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粒老撾糯米的新旅程:見證中國開放堅定決心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綜合

  新華社重慶6月2日電題:一粒老撾糯米的新旅程:見證中國開放堅定決心

  新華社記者王金濤、趙宇飛

  4個集裝箱的老撾糯米,近日在萬象登上貨運列車,沿着中老鐵路,4天后抵達中國西部城市重慶,再分撥至西部其他省區。

  這批糯米有的將在端午節期間與紅棗、豆沙、五花肉、蛋黃等本土食材自由組合,“變身”為粽子,有的被加工成糯米飯、湯圓等特色食品。

  5月21日,重慶海關工作人員在全國首趟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鐵路快通”出境班列發車前進行檢查。 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這是老撾糯米的新旅程——首次“乘坐”陸海新通道中老班列進入中國。老撾糯米個大細長,軟糯清香,口感與國產糯米不同,可以調劑中國人的口味。但之前,因為物流的原因,老撾糯米難以與重慶所在中國西南市場結緣。

  “西南地區的人們喜歡吃糯米,但從老撾到中國西南地區物流成本高、時間長,讓老撾糯米很難具有市場競爭力。”負責組織這批貨源的民生國際貨物運輸代理公司經理吳楊説。

  按照傳統物流線路,以前老撾糯米要先轉運到泰國或越南的港口,經海運抵達中國東部城市,再經長江運至重慶,往往需要近一個月。轉運費用高企且耗時過長。

  去年12月,作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中國昆明到老撾萬象的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這是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全線採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並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國際鐵路。

  “中老鐵路不僅將物流時間縮短到4天左右,貿易商的資金週轉壓力明顯減輕,每集裝箱還能節約成本約200美元。”吳楊説,老撾糯米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因此大幅提升,贏得了共享中國市場紅利的新機遇。

  昆明海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25日,昆明海關已累計驗放中老鐵路國際班列貨運量達57.3萬噸,貨值超過60億元人民幣。

  4月7日,長江—中南半島國際聯運班列在重慶果園港等待發車。 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改變老撾糯米命運的中老鐵路,是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陸海新通道是由中國西部省份與東盟國家合作打造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各西部省區市為關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通達世界各地,比經東部地區出海所需時間大幅縮短。

  “2017年通道開行之初僅有1條線路,如今運行線路迅速拓展,已拓展至107個國家(地區)的319個港口。”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説。

  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等複雜嚴峻形勢下,陸海新通道建設逆勢跑出“加速度”。“今年以來,陸海新通道實現首發班列20餘趟,拓展出重慶、寧夏、甘肅、湖南等地與老撾、越南、緬甸、馬來西亞、泰國等東盟國家間的多條物流新線路。”劉瑋説。

  開啓新旅程的不只是老撾糯米。依託陸海新通道,泰國火龍果、越南巴沙魚等特色產品更為快捷地進入中國市場。在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創造出新的發展機遇。

  深居西部內陸的重慶,曾因地理位置被視為開放“末梢”,如今卻依託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等四通八達的國際物流大通道,變身為開放“前沿”。

   5月28日,消費者在位於重慶解放碑商圈的陸海新通道國際消費中心選購進口商品。 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65歲的重慶人王達渝一家都是對外開放的受益者。“兒子開的進口汽車、孫子喝的奶粉,都由中歐班列直接從歐洲運回,運輸速度比海運快1個多月;兒媳婦用的護膚品也是從韓國進口的。”王達渝説。

  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老撾糯米的新旅程,見證着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決心。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2.5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0.3%,進口同比增長5%。

  日前,中國再次宣示,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將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高水平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全球工商界提供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

  吳楊和他的同行們,已經開始憧憬老撾的下一個收穫季。“中老鐵路開通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到老撾投資種植業。到時候不只是糯米,老撾的榴蓮、香蕉等特色產品也將開啓它們的新旅程。”吳楊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