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二次鯰魚效應來了,雙工廠+百萬產能,車價還能降?

特斯拉二次鯰魚效應來了,雙工廠+百萬產能,車價還能降?

在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建第一座工廠的時候,被大家稱為新能源市場的“鯰魚”。

在2022年特斯拉打算在上海建第二座工廠的時候,可能會是一條更大的“鯰魚”,第二工廠預計年產能45萬輛,還是生產Model 3和Model Y,建成之後兩座工廠年產能預計會達到100萬輛。

總之“鯰魚”會越來越大,新能源市場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有了競爭,才有優秀的企業與產品。那麼,特斯拉在上海的第二座工廠,會給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為什麼不是其他城市,還選擇上海?
特斯拉二次鯰魚效應來了,雙工廠+百萬產能,車價還能降?

2021年,特斯拉在全球交付了近 94 萬台車,其中近一半產自上海,2021年上海工廠年產能約為48.4萬台。在BEV時代,上海有着不可超越的供應鏈優勢,質量、價格、供貨量這三個方面都有保證。

而且,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已經達到90%以上;再看產業聚程度,在上海及周邊區域,聚集着規模較大的零部件企業上千家,小微企業多達2萬多家,僅上海地區就有17家上市汽車零部件企業。

特斯拉二次鯰魚效應來了,雙工廠+百萬產能,車價還能降?

隨着特斯拉上海工廠引入,加快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完善、成熟,目前長三角地區又聚集了寧德時代、均勝電子、地平線等數百家企業,涵蓋動力電池、芯片、車身件、智能座艙等領域的企業。而且上海區域還有大量關鍵零部件供應商,包括博世、採埃孚等,可以説長三角區域已經幾乎擁有了汽車全產業鏈配套能力。

這些種類繁多的一級供應商、二級和三級供應商,促成了一台車的組裝;簡單點説,整車組裝靠零部件,而不同的零部件構成的背後都是供應商。所以特斯拉上海第一次建工廠的時候,盤活了整個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供應鏈。

再加之上海臨港本身極其方便,從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車到上海蘆潮港,不過20分鐘車程,特斯拉很方便的就能把車海運到全世界。

現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模式,是零部件供應商集羣不會離工廠太遠,而且供應商種類完善,周圍還有海運港口。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供應鏈體系的完善,讓特斯拉中國第二座工廠依然選擇落户上海的原因。

特斯拉二次鯰魚效應來了,雙工廠+百萬產能,車價還能降?

如果不選上海,特斯拉中國的第二座工廠敲定選址地之後,首要問題是需要在周圍促成一套與上海一樣的供應鏈體系。而這樣的供應鏈體系不可能很快落成、使用,所以前期需要面對供應鏈的物流成本,那麼上海現成的完善體系為什麼不繼續使用?

選擇上海可以理解,不選擇其他城市的原因也很明顯。

百萬產能之後,能帶來什麼改變?
特斯拉二次鯰魚效應來了,雙工廠+百萬產能,車價還能降?

特斯拉在上海第二工廠落成投入使用之後,上海的兩座工廠年產能將會達到100萬輛。當產量來到百萬級別之後,我們來延展幾個問題:成本能否繼續下探、提車週期能否得到改善、擁有定價權之後的影響?

第一個問題,成本能否繼續下探?

一輛車的銷售價格,大致包含了利潤、技術費用、成本費用,而成本包括了研發成本、生產成本、營銷成本(特斯拉這方面可能會比其他車企低一些)。而最本質的還是生產效率,特斯拉超級工廠的生產效率直接決定了整車的製造成本,就好比特斯拉的一體鑄壓機,把原本70個零部件精簡為1-2個,此類技術創新雖然短期會拉高成本,但長期來看會持續不斷的攤薄製造成本。

特斯拉二次鯰魚效應來了,雙工廠+百萬產能,車價還能降?

2020年上海超級工廠有4台一體鑄壓機,按照特斯拉德國工廠年產能50萬輛配8台鑄壓機的規劃,上海第二工廠應該也會繼續擴充鑄壓機的數量。這只是一方面,另外,特斯拉成本的下探,也並非只侷限於生產,供應鏈環節的本土鋪展、渠道成本的優良控制,都對單車售價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特斯拉實現降本增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本土化的深度鋪墊,也是其不離開上海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問題,提車週期能不能變短?

特斯拉二次鯰魚效應來了,雙工廠+百萬產能,車價還能降?

從兩方面看這個問題,上海第二工廠建成投產之後,很可能主要還是解決出口份額。去年特斯拉上海工廠出口的特斯拉為16萬輛,還形成了“季末保國內,平時供出口”的規律。之後還有國內訂單增加,導致目前特斯拉Model 3全系預計交付時間16-20周、Model Y長續航版預計交付時間16-20周、Model Y後輪驅動版和高性能版的最長等車時間也分別為14周和16周。

在第二工廠建成之後,“季末保國內,平時供出口”的規律應該會發生一定調整,國內產能會得到保證;另外,在德國工廠投產後,歐洲訂單也會進一步減少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第三個問題,產能百萬輛之後的市場定價權。

定價權不僅僅只是通過產量規模來考量的,還得通過產品實力,包含安全、性能、智能化這多個角度,但如果一個產品把價格壓低並且配有還算不錯的智能化和硬件實力,那麼這時候的市場定價權就會向這樣的產品開始傾斜。

類比燃油車時代的豐田漢蘭達、大眾帕薩特等車型,都是細分市場的標杆級產品。但傳統燃油車時代由於有各級別經銷商參與銷售環節,沒有像特斯拉等新勢力一樣採用直營模式,所以消費者沒有遇到頻繁調價的市場變化。

反觀,特斯拉的產品在國內定價,原材料穩定、製造成本低,那麼產品價格就低;原材料價格上漲,製造成本高,成本轉嫁調高售價。如此之後市場的反應如何?依舊能獲得市場需求,特斯拉改變產品的定價,沒有對需求市場產生負面影響,而且還能順利的通過提價把新增成本傳導給消費者。

不妨試想一下,當產量規模達到百萬級之後,這種情況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特斯拉二次鯰魚效應來了,雙工廠+百萬產能,車價還能降?

所以,結合以上幾個點,售價可能更低、交車週期或許比現在更短的特斯拉產品,會對中國市場的新能源市場造成二次衝擊麼?特斯拉剛在中國建廠的時候,把國內新能源供應量帶動成熟、催生出一波造車新勢力與之競爭,下一個階段可能會拉開差距也可能會推動諸多企業開始效仿。

不是效仿特斯拉的產業模式,這條路線一般新造車企業不太能走的來,沒有資金、沒有年銷百萬的規模。而這些企業要效仿的可能是比亞迪,對於電動車電池技術永遠是核心,而比亞迪這塊做的非常好。從這兩年銷量看,比亞迪也是唯一有希望超越特斯拉的企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6 字。

轉載請註明: 特斯拉二次鯰魚效應來了,雙工廠+百萬產能,車價還能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