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説起非洲國家領導人,恐怕沒有人比卡扎菲更具爭議。
西方歐美國家罵卡扎菲“獨裁狂人”,利比亞擁護者讚揚卡扎菲是“北非雄獅”,非洲的酋長們尊卡扎菲為“萬王之王”,而到了聯合國大會上,卡扎菲及其領導的利比亞又成了重點制裁對象。
譽滿天下,謗滿天下。執政42年的卡扎菲,究竟有多少值得人回味的往事?
01、住在沙漠的鄉巴佬在利比亞蘇爾特南部費贊沙漠地區,有個僅有五六萬人的小型部落,名叫貝都因人卡達法部落。這個部落是阿拉伯人的一支,常年生活在沙漠曠野中,在阿拉伯語裏,他們被稱為“在荒原逐水草而居”的人。
卡扎菲就出生在貝都因人卡達法部落,由於卡扎菲的家位於利比亞沙漠中部,一家人只能靠出租駱駝換取微薄的收入。
縱使如此,父母還是將不多的錢節省下來,作為卡扎菲的學費,以便卡扎菲將來能走出沙漠,改變家族的命運。
卡扎菲的學校在鄰近沙漠的小鎮上,而深居沙漠中的卡扎菲,每天不得不花費3小時徒步穿過沙漠去上學,由於家境貧寒,上學時的年齡又大,同學們紛紛取笑卡扎菲是“鄉巴佬”,很少有同學願意主動與卡扎菲親近。
同學們的嘲笑聲伴隨着卡扎菲渡過了小學時光,等卡扎菲到了上中學的年紀,他的父親因為要給人牧羊,舉家搬遷到更遠的地方,這意味着住校生活幾乎成了卡扎菲唯一的選擇。
然而,卡扎菲的學費已然讓這個貧困的家庭拼盡全力,父母實在拿不出錢付住宿費了。懂事的卡扎菲就每天到清真寺裏打地鋪,熬到週末再回家看望父母。
或許是困苦的生活讓卡扎菲萌生了反叛意識,進入高中後,卡扎菲開始在學校組織革命小組。他親自審核加入小組的成員,並與成員間單線聯系,從而讓即使是同一組的成員也彼此互不相識。
雖説是小打小鬧,但卡扎菲的行為還是引起了學校的反感。不久後,學校就以卡扎菲從事政治活動為由,將卡扎菲開除。
消息傳來,卡扎菲的父親急得四處求人,好不容易才通過朋友的幫助,將卡扎菲轉學到另一所學校就讀,總算讓卡扎菲順利考上了班加西利比亞大學。
但此時的卡扎菲,早已無心學業。領導革命小組的經歷如一枚種子,在卡扎菲心底生根發芽。
班加西大學僅僅就讀一年後,卡扎菲就放棄學業,轉而進入班加西軍事學院學習,試圖靠着自己的努力,挽救弊病叢生的利比亞政壇。
對於卡扎菲來説,軍校就讀的經歷猶如通往政壇的入場券。卡扎菲一邊和學校裏的泛阿拉伯民族主義人士來往,一邊與中下層軍官打得火熱,還抽空去英國進修了裝甲兵與通訊,在軍界的聲望不斷提高。
卡扎菲深知,要想在政壇站穩腳跟,除了聲望,還需要一支效忠自己的部隊。於是,卡扎菲根據自己中學時代組建“革命小組”的經驗,以中下層軍官為核心,創立了“自由軍官組織”,正式宣告利比亞政壇即將進入卡扎菲時代。
02、“等所有人都有了住房,我的父親才會有房住”1969年,早已不滿政壇腐敗的卡扎菲,利用國王伊德里斯一世前往土耳其度假的機會,發動“九月革命”,帶着自己的“自由軍官組織”衝入首都黎波里,將伊德里斯王朝掃入了歷史垃圾堆。
由於這場政變是凌晨進行,僅用了一夜時間就結束戰鬥。利比亞人民直到第二天一早,才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如今的天下,已是卡扎菲領導的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了。
伊德里斯一世在海外驚聞政變後,匆匆趕赴英美求救。然而,失去了國王權柄的伊德里斯一世,在西方國家眼中已然失去了價值,英美各國無一不對伊德里斯一世反應冷淡,卻對新當選的領導人卡扎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同樣關注卡扎菲一舉一動的還有伊德里斯一世指定的王儲。自知繼位無望的王儲,索性宣佈放棄王位,臣服於卡扎菲的領導,卡扎菲由此成為了利比亞最高領導人。
那時候,卡扎菲剛滿27歲。利比亞的百姓看着這個年輕的小夥子,不禁有些擔心他將會把利比亞帶到何處。
但卡扎菲很快就向百姓們證明了自己當選的“優越性”。他告訴人民,自己成為領袖後,利比亞將成為人民自己當家做主的國家,還對着國民喊話稱:
“等所有人都有了住房,我的父親才會有房住”。
振聾發聵的聲音,讓利比亞人民忍不住對這位出身貧寒的領導人充滿了期待,而卡扎菲也沒有讓支持他的人失望。在他的領導下,利比亞很快實現了全民免費醫療,免費教育,政府還對糧食等必需生活品進行價格補貼,使利比亞的物價始終處於宜居狀態。
接二連三的福利政策,讓利比亞人民對卡扎菲瞬間增添了不少好感,可與此同時,英美各國卻對卡扎菲恨得牙癢癢,只因卡扎菲用來提高國民福利的錢,都是從西方利益集團手中“要”來的。
原來,伊德里斯一世當政時,西方國家在利比亞有大量的石油生意,每年都能產生可觀的利潤。可卡扎菲上台後,立刻將英美等國的石油公司以及銀行等盡數變成國有企業,又強令英美無條件撤除了在利比亞的兩個軍事基地,一下子讓英美等國損失慘重。
如此一來,卡扎菲算是把英美諸國得罪了個遍,可利比亞老百姓的生活卻越過越紅火。據統計數據顯示,1981年時,利比亞人均收入達到了1.1萬美元,穩居非洲首富。
03、後卡扎菲時代,利比亞幸福了嗎?眼看着利比亞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好,卡扎菲的心態漸漸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不再是那個“最後讓父親住新房”的領導人,而是大肆啓用親信,壟斷一切重要職位,在國家大政方針上搞“一言堂”的獨裁者。
利比亞人民有了牛奶與麪包,卻沒有了未來與希望。黑暗腐敗的政治環境,讓每個利比亞人都成了受害人,當人們漸漸發現,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能改變命運時,不禁對卡扎菲的獨裁統治生出些許不滿。
但卡扎菲本人也過得並不容易。由於卡扎菲是通過政變上台,他十分懼怕下屬再效法自己當年的行徑,這導致卡扎菲不得不將身邊的人全都換成親屬或者親信,還為自己準備了一支美女保鏢團,全天候保護自身安全。
可惜,卡扎菲眼中的“安全”,成為了底層人民心中封閉的上升之門。利比亞政壇漸漸形成只論出身,不看能力的歪風,而最高統治集團更是鐵板一塊,絲毫不容外人染指。
絕對的權利與絕對的腐敗總是相生相伴,卡扎菲的幾個兒子,在掌握權力後紛紛住上了別墅,聲色犬馬。其中三兒子薩阿迪甚至在一次看球賽過程中,僅因自己喜愛的球隊沒有進球而在場的部分球迷喝倒彩,就掏出手槍對着現場觀眾射擊,造成了8人死亡,39人受傷的慘案。
薩阿迪的所作所為引來人們強烈譴責,但在卡扎菲眼中卻如同平常事。早在1996年,卡扎菲就採用同樣的槍擊手段,將反對他的1270個政治犯全部射殺。
獨裁統治下,利比亞的極端勢力迅速抬頭,很快,一件件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就在卡扎菲時代接連上演。
比如1984年,部分卡扎菲的反對者在利比亞駐倫敦大使館門口示威,卡扎菲領導的利比亞政府竟暗中派人在使館門口引發暴力衝突,導致11名示威者死亡。
事後卡扎菲雖然對國外媒體鋪天蓋地指控自己是這次重大傷亡事件的幕後主使斷然否認,但卡扎菲支持恐怖主義依然成為了國際社會的共識。
倫敦的硝煙尚未散盡,美國的飛機很快又在利比亞出事。1988年,美國泛美航空公司如往常一樣執行從倫敦飛往紐約的航線,誰知飛機飛到英國洛克比鎮上空時,突然發生爆炸,導致機上259人全部罹難,飛機掉落的巨大火球還引發了大火,連累洛克比鎮的11位居民葬身火海。
事後查明,機上遇難的乘客中,有189人是美國人,而飛機突然爆炸的原因,則是有兩名利比亞特工混上了飛機,然後趁人不備引燃了早已準備好的炸藥。
洛克比的空難引發國際社會對利比亞的強烈譴責,里根總統一怒之下,宣佈對利比亞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其他美國的盟友,也幾乎同一時間宣佈限制進口利比亞石油,直擊卡扎菲經濟命脈。
在國際社會的打壓下, 利比亞的經濟一落千丈。當地百姓本就不滿卡扎菲獨裁統治,一見如今連“非洲首富”的生活水平也無法保證後,更是羣起反對卡扎菲的統治。
2011年2月16日,利比亞國內的反對派藉着國際局勢動亂,高調舉行抗議活動要求卡扎菲下台。卡扎菲自然不願放棄權利,他拿出上世紀80年代的老把戲,派出軍隊對反對派進行鎮壓。
可惜,國際局勢早已非80年代可比了。僅僅10天后,聯合國便宣佈對利比亞進行制裁。卡扎菲這才慌了神,他急忙去與美國緩和關係,還親自對美國911事件進行慰問,以求美國從中調停,換得片刻喘息之機。
但這一切為時已晚,2011年3月18日,法國帶頭對利比亞進行空襲,英美等國也對利比亞進行海上封鎖,國內的反對派聲勢大漲,將利比亞的重要城市一座座攻克。
一開始,卡扎菲還在電視講話中宣稱他永遠與人民在一起,絕不會後退半步。但隨着反對派步步逼近,卡扎菲帶着他的殘兵敗將不得不倉惶逃亡。
同年10月,東躲西藏的卡扎菲被反對派在其故鄉的一個廢棄下水道中發現,幾名士兵將卡扎菲五花大綁,極盡羞辱。其中一名年輕的小兵還搶走了卡扎菲身上的黃金手機,而後對着卡扎菲的腰部和頭部連開兩槍。
鮮血頓時湧了出來,卡扎菲連哼也沒來得及哼一聲,就這麼死在一個無名小卒手裏。
令人遺憾的是,執政42年的卡扎菲轟然倒台,但利比亞讓並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幸福。
反對派內部沒有統一的權威領導,即使歐美各國一直揚言要重建利比亞,仍阻止不了反對派各派系不斷內訌下燃遍利比亞的戰火。
曾經期盼卡扎菲倒台後迎來民主曙光的人民,失望地發現他們落入了更混亂、更沒有希望的生活中,經濟重建遙遙無期,想象中的幸福生活也不知何日才能到來。
如今,利比亞局勢依然混亂無序。唯有夜幕降臨時,利比亞人民偶爾會想起狂人卡扎菲,以及在他治下的高福利生活,嘴角不經意間露出一絲笑意,才讓這漫漫長夜有了一抹難得的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