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綜述:中國人權研究會多名專家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言

  新華社日內瓦7月17日電綜述:中國人權研究會多名專家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言

  新華社記者

  來自中國人權研究會的多名專家連日來通過錄制視頻的形式,在於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4次會議上發言,就婦女兒童權利、極端貧困、麻風病歧視、流離失所、國際團結、工商業與人權、種族歧視等問題發表看法。

  在與販運人口問題特別報告員對話中,中國政法大學學者楊博超表示,中國政府一直把打擊拐賣婦女兒童和其他弱勢羣體作為打擊人口販運的重點,努力加強對農民工子女和婦女的保護。同時,中國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多個國家簽署了政府間反拐協議,與聯合國機構密切合作,嚴厲打擊人口販運和暴力侵害婦女兒童行為。

  “消除極端貧困是必須且可能的,中國政府為西藏自治區減貧付出了巨大努力。”在與極端貧困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對話中,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扎洛表示,中國西藏自治區2019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政府投入591億元人民幣,實施2639個產業扶貧項目,幫助貧困人口獲得穩定的就業機會。西藏自治區還實施了15年免費教育,廣泛開展技能培訓。

  在與麻風病問題特別報告員對話中,中國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學者尚海明表示,通過各方努力,中國麻風病患者從1949年的50餘萬減少至3000餘人,目前絕大部分省份都已基本消滅麻風病。在積極控制麻風病傳播的同時,中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杜絕對麻風病病人的歧視和偏見。

  在與境內流離失所問題特別報告員對話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王江表示,中國政府將流離失所者納入社會保障範圍,並提供社會救濟管理服務。在協助境內流離失所者回鄉後,還繼續開展後續援助和安置工作。

  在與國際團結問題特別報告員對話中,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學者武文揚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排外主義和污名化使國際社會團結應對疫情的努力面臨嚴峻挑戰。各國應當行動起來通力合作,共同應對疫情的持續蔓延,而不是進行毫無根據的指責和對疫情的政治化操弄。

  在與跨國企業及工商業與人權問題工作組對話中,中國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教授朱穎表示,跨國公司作為當今世界經濟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對人類社會的經濟、環境、國家安全、法律體系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響,理應承擔起與此相稱的社會責任。

  在與法官和律師獨立性問題特別報告員對話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王江表示,中國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不會影響法官和律師在制度、法律層面的獨立性,只會使香港的法治得到更好維護。

  在與種族歧視問題特別報告員對話中,中國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毛俊響表示,國際社會應團結一致,譴責與新冠病毒有關的歧視性言論。同時,政治人物和媒體應當切實承擔起自身社會責任,避免散佈種族主義、仇外心理等言論,避免影響國際社會協作應對疫情的努力。(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3 字。

轉載請註明: (國際)綜述:中國人權研究會多名專家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