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美國國會暴亂:情緒的宣泄?還是深層的撕裂?

新京報訊(記者 謝蓮 實習生 李卓爾)美國又一次發生了暴亂。這一次,是在象徵着美國自由民主的國會山。

當地時間1月6日下午至晚上,大批特朗普支持者突破警方防線,闖入國會山。有抗議者進入參議院會議廳,站在議長的席位上高呼“特朗普贏得大選”。正在舉行聯席會議、清點美國選舉人團投票結果的兩院議員們被迫中止程序,包括彭斯在內的眾多議員被緊急轉移。據CNN報道,截至1月6日晚,此次暴亂中已有4人死亡,數十人被逮捕。

1月7日凌晨3點半左右,國會認證完成,彭斯正式宣佈拜登為美國下一任總統。而特朗普隨後也通過助手發佈聲明,承諾“1月20日有序交接”。

美國2020年大選從去年11月3日至今已持續兩個月餘,1月6日的國會認證原本將是確認拜登勝選的最後一步。但這場由特朗普支持者們發起的暴力騷亂,再次讓美國大選成為全球焦點。

美國到底怎麼了?

新京報記者就此連線採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副所長袁徵,聽他們解讀美國國會山暴亂背後的原因和影響。

對選舉結果不滿的發泄

新京報:美國國會山的暴亂原因是什麼?

楊希雨:美國國會山的這場暴力騷亂,可以從兩方面來看:第一,這是一種發泄,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以極端的方式發泄對於選舉結果的不滿;第二,是對特朗普的支持,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破壞國會的認證過程、顛覆選舉結果,保住特朗普的總統之位。

在國會大廈的暴力騷亂顯然是一種嚴重踐踏法律的行為,但它其實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美國國內正在發生的一場運動。因為在騷亂之前,已經有幾十萬人在華盛頓進行遊行,全美其他地方也有多個州的首府出現了類似的抗議活動,他們表面上是在反對大選結果,實際上也是在反對拜登上台後美國的走向。

2020年大選其實是一場關於美國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全民公決,支持特朗普的7500萬人希望美國繼續向右轉,支持拜登的8000萬人則希望美國向左轉。目前拜登勝選,也就意味着將走民主黨的偏左路線,這對於特朗普的支持者來説是難以接受的。

袁徵:從示威者的角度來講,支持特朗普的極端分子衝擊國會山,一是想要破壞國會認證的程序,二是對國會兩院的議員施壓,要求推翻現在的選舉結果,讓特朗普獲得連任。

而這次抗議會引發國會山暴力騷亂,一方面是特朗普“煽風點火”,他一再聲稱自己的勝利被竊取,鼓勵全美支持者聚集到華盛頓。另一方面,美國國會投入的警力也不足。雖然早已知道華盛頓將迎來大規模抗議,但國會沒有提前為這種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

暴亂不會持續,反對運動將繼續

新京報:這場暴亂會繼續發酵為更嚴重的動亂嗎?

袁徵:我覺得暴力騷亂不會持續。國會方面已採取有力的舉措來維持秩序和控制局面,特朗普自己也已經説過讓大家和平地回家了。此外,衝擊國會絕對是違法行為,這在美國主流價值觀中是難以容忍的。

目前,美國幾位前總統以及一些共和黨內的建制派人士都發聲譴責了這種暴力。我認為出現更大規模的騷亂可能性不大,但小規模的騷亂還是有可能發生。

楊希雨:我不認為這場騷亂會演變為大規模持續的動亂。全美很多地方今天都有抗議,但騷亂的規模並不算大。國會騷亂髮生後,很多人都發聲譴責,就連特朗普本人也呼籲大家和平抗議,雖然他仍然説選舉被剽竊。接下來,這種類型的暴力騷亂應該不會持續。

但我認為,這場反對運動不會就此熄滅,還會長時間延續下去。因為它反對的是拜登上台,反對的是拜登要走的那條道路。這條道路和特朗普的道路是不同的,同時也會深切地影響到他們的利益。未來一段時間內,拜登政府一旦推出一個比較極端的民主黨政策,可能就會引發抗議示威。這個時候的抗議示威已經和特朗普個人無關,但和美國的發展方向、走的道路有關。

這也和特朗普接下來的動向有關。如果他繼續煽動支持者的情緒,那麼抗議活動、反對運動還會進一步高漲。如果特朗普安靜下來,那麼這場反對運動雖然會持續,但可能不會繼續發酵。

讓特朗普提前下台可能性不大

新京報:這場暴亂對特朗普有何影響?他接下來會怎麼做?

楊希雨:在國會山暴亂之前,華盛頓以及其他地方的大規模抗議遊行對特朗普的政治生涯是有利的,但這場暴力騷亂給他“幫了倒忙”,因為這種違法暴力行為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但是,他還會繼續利用他的政治影響力參與各種活動,來鼓動和發動民眾,但是他也會盡量避免出現違法暴力行為。

袁徵:我認為至少在短期內,這起騷亂對於特朗普的國內、國際輿論都是很不利的。在這起事件中,特朗普煽動支持者去華盛頓集會從而引發了衝擊國會山的事情,各方輿論都會認為是他造成的,而這種事情是主流社會無法容忍的。所以一些人提出要彈劾他,甚至提出讓彭斯來替代他。

除此之外,還將導致共和黨內部更加分化。一些建制派共和黨人可能會和他決裂了,因為他們主張既然輸了就輸了,要求特朗普認可失敗,不要進一步採取過激的行動。現在特朗普的胡作非為不僅損害他自身,還有可能對共和黨造成衝擊,損害整個政黨的利益。

特朗普未來到底會怎麼樣,暫時不好説。因為特朗普主張的價值理念和政策在美國社會的確是存在土壤的,美國有一批民粹主義者由於國內外的因素,宣揚社會分化、政治極化、對外民族主義、反移民等,這些觀念在美國很有影響力,尤其是在白人這個羣體裏面很受歡迎。所以,特朗普未來的影響就看這些主張能否繼續獲得美國民眾的支持。

新京報:美國有議員提出彈劾特朗普,甚至觸發第二十五條修正案讓他提前下台。這樣的情況可能發生嗎?

楊希雨:目前美國國內各種聲音都有,包括彈劾、罷免等等。但我認為,不管是美國國會還是即將上任的新政府,都不會採取任何過激的行動。因為目前有相當大一批民眾堅定支持着特朗普,尤其是現在他們的情緒都很不穩定,這個時候彈劾或罷免特朗普等於是火上澆油,不利於政局穩定。

袁徵:目前距離新總統上任只有不到兩個星期。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看民主黨認為有沒有必要對特朗普進行彈劾程序。因為彈劾是很複雜的一個程序,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特朗普剩下的任期還比較長,我認為之前的“電話門”和國會暴動事件都可能讓他被彈劾。

此外,民主黨是否會彈劾特朗普,也取決於特朗普在接下來13天中怎樣“表演”,他還會不會在移交權力的問題上走極端、做出令人震驚的事情。

美國社會深度撕裂,政治極化深重

新京報:這場騷亂反映了美國面臨的什麼問題?

楊希雨:這場騷亂背後的運動其實已經遠遠超出特朗普個人的政治命運,而是一種對於美國國家發展方向的抗爭,體現了美國社會的深度撕裂、政治極化。

2020年的大選反映的是,美國正處在一個歷史性的十字路口。最近兩個月的抗爭、博弈,根本上來講也是美國國家發展方向問題,也就是向左轉還是向右轉的問題。

美國發展到現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條路已經越來越走不下去了,因為它導致的貧富分化、政治極化、階層固化、社會分裂等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成為美國社會一個結構性的矛盾。接下來美國到底應該加強國家主義來解決貧富分化和政治極化的問題,還是迴歸資本主義來解決這些問題,這個是關鍵。

袁徵:這場騷亂直接反映了美國社會的分裂。有一批人走極端,不願意接受另一派的政治主張,所以竭力地支持特朗普,從而導致政治極化愈發明顯,社會撕裂愈發嚴重。

目前來看,拜登的支持者和特朗普的支持者數量相當,但兩邊的分化巨大、撕裂嚴重,政治主張分歧很大。這導致有一批人覺得特朗普連任與否,與他們個人的主張和利益是緊密相關的,所以最終才會出現這樣極端的事件。

拜登要彌合分裂非常困難

新京報:這場騷亂對拜登來説意味着什麼?他將如何彌合美國社會的撕裂?

袁徵:首先,我認為國會暴亂事件對於拜登來説是一個好事。剛才我講過,國會山事件損害了美國的所謂西方民主的形象,美國國內也覺得這是讓所謂美國西式民主蒙羞的東西。在如此巨大的輿論壓力下,特朗普面臨的壓力也就更大了,甚至可以説是“眾叛親離”,之後他肯定會束手束腳、低調一些,這對於拜登來説肯定是好事,之後的權力交接過渡會更順暢。

但拜登能不能解決美國社會極化的問題?我認為憑他一己之力,幾乎不可能。美國社會撕裂、貧富分化、政治極化、黨派相爭等問題是幾十年來積累下的沉痾,而拜登時間有限、精力有限,幾乎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這個問題。

拜登屬於中間偏左的温和派,在民主黨本黨內,就有桑德斯、沃倫等極左派和他理念存在分歧,黨內分化都很明顯,更別説要調和和共和黨右翼人士的分歧。

現在的美國已經不是以前的美國,要彌合社會撕裂是有難度的,需要時間、精力、資源。拜登可能會釋放一些信號、做出一些舉動試圖緩和矛盾,但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很難。

楊希雨:拜登上台之後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就是選舉的後果,以及選舉之後的反對運動。所謂選舉的後果,指的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和他的支持者勢均力敵,但雙方的主張截然相反,在這種大規模的社會對立中,他該如何推行政策、彌合社會?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此外,類似1月6日的這種反對運動今後還會持續發酵,這也就導致拜登未來在推行內外政策時會受到制約。從內政上來講,拜登不可能像特朗普一樣,一上台就百分百地推翻前任的政策,只一味地推行自己的政策。他如果這麼做,會受到非常大的反對壓力。所以説未來四年,拜登會執行一種不充分的民主黨政策。同時,由於國內矛盾複雜尖鋭,未來四年的拜登政府也將是一個以美國內部問題為主的政府。

新京報記者 謝蓮 實習生 李卓爾

編輯 張磊 校對 李世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38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解讀美國國會暴亂:情緒的宣泄?還是深層的撕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