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修過汽車玩過改裝的王琪。
最近有位小夥伴留言給我説,“琪哥,我最近想買車,看上的車都是國產車。但是身邊人都説國產車毛病多,特別是三大件很不穩定。真的有那麼差嗎?很糾結不知道該不該買。”
我從14年開始修車到現在也算是有些年頭了,雖然現在做碼字工作,但是也基本一直都呆在車間裏,對國產車故障表現還算是比較瞭解。今天就跟大家聊聊,現在的國產車毛病到底還多不多,三大件是不是真的不穩定?
我的親身經歷,或許會給你答案
2014年初我離開了主機廠,回到老家找了一家汽車修理店,開始學修車。因為修理廠位置和規模,我們修的車型基本上都以國產車為主,和一些入門合資車型,少有高端車。從那天開始到現在,算是見證了國產車在故障率方面的變化。
第一年修車,我的手就沒有乾淨過,指甲縫裏面都是油泥,晚上回家我就用刷子刷,剛刷乾淨了,第二天又全是油泥。你是不是想問我為啥會這樣,因為我一直都在修發動機啊。大修發動機的車太多了,一個月要修五六台,拉缸、燒機油基本都是國產車。整整兩年,我幾乎一直都在修發動機。是不是想問我為啥沒修變速箱,因為國產車那個時候大都是手動變速箱,除了換油就是換油,實在沒啥可壞的。
第三年的時候,雖然還是有大修發動機的車,但是我能明顯的感覺到變化,就是大修發動機的車少了。無論是拉缸還是燒機油的現象都少了很多,更多的發動機開始表現為漏油。維修費用也開始顯著下降,漏油換個橡膠墊就行了,幾百塊錢就能搞定。所以那家維修店的利潤也在逐漸下滑,我也離開了那裏。
之後我換了一家店,規模比之前的還要大,維修的車型也更多了,從國產到合資到進口全都有。那一年,很多合資車開始逐步淘汰手動擋車型,自動擋變速箱被大規模使用。國產車也在變化,很多車也有了自動變速箱。不過當時用的變速箱基本都是來自於愛信和三菱,所以在故障率方面,表現的還不錯。油耗高,才是那個時代國產車抹不掉的印記。
雖然發動機和變速箱修的少了,但是車還是有的修。有天窗的車越來越多,我估計天窗在製造工藝上要求較高,所以很多國產車的天窗一下雨都開始漏水。到了冬季就更麻煩,暖風不熱。拆開一看,原來是暖風小水箱堵死了,裏面全都是水垢。我也實在是想不明白,才三年的車,為啥暖風水箱會有那麼多水垢。諸如此類的毛病有很多,不過索性都不大,像玻璃升降器失靈、氧傳感器損壞,比前幾年動不動就大修發動機,可要好多了。
2018年5月,我不再修車了。離開了工作五年的車間,坐在電腦前開始碼字。不過寫的也都是修車的那點事兒,所以還一直泡在車間裏。這一年自動擋的時代來了,市面上的國產車,幾乎全都有自動擋車型,不過它們採用的大都是雙離合變速箱。我本以為,這是修理廠又一次賺錢的紅利期,國產車雙離合故障率會大爆發,但現實是我被啪啪的打臉了。
雙離合變速箱的故障率並沒有那麼高,個別廠家的變速箱在早期時候確實出了很多問題,後來也都改進了。我估計是因為雙離合變速箱本身結構並不複雜,導致變速箱稍加改進,故障率就能有不錯的成績。
現在國產車故障率表現如何?
現在國產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已經趨於穩定,故障率比前幾年要低多了。特別是在發動機方面,進步明顯。變速箱也還好,大多數車企用的雙離合變速箱和CVT變速箱,故障率也沒多高。底盤部件實在是沒啥可壞的,所以沒啥大問題。
看到現在,你是不是以為國產車沒啥毛病了?其實還真不是,直到今天我也一直在車間待著,我總結了近幾年的國產車故障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減振器漏油
是不是看到減振器一臉懵,別懵,聽我慢慢跟你説。減振器是一個特別不起眼但是技術含量極高的零件。國產車在減振器上一直都是硬傷,很多車在質保期內減振器就開始漏油,漏油就得換新的,這東西沒法修。
不過好在國產車減振器都很便宜,均價都在100~300塊左右,所以並不貴。
異響
異響的問題從開始到現在就沒斷過,原因就是裝配工藝和材料應用導致的。國產車在塑料件和橡膠件上與主流合資廠相差甚遠,過了幾年以後異響現象比較多。
一般維修異響的費用都不大,更換新的塑料件或者橡膠件就行。不過找異響源是個麻煩事兒,很多技師一看見異響故障都頭痛。我曾經就因為找一台車的異響,把整個儀表台都拆了。零件本身不貴,工時費才是大頭。不過你要是在三四線城市的話,估計工時費再貴也貴不了哪去。
電子元件愛壞
現在的車配置太多了,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故障率跟前幾年相比有不降反升的趨勢。主要就是因為國產車在電子元件方面,穩定性較差。例如各種電子開關,以及各種傳感器,包含發動機上的。其實不單單在汽車上,像一些家電產品,數碼類產品在電子元件上也跟歐美和日韓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過好在的是,國產車電子元件的成本並不高,維修也比較容易,後期維修費用也不用太擔心。
耐久性偏差
説完了上面的種種不足,我們再説説真正的差距。無論是國產車也好,合資車也罷,都逃離不出故障率的束縛。大部分的國產車部件損壞的週期短,耐久性偏差。假如合資車跑十萬公里減振器才開始漏油,那麼國產車跑六萬公里可能就已經不行了。這種情況,包含整個汽車的所有部件。
國產車一般在出了質保期以後,才開始出現問題,在質保期內的故障率表現,跟合資車已經相差不是很大了。
難道我們真的造不好一台車嗎?
我們連航母都能造,汽車有啥造不好的。但航母不是消費品,幾乎不計成本。但汽車是消費品,要考慮成本的。國產車目前造不好,除了造車工藝等等因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就拿哈弗H6和CR-V舉例 ,一個賣十萬左右,一個賣二十萬左右。差了這麼多錢,這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如果H6能賣到跟CR-V一樣的價格,相信品質比現在要高不止一個等級。但是當H6真賣到跟CR-V一樣的價格,消費者又都不買單了。
所以只能是一步一步來,慢慢改善我們的汽車工業體系,這並非一蹴而就的。好在我們也看到了不少國產品牌改變的決心和向上的信念。
寫在最後
國產車的進步相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跟合資車相比確實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油耗表現,動力響應、故障率等。但是跟以前相比確實有了很大的變化,整體的穩定性要高很多,但是也沒到能和合資車平起平坐的地步。
這位小夥伴所擔心的問題,我已經做完解讀了。相信你看完我的經歷以後,自己心裏已經有了一定的預期,該買與否,相信你已經有了答案。
好啦,今天就先到這裏啦。還有哪些汽車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給我,我會及時回覆的。下期見~