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75週年:面對下一個75年,中國以賦能多邊主義貢獻世界

中新社北京9月17日電 題:面對下一個75年,中國以賦能多邊主義貢獻世界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金秋九月,聯合國將慶祝成立75週年。特殊節點的第75屆聯合國大會,也以一種非同尋常的方式召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會議首次以在線方式舉行,相關紀念活動以“我們想要的未來,我們需要的聯合國:重申我們對多邊主義的集體承諾”為主題。

自聯合國誕生之日起,多邊主義一直藴於其“底色”之中——以對話談判消弭分歧,用斡旋調解定紛止爭,堅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主義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中國是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1971年第26屆聯大通過決議,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後,中國日益成為多邊事務的積極參與者。

“從時間維度看,中國與聯合國的合作經歷了保持接觸、解決代表權問題、有限參與、全面合作等不同階段,尤其2015年後中國對聯合國事務參與程度有了明顯提升;從理念看,從反帝反殖、反霸權主義,到和平與發展,再到‘新安全觀’、尊重多樣文明與謀求共同發展,中方重要主張不僅一脈相承,且與時俱進。”復旦大學聯合國與國際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張貴洪對中新社記者説。

75年來聯合國一路發展壯大,但過程也不乏曲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背景下,“人類將面對什麼樣的世界、世界需要什麼樣的聯合國”等這些重大問題引發各方思考、期盼和隱憂。

北京語言大學聯合國研究中心主任賈烈英認為,雖然有聲音質疑聯合國的影響下降或功能失靈,但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國際組織比聯合國更加民主、有效且為人們所廣泛接受。更好地堅持和維護多邊主義,有助於各成員國共同攜手面對下一個75年。

外界普遍注意到,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近年來一方面在聯合國框架下積極履行自身國際責任;另一方面,聯合國也在不斷認可中國的貢獻與作用,依靠中國提高自身在重要全球事務中的治理能力。張貴洪表示,中國未來將成為聯合國更為重要的支持者。無論是開展聯合國外交,還是在聯合國框架下開展各領域合作,中國理念與行動的“多邊主義”底色都將更清晰。

——理念層面,中國將繼續鮮明堅持憲章宗旨和原則,以賦能多邊主義貢獻世界。

眼下,新冠肺炎“戰疫”正給因“二戰”而生的聯合國帶來新挑戰,其放大和激化了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的分歧,導致聯合國在一些議題上不得不面對二者之間的對抗,全球抗疫努力被拖累。

賈烈英認為,從聯合國發展歷程看,憲章遵循較好的時期,往往也是聯合國作用發揮較順暢的時期。反之,聯合國的執行力和影響力都會受到衝擊。“無論抗擊疫情還是着眼後疫情時代發展,都不應讓單邊主義侵蝕國際多邊機制根基。”

“在個別西方大國支撐現有國際體系的意願出現下降的情況下,中國鮮明堅持憲章宗旨和原則,承擔與自身國力相適應的國際責任,展現了負責任態度。”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張家棟説。

中國着眼合作共贏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被寫入多項聯合國決議。張貴洪認為,這一理念既是對憲章宗旨和原則的繼承,更是一次重要的創新和發展,有利於在下一個75年更好履行憲章賦予的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積極作為的同時,中國也將繼續堅守“有所不為”的底線。比如,不搞侵略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不搞意識形態對抗等。“中國尊重國際社會夥伴安全和發展利益,這同樣是對多邊主義的有力支持”,賈烈英説。

——行動層面,中國將繼續探索有利於國際夥伴共同發展的新實踐,推進民眾福祉。

5年前,中方在聯合國成立70週年系列峯會上宣佈了支持聯合國事業的一系列倡議和舉措,目前均已得到落實。

官方統計顯示,中國已成為聯合國維和待命部隊中數量最多、分隊種類最齊全的國家;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開展了80多個項目,使用資金規模6770萬美元,為聯合國維和、反恐、能源、農業等領域工作提供支持;中國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80個減貧項目、118個農業合作項目、103個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等;中國向聯合國婦女署捐款1000萬美元,成為捐款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無論是維護和平、促進發展還是保障人權,中國與聯合國都是天然夥伴。下一個75年,中國與聯合國合作將為推進可持續發展與可持續和平帶來更多有益實踐,活躍多邊合作的土壤。”張貴洪説。

他舉例稱,中國抗擊本土疫情積累的很多經驗,可在聯合國框架下與更多國家共享,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服務;安全領域,中方可嘗試在預防衝突、衝突後重建等方面發揮更多力所能及的作用。

“進入下一個75年,圍繞建設一個強有力的聯合國,凝聚更多共識,豐富更多實踐,應是包括中國在內各方的共同願景。”賈烈英説。(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96 字。

轉載請註明: 聯合國75週年:面對下一個75年,中國以賦能多邊主義貢獻世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