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力:四大關鍵詞,錨定2022年中國經濟

朱克力:四大關鍵詞,錨定2022年中國經濟

朱克力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

中央定調明年經濟!讀懂這些關鍵詞至關重要

作為級別最高的年度經濟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無疑是中國經濟政策的風向標。而依照慣例,每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的前幾天,中央政治局都會召開一次“會前會”。

這樣一次“會前會”,首先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會”。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對比近幾年公報並結合近期相關動向,這次會議,以下幾個關鍵詞尤為值得關注。

一個焦點:“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雙重穩定: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三大循環:國民經濟、房地產、科技-產業-金融;

六類政策:經濟政策+社會政策,從六方面精準發力。

01、一個焦點:“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近段時間,最為牽動市場神經的,莫過於房地產了。下半年房地產市場出現變化,樓市銷售下行,個別房企風險爆發。

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其中,“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對外明確傳遞出穩樓市的積極信號;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的政策目標值得關注,涉及供地、開發、銷售乃至整個房地產的產業鏈良性循環,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

朱克力:四大關鍵詞,錨定2022年中國經濟

日前還有一個消息值得關注。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央行決定於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這無疑進一步傳遞出了穩樓市的積極信號。

此前就有專家預計,為應對房地產市場風險,2022年房地產政策會保持相對温和。房企和居民合理信貸資金需求會得到保障,未來幾個月按揭貸款的放款速度會有明顯提速,按揭貸款成本或會下降,房企融資會部分放鬆。

不過,央行本次降準釋放流動性,對房地產市場而言,並非等同於救市。有分析認為,即便年底樓市有所轉暖,成交有望企穩回升,但要出現反轉行情還是較難,各城市市場也將不斷分化。以需求及購買力來評判,相對堅挺的核心一二線城市,成交可能明顯回升,房價大概率走穩;而弱二三線城市,成交整體回升幅度有限,房價仍將承壓。

02、雙重穩定: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中央政治局會議為2022年經濟工作定的調子,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其中“穩字當頭”的表述是重點,且整個會議公報中的“穩”字達10處之多。

“穩中求進”是當前我國經濟工作主基調。最初,其是作為經濟建設的方針和要求,由199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1998年至201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雖未提這一方針,但始終注意把握和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有效應對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良好態勢。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把“穩中求進”明確為工作總基調,遵循至今並不斷深化。

這次政治局會議要求,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不難看出,2022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實現宏觀經濟和社會大局“雙重穩定”,而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是首要任務。

儘管在可預期政策及時調整之下,經濟增長或在四季度觸底,2022年可望温和復甦。但鑑於疫情不確定性和國際環境嚴峻態勢仍存在,經濟增速換擋、內生增長動力和供需兩端偏弱等因素疊加,房地產投資、出口等增長動能可能放緩,而基建、製造業投資和消費較難對沖,中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重要指標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從而為“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奠定經濟基礎。

3、三大循環:國民經濟、房地產、科技-產業-金融

除了前面專門談到的“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會議還強調了“着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和“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朱克力:四大關鍵詞,錨定2022年中國經濟

顯然,這三大循環並不在同一個層面。

國民經濟的循環重在打通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環節的痛點,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側重經濟要素系統之間的融合,房地產業的良性循環則是實現行業經濟及其鏈條上下游的暢通。

“十四五”規劃提出:“依託強大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關鍵是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推動流通體系的完善、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以及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是在7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五十三次會議上提出的重大課題。推進三者良性循環是暢通我國供給端循環、提升科技創新和產業鏈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是形成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內容。

當前,我國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面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脱節、金融體系對科技和產業的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

比如,科研投入還是以補賬式投入為主,研發強度整體還相對不足,僅為2.23%,較美日德韓等國家3%-4.5%的研發強度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國科研費用支出中,基礎科學研究佔比僅6%,較美國16%左右的水平相比明顯不足。我國科研投入中,製造業佔比超過80%,在專業科學服務業投入上還有很大空間。

再比如,我國科技創新的產業轉化率不高,在基礎技術領域對外依賴度較高,部分產業上游技術環節的自給率不足5%,產業發展對科技創新的反哺作用尚未發揮。

改變這些“不足”,需要通過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強化基礎科技創新,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構建政策支持體系,發力推進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一方面,要聚焦穩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等重點任務,主動對接國家重點產業、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儲蓄、投資和消費良性循環。

另一方面,要提高支持科技創新的本領,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獨特機制優勢,促進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

04、六類政策:經濟政策+社會政策,從六方面精準發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政治局會議提出了一個較為系統完備的政策體系,包含六個方面:

朱克力:四大關鍵詞,錨定2022年中國經濟

一是宏觀政策。會議要求,“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註重精準、可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二是微觀政策。會議認為,“微觀政策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三是結構政策。會議表示,“結構政策要着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增強供應鏈韌性。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四是科技政策。會議指出,“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繼續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五是改革開放政策。會議強調,“改革開放政策要增強發展動力,有效推進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六是社會政策。會議提出,“社會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線,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推動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見效,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上政策體系中,“結構政策”是一個比較新的提法。

過去通常用的是“產業政策”,但這一提法長期以來富有爭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結構政策不應直接影響經濟結構,而應間接地通過影響框架條件來改變經濟主體的決策。也正因此,競爭政策可看作最有效的結構政策。

此次政治局會議之所以不使用“產業政策”而用“結構政策”,既是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脈相承,也體現了對市場規律的尊重。

上述政策體系涵蓋了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但其中的社會政策也高度有賴於經濟調節,可視為廣義宏觀經濟政策。

2022年,中國經濟從上述六方面政策精準發力,實現“雙重穩定”和“三大循環”可期。

責編:陶紀燕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56 字。

轉載請註明: 朱克力:四大關鍵詞,錨定2022年中國經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