕裏宣稱:“我們希望給歐盟委員會提供一個能夠對中國這樣的國家施加壓力的工具。”卡斯帕裏還稱,對該草案的通過抱有信心。
歐洲議會官網顯示,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相關討論將於9月1日上午以在線形式舉行。參會的有貿易委員會主席朗格等歐洲議會議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傑3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上述有關IPI的草案本質上是巧立名目,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在美國對中國進行全面圍堵的情況下,歐洲勢必跟隨美國,採取措施遏制中國的崛起。趙俊傑認為,IPI是一把雙刃劍,對中歐都將不利,對歐洲來説,更是在“玩火”。不過,歐盟各成員若基於各國利益的考慮,不願意放棄享受中國產品,那麼草案最終將淪為一紙空文。
德媒稱,上述草案變成法規,除需獲得歐洲議會批准外,還需歐盟最後同意。《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匈牙利長期以來一直反對該文件,擔心公共採購的成本會因此急劇增加。北歐多國也持反對意見,擔心IPI會被濫用,從而造成歐盟的閉關自守。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