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總是對孩子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感到煩惱,甚至忍不住會衝孩子動手,當下是痛快了,之後就開始後悔,總擔心會對孩子人格發展造成影響,因此,關於該不該打孩子這個問題,一直存在很多爭議。有些人認為孩子該打,不打孩子記不住,有些人還認為,如果打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問題,影響兒童的成長。
二十年後,兩個孩子的不同發展
芳芳和瑤瑤兩個人是閨蜜,兩人幾乎同時懷孕,同時生孩子,而且生的都是兒子,兩個孩子也經常在一起玩耍。芳芳和瑤瑤經常在一起討論育兒的方式,但是在教育的問題上兩人存在很大的分歧。當孩子做了錯事時甚至很嚴重時,芳芳覺得出現這種錯誤,就應該打,孩子太調皮,如果不通過打這種方式讓孩子被恐嚇住,那麼孩子下次還是會犯這樣的錯誤,根本改不了。甚至孩子會覺得父母好説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誤,其次不對孩子“關照”的話,孩子在長大之後,稍微遇到點挫折,就無法經受,內心十分脆弱。
相反,瑤瑤認為,對孩子應該進行思想教育,打罵暴力是沒用的,起不到任何教育意義,孩子無法認識自己的問題,更別説改正了。家長應該做的是先溝通,用平靜聊天的方式先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裏,實在説不通的情況下,稍微使用一點武力,雙管齊下也可以。兩人在對打與不打的問題中一直爭執不下,最終也沒有得到什麼結果。
轉眼間到了20年後,芳芳和瑤瑤的孩子長大了。但是芳芳的孩子畢業之後出去上了一個月班,就回家了,覺得不想在那種環境下上班,但是又害怕去面對其他的工作環境,待在家不知道做什麼好。相反瑤瑤的孩子更理性,能夠適應複雜的社會,也能夠獨立解決問題。
到底該不該打孩子?
孩子到底該不該打?網上也掀起了一番熱議,有的人認為孩子就應該打,不管教怎麼能成氣候,如果不給孩子點苦頭嚐嚐,孩子就會記不住不停地犯錯誤。同樣也有網友認為打出的孩子膽子會越來越小,不經世事,性格會扭曲,文明社會下,父母不應該打孩子。
實際上,當孩子有問題時,打罵孩子無濟於事,反而會激化矛盾,首先要平靜自己的情緒,與孩子共同分析問題的原因,如果是下述三種情況,不能對孩子打罵。
1.孩子年齡比較小
孩子年齡太小,犯錯也會較多,無論父母通過何種方式來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約束,孩子都不一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因為年齡太小,對事物充滿好奇與求知慾,才會不小心犯錯,並不是故意犯錯。如果父母總是用打罵來解決問題,只會讓孩子長大之後心理恐懼甚至扭曲。
2.家庭意見不統一
當孩子出現錯誤時,有的家長會實行暴力來約束孩子,而有的家長會替孩子説話,為孩子的行為找理由。家長對孩子的問題意見不統一,怎麼去教育孩子?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就打了孩子,孩子心裏會覺得有人保護自己,自己沒有錯,所以更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會對家長產生怨恨,與父母關係產生隔閡。
3.孩子的性格有問題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性格各種各樣,有靜有動,而有些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都會有逆反心理,這個時候,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打罵孩子,不僅孩子會從行動上反抗,也會從心理反抗,慢慢地心理扭曲,故意和父母作對,到頭來,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如果孩子犯錯了怎麼辦
孩子犯錯誤是常有的事情,父母應該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
1.雙方反思
發生問題後,父母需要冷靜情緒,他們不應該讓憤怒矇蔽自己的頭腦,而應該反思為什麼孩子有這樣的錯誤行為,該如何制止?
2.制定規則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給孩子制定規則,讓孩子在規矩中生活,這樣孩子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避免犯錯的機會。
3.適當的懲罰
當孩子長大後,就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設定的規則行事,並且總會有行為不端的時候。為此,父母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罰,但是懲罰必須適度,不能一味地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孩子也不同,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是最瞭解的,什麼樣的性格,什麼樣的心理,父母要針對性進行教育。當然,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改正,而不是為了打孩子,所以,溝通交流是重要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