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天,現代汽車集團終於發佈了他的電動汽車專用平台E-GMP。在此之前,其實中國消費者早就對“純電平台”這個詞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因為與其想對應的“油改電”車型,無論在技術上還是體驗上,都無法和基於純電平台的電動車相提並論,逐漸被消費者所拋棄。
就像建高樓要先打地基一樣,傳統汽車巨頭們入局電動車市場,都先要打造自己的純電動車平台,除了現代集團的E-GMP平台外,還有大家都很熟悉的大眾集團MEB、PPE和J1平台,通用汽車的BEV3平台,吉利集團的SEA浩瀚架構、廣汽集團(埃安)的GEP平台等等,即使是東風剛成立的嵐圖汽車,也推出了自己的專屬純電平台ESSA。
但在這麼多的平台之中,大家有聽説過這些平台能支持“車電分離”,也就是俗稱的換電嗎?據我瞭解,至少目前還沒有。其他如天際、愛馳、威馬、零跑等新勢力,就更沒有支持換電的打算了。
換句話説,儘管國家政策明確表態支持換電模式,但實際上,目前也就只有蔚來一家,生產的可換電車型是面向普通消費者,也就是俗稱的C端用户的。北汽新能源和吉利,都只有面向出租車或者網約車市場的產品才支持換電。而近期很火的,由滴滴和比亞迪合作推出的定製網約車D1,也沒有采用換電的模式。
蔚來剛發佈的11月相關數據顯示,蔚來至今已建立了164座換電站。即使按照蔚來汽車的規劃,明年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佈局300座以上的第二代換電站,換電站數量的增速,也遠遠比不上銷量的增長。
一方面,今年以來純電動車的銷量不斷攀升,市場蛋糕越做越大,幾乎所有車企都加入了戰團;但另一方面,面向普通消費者市場的換電車型一直沒有新的面孔。儘管幾乎所有體驗過蔚來換電服務的人,都對這換電體驗十分滿意,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換電似乎已變成了一場蔚來的獨腳戲。
為什麼目前絕大多數廠商都不願意在面向普通消費者的產品上採用換電技術呢?我認為原因無外乎一句話:要走換電路線,需要顧及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首先是技術上的問題。我指的不是換電這個技術,而是如果採用了換電模式,需要付出的技術代價。因為換電必須要考慮多款車型之間的通用性和兼容性,所以無論是底盤的結構,電池的安裝方式,還是電池包的形狀、尺寸等方面,都必須採用高度標準化的設計,需要一開始就制定長遠的技術路線和產品規劃。關鍵是需要考慮到未來不同級別、不同尺寸的新車型之間的技術兼容問題。
相對於從零起步的造車新勢力,這對更講求規模效應的傳統車企來説,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就以蔚來作為例子吧,為了實現換電,目前ES8(參數|圖片)、ES6(參數|圖片)和EC6(參數|圖片)都是標配70kWh的電池包,即使新推出的100kWh電池包,在尺寸、形狀、安裝方式和接口等細節方面,都必須和70kWh電池包保持一致。同樣,日後推出的新車型,無論是何種車型,也都必須能使用現在規格的電池包,向下兼容現有的換電技術標準。
不難發現,隨着日後各種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新車型的不斷增加,這個技術瓶頸將會變得越來越明顯。包袱更大,限制更多。面對日後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車企又豈會願意作繭自縛呢?更別説要各家車企一開始就按照統一的換電技術標準來開發新車型了。唯一可能實現的,也只會是那些專門為公共出行市場研發的定製車型了。
此外,除了三元鋰電池外,磷酸鐵鋰電池也逐漸受到一些廠商的青睞,這無形中也增加了跨品牌換電的難度。
其次就是成本的問題了。建設換電站,除了本身的高昂成本之外,還涉及佔地選址以及當地電網支持的問題。這些説到底,不但需要花費鉅額的資金,也會受到很多客觀條件影響。我相信,這也是蔚來換電站建設速度短期內無法大幅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即使蔚來的高端形象逐漸被人們接受,用腳投票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但ES6和EC6銷量遠超ES8就足以證明,目前能接受高端純電動車的消費者還是少數。
而電動車要成為主流產品走進千家萬户,是不可能只依靠高端產品的,15-25萬元區間是傳統燃油車銷量最大的細分市場,相信日後純電動車市場也會是一樣。低廉的售價,以及龐大的用車羣體,都讓車企對建設換電站望而卻步。
雖然換電的速度會越來越快,或許換電站也可以通過收費來降低成本甚至實現盈利,但當電動車的保有量和換電站的比例超出一個合理的範圍,換電的體驗絕對會受到影響。相比之下,集中建設大型超級充電站或者快速充電樁,都更加符合經濟效益,升級換代也更容易。
最後我想説的是,即使電池包的能量密度短期內未必能有重大突破,但依靠現在的電池技術,目前絕大多數的純電平台車型,已經可以實現NEDC 600km左右的續航能力了,也支持更高功率的快充技術。
我認為,只要充電焦慮得到緩解,換電的需求或許就變得不那麼迫切了,會逐漸成為一種高端但小眾的增值服務。
相信成長於七八十年代,曾經用過非智能手機的同學都有過給手機換電池的經歷。那時候的手機,其實大多數也是需要一天一充,所以很多人都會額外多買一兩塊備用電池帶在身上,以備不時之需。
但時至今日,智能手機雖然大多也需要一天一充,但由於有了充電寶的出現,以及很多公共場所都具備充電的條件,手機就不再需要具備更換電池的能力了,手機的集成化程度更高,結構更緊湊。特斯拉提出的“電池將成為車架的一部分”,顯然就是這個思路下的產物。
現在越來越多人都把電動車視作一種科技產品了,如果你也認同這種觀點,那麼電動車未來的發展或許也將會和智能手機的發展軌跡一樣。換電或將只會出現在功能需求和用車場景都較為單一的公共出行營運車輛上了。全國各地所有品牌的網約車出租車都能共享使用同一類型的換電站設施,這才是一個最理想最高效的解決方案,也是最能體現換電優勢的應用場景。
不知道你是不是認同我的這個觀點呢?歡迎在評論裏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