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子倩)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海灣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日前在北京共同發佈《中東發展報告No.23(2020-2021):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中東局勢》。報告指出,中國在中東地區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建設性作用,以行動和事實顯示中國是中東國家長期可靠的戰略伙伴。中東國家普遍希望中國發揮更大的建設性作用,推進中東地區安全合作。
報告顯示,中國和中東國家攜手抗疫、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在聯防聯控、信息共享、經驗交流、疫苗研發、醫藥衞生等領域開展合作,樹立了合作抗疫和“南南合作”的全球典範,體現了通過共商、共建、共享實現共贏的理念,也詮釋了中國與中東國家“命運共同體”的真意。
2021年3月和7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兩次出訪中東。3月24日,王毅在訪問沙特阿拉伯時,提出了關於實現中東安全穩定的五點倡議,即倡導相互尊重、堅持公平正義、實現核不擴散、共建集體安全和加快發展合作。報告稱,中國“五點倡議”在中東國家引起積極反響,已成為中國與中東國家“共謀中東和平、共築中東安全、共促中東發展”的共識和願望,這將推動中國和中東國家關係邁進新的發展階段。
報告同時指出,大國中東戰略的調整、地區國家間關係的重構,成為中東地區最突出的變量。美國加快中東戰略收縮步伐,中東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日趨下降,但美國為維護其霸權利益,仍保持“撤而不離”的態勢,並繼續與俄羅斯、中國等大國在該地區展開競爭。
報告説,美國基於“冷戰思維”和“酸葡萄”心理,不斷阻撓和破壞中國與中東國家的友好合作。美國頻頻向中東國家施壓,要求他們減少與中國在疫苗、5G技術等領域的合作。美國還要求以色列審查中國企業運營的海法新港項目,要求地區國家加入所謂“清潔網絡”計劃,甚至要求地區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企圖在病毒溯源、涉疆問題上鼓動對中國發起“輿論戰”。但實際上,中國和中東國家攜手抗疫,維護國際正義,堅持多邊主義,美國的這些圖謀很難得逞。
報告還指出,中東地區熱點問題反彈升温,地緣政治較量趨於激烈,安全形勢嚴峻。阿聯酋、巴林、蘇丹、摩洛哥四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深刻改變和影響着阿以關係和地區格局。新一輪巴以激烈衝突表明,巴勒斯坦問題仍然是中東地區動盪的根源問題,其解決前景堪憂。敍利亞、利比亞和也門的武裝衝突烈度有所下降,但政治和解進程步履維艱。與此同時,“基地”組織、“伊斯蘭國”頻頻發動恐怖襲擊,恐怖主義對地區安全的威脅上升。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和水資源問題嚴峻,非傳統安全問題仍在威脅地區的穩定和發展。
總之,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美國的中東政策調整引起的連鎖效應,勢必增加中東地區局勢的變數,推升中東局勢的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地區諸強重啓對話,謀求緩和緊張關係,維護自身安全,中東地區格局和國家間關係進入全面調整期。從長遠看,重視中東地區安全和發展、加強危機管理,特別是推動構建包容性的區域安全對話機制,將給動盪的中東地區邁向和平與穩定帶來新的希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