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港澳進一步融入國家創新體系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2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迎來發布三週年。作為中國重點打造的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進展、推動內地與港澳科技合作成效等方面備受關注。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5日在北京舉行科技創新有關進展新聞發佈會上,科技部回應媒體相關提問時表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創新能力建設佈局不斷優化、新興產業的引領能力大幅提升、開放合作取得新突破,並推動港澳科技力量進一步融入國家創新體系。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強調,粵港澳大灣區有國際影響力,也是創新高地和人才高地的集聚區,是國家重大戰略之一。真正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科技要素肯定是關鍵要素,工作中也應被擺在核心位置。
科技部副部長邵新宇説,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各具特色,創新能力均已排名全球前十。粵港澳大灣區的具體成效可歸納為四方面:
一是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2021年,大灣區內珠三角9個城市的研發支出,現在預計超過3600億元人民幣,研發投入強度預計3.7%,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7萬家,專利授權量預計達到78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預計超過10萬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羣連續兩年居全球第二。
二是創新能力建設佈局不斷優化。國家支持在大灣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啓動區,佈局建設有散裂中子源、驅動嬗變裝置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依託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廣州中新知識城等一批重大創新合作平台,促進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互動和有機融合,推動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不斷提升能級。
三是新興產業引領能力大幅提升。深圳、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建設快速發展,科技部支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新型顯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第三代半導體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及一批新型研發機構,通過集聚創新資源,打造國際技術轉移樞紐,引領新興產業發展。
四是開放合作取得新突破。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持續推進財政科研經費和人類遺傳資源過境港澳,推動科研儀器進口免税政策惠及港澳高校在內地設立的研發機構。推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對港澳全面開放,持續深化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積極推動大灣區科研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
邵新宇表示,科技部下一步將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認真落實粵港澳“十四五”規劃,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國際創新中心,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戴鋼説,香港和澳門科技力量是國家創新體系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部與港澳特區政府充分協商,推出一系列惠港惠澳科技措施,推動港澳科技力量進一步融入國家創新體系,目前主要有三方面進展:
一是深入落實中央惠港惠澳科技政策。中央財政科研經費過境支持港澳科技發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7個基礎前沿類專項、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向港澳開放;4家香港高校在內地的分支機構成為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的試點單位,可獨立申請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
二是支持港澳建設國家級科研平台。支持香港建設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香港夥伴基地、2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一批創新平台。支持澳門建設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港澳地區“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澳門海岸帶生態環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科研和國際合作平台。
三是助力港澳青年投身創新創業。組織香港創業青年內地行,近千名香港青年參訪內地33家國家高新區、134家企業。舉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港澳台賽、中國火炬創業導師大灣區行等活動。
戴鋼透露,下一步,科技部將與港澳特區政府一起,進一步促進創新要素融通,匯聚三地智慧與力量,支持香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支持澳門以科技創新助力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助推港澳科技力量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